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应着手于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二者有效的融合发展。目前农村的发展存在着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文化价值观跟不上时代发展,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缓慢及社区建设存在一定阻碍等问题,导致了无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因此,应积极探索农村空心化治理与社区建设的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发展的关注点逐渐向乡村地区转移,其中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人民生计都息息相关,乡村振兴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构成之一,有效践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国家全面复兴与繁荣富强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农村空心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建设,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为实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从社区资产和内生动力介入的新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试用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效。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的引入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已然初显成效,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农村社区受到社区领袖缺位、复杂权力架构、代际关系疏离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对于农村社区发展的借鉴性仍不明朗。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试对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回应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一大民生问题,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乎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村贫困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村贫困的心理状态是农村贫困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贫困群体的心理状态关乎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质量。基于此,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分析的方法,从农村贫困群体的自身心理状态、社会心理状态、社区政治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会融入与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中国农村贫困群体具有焦虑苦闷的心理,很少参与社区监督和社区文化活动,社会融入度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下,发展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并且已逐渐具备了发展终身教育的条件。建立、完善社区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当前,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在主客观方面都存在欠缺,主观方面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客观上各种教育资源不同程度的缺乏。对此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重新定位社区教育、优化农村社区教育资源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重庆新农村建设人才“空心化”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五类农村创业人才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很多改变,逐渐呈现出乡村教育凋敝、阶层分化严重、暴戾之气滋生、封建活动抬头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社区文化认同的缺失。阐述农村社区及文化认同的概念及特征,从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文化结构四个角度分析了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作为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对于解决"农民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单向城市化格局下"农民荒"问题显现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生产边缘化和乡村文化碎片化的现状,其成因主要是单向的城市化倒逼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促使农民离乡离土和"农二代"跳出"农门"的意愿根深蒂固。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解决"农民荒"问题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重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健全撂荒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兼业化与职业化农民、农业转型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就地城镇化构建田园牧歌式乡村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单正英  李何超 《土壤》2013,45(2):361-365
城乡统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之一是村镇规划,村镇规划需要着眼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实现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合一,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山、水、田、路、林、村综合整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文章以遭受汶川地震严重损害的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灾后重建过程为例,介绍了具体的“三规合一”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萍  杜静 《南方农业》2022,(4):174-176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快于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半城镇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以山东省滨州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滨州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建议,包括推进农业标准化、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2.
黑土区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辨识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城乡用地、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数理统计及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自然区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探究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宾县村庄宅基地以中度空心化为主,平均空心化率为18.49%,闲置、废弃宅基地占比分别为16.68%和1.82%,空间上表现为由县域中心向周围呈递增趋势,且内部空心化率差异较大。(2)不同因素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作用不同,距县城距离、距乡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地面坡度、户均宅基地面积及贫困化率的增大加剧了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垦殖率、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质量等级、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乡村人口常住率的增大则对空心化起到一定遏制作用。(3)人均耕地占有量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是根源性因素,空间区位差异是诱导性因素。量化分析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能够为推进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整治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视角下,通过对农村社区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理清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核心,以乡镇教育实体为载体,以村委会、社区教育者、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团队为媒介,"五位一体"的方法介入农村社区教育,搭建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志华 《核农学报》2022,(6):1295-1296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养老压力,而我国目前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的投入与建设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现实养老需求,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改善养老服务问题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为缓解农村家庭养老压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的构建工作极为关键。本文将结合《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一书的理论研究概述,对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详细解读,由此进一步探究构建农村社区养老共同体的创新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很多农村地区自主或者被动地纳入到城市化的浪潮中,随即形成了数量较多的"村改居"社区。立足于各级政府政策法规,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村改居"社区预留发展用地项目政策,旨在为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更快更好地促进厦门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温州市作为民政部与浙江省政府合作共建的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特别是在村级组织"转并联"改革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上取得较大成效。通过对该市农村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入手,分析了农村新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民主选举,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坚持"三生融合"的新社区建设方向;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重庆市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为使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带动更多的移民安稳、致富,根据<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规划>,就重庆市业主用自有资金建设柑橘标准化果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诊断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制约因素,为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SR模型、物元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诊断了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结果] 2006—2019年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等级经历了“较差—良好”的演变历程,但2019年“良好”等级关联度很弱;环境卫生投入占市政公用设施投入比例、节能环保公共财政支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单位GDP能耗等是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结论] 为有效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健全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用塑料薄膜污染治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合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长,导致村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并制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提出3个假设,并对天津市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等地区进行问卷发放,采用统计多因素分析及State模型分析法,探讨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个人因素与农村生活垃圾社区自组织治理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管理、村域社会资本和个人因素均对农村生活垃圾社区自组织治理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区是针对传统农村社区而言.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差距Et益加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新形式。新型农村社区应该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业和人口结构多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以社区共同利益(非家族利益)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和空间聚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