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果树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嫁接可保存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增强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林木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种。从接穗的采集与处理、嫁接方式、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和嫁接后的管理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果树嫁接技术,以期指导果农进行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2.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或接芽,与接穗或接芽相接的植株叫砧木。采用嫁接繁殖的新植株,即能保持其母株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一、接穗的采集及处理1.接穗的采集选择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具备早实、丰产、优质、引入嫁接代数少、生产健壮的母树,从上选取生长充实的一年生外围粗壮发育枝或结果枝,在落叶到萌芽前的整个休眠期进行采集,一般结合修剪进行采集,随剪  相似文献   

3.
芒果嫁接能保持按穗母本的优良性状,矮化植株,提早结果。生产上主要用嫁接方法繁殖种苗。文章主要结合镇沅县的实践经验,就芒果嫁接技术及嫁接苗管理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两者结合而生成新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或接芽,与接穗或接芽相接的植株叫砧木.采用嫁接繁殖的新植株,即能保持其母株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  相似文献   

5.
郁南无核黄皮种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南无核黄皮以其果大、味美、无渣、色鲜、肉厚、无核等特点著称,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珍品,黄皮之王",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果树。种植郁南无核黄皮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等优势,深受种植户喜爱。嫁接繁殖技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提早结果;可利用砧木的优良性状,增强植株的适应性,提高产量和增加收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  相似文献   

6.
砧木对网纹甜瓜嫁接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网纹甜瓜品种西域一号为接穗,选择葫芦科的7个不同栽培品种做砧木,研究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性及嫁接植株的生长指标、果实性状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以西葫芦、丝瓜、瓠瓜、网蜜甜瓜为砧木,植株嫁接成活率及亲和力均达到100%;其中以碧玉瓠瓜为砧木,嫁接植株生长最快,株高和功能叶单叶面积最大;以江蔬一号丝瓜和碧玉瓠瓜为砧木,嫁接植株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最高,与自根植株差异显著。不同嫁接植株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光强区呈直线上升,光强提高到1 500μmol.m-2.s-1后,变化趋于平缓。江蔬一号丝瓜及网蜜甜瓜与西域一号网纹甜瓜的嫁接亲和力强,植株生长势旺,光能利用率高,果实性状和品质良好,是优良的嫁接组合,西葫芦和瓠瓜也表现较好。中国南瓜和节瓜不适宜做西域一号的砧木。  相似文献   

7.
采用秋水仙碱处理桑苗芽尖,诱导植株产生变异枝芽,对变异芽进行分离嫁接、株系选择、定向培育,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桑树新品种。选育结果是该品种除产量和叶质超过对照品种荷叶白外,还具有枝条短、直立的农艺性状。农村试验具有好采叶、少剪伐,便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果树嫁接就是选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合在与其有良好亲和力的另一植株适当的部位上,使其成为一棵新植株的方法。通过嫁接改换良种植株可提早结果、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益。在嫁接过程中,影响果树嫁接成活率的五要素是:  相似文献   

9.
果树嫁接可保存果树的优良性状、增强果树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果树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种。嫁接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试验证明,就北方落叶果树而言,决定果树嫁接成活率高低的因素除砧木、接穗等自身条件外,还与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嫁接繁育是实现核桃良种化的主要途径。它具有保持优良品种性状,实现结果早、产量高、植株矮化、便于密植等目的。但与其它果树嫁接相比,做起来难度大,成活率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核桃休眠期具有大量伤流,枝条弯曲、髓心较大,且愈合时要求温度和湿度较严格的缘故。商洛盛产核桃,群众有种植核桃的习惯。为发展商洛县核桃产业,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果树嫁接是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即采取优良品种植株上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另一植株的适当部位,使其达到丰产、优质、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栗树长期实生繁殖遗传变异性大,后代植株种性容易退化,结果晚,产量低。选择优良品种嫁接改良实生栗树,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促进栗树良种化,是获得栗树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香蜜2号、奥甜、永甜十一、香玉、甜帝、翠宝、广甜二号、富尔六号、景甜5号等13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材料,分析嫁接后13个甜瓜品种的主要表型性状、果实性状、品质、抗病性及产量。结果表明,翠宝、永甜十一、富尔六号在产量、品质、抗病等方面表现突出。13个薄皮甜瓜品种嫁接后糖度略有降低。嫁接植株比自根植株大幅增产,嫁接后枯萎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翠宝、永甜十一、富尔六号嫁接后未见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举了果树盆景主要的嫁接方式、方法,总结了每种嫁接方式方法的特点、用途及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果树嫁接的方法很多,按嫁接材料和方法可分为枝接、芽接、根接.这里主要介绍生产中常用的嫁接方法: 1 枝接类 多用于芽接未成活的砧木于春季嫁接、大树高接换优,尤其是砧木较粗、砧、穗均不易离皮或冬季室内嫁接时采用.新疆果树生产中常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  相似文献   

16.
红江橙果实与叶片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江橙”是甜橙(Citrus sinersis(L.)Osbeck)与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嫁接嵌合体。出现橙型红肉果、橙型红黄肉嵌合果、嵌合桔变果三种变异类型的果实。另外还出现橙型黄肉果、桔变果二种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果实。同时,橙型红肉果、橙型黄肉果、桔变果的果实性状与各自的叶片性状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生产上运用这些叶片性状可以从苗期开始准确地判别红江橙的变异植株,淘汰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植株与枝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常见葫芦科作物砧木嫁接甜瓜(Cucumis melo L.)后甜瓜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方法]以东甜02自根苗作为对照,进行以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大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gourda Ser.]、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clavata Ser.]、丝瓜(Luffa cylindrica)、节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var.chieh-qua How]为砧木、东甜02为接穗的嫁接栽培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速率和果实性状。[结果]以节瓜、丝瓜为砧木,不利于东甜02果实优良性状的表现,而以瓠子、南瓜为砧木,对东甜02有积极的影响,而以大葫芦为砧木,则利弊参半。[结论]该研究可为甜瓜嫁接栽培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茶种子繁殖后代分离严重,造成油茶低产,采用无性繁殖能保持其母体的优良性状,目前所采用的无性繁殖技术较为成熟的主要有嫁接和扦插。嫁接主要是芽苗砧嫁接,扦插有枝插和叶插2类。介绍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从亲和力、嫁接时期、外界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果树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嫁接繁殖指的是人们有目的的将一植株上的枝、芽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嫁接在植株的枝干或者是根系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愈合生长形成完整的植株,其中,果树嫁接的成活率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于这些因素展开简单的分析:一、亲和力嫁接能否成活,砧木以及接穗的亲和力是基本条件,其中,所谓亲和力指  相似文献   

20.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