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该研究调查了重庆璧山区主要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瓜挂果期该病增长迅速,病情指数从20.13跃升至40.42;用常用药剂防治该病结果显示,效果依次是中生菌素氢氧化铜芽孢杆菌XF-1喹啉铜氨基寡糖素,其中中生菌素、氢氧化铜效果最优,相对防效分别达77.3%和75.0%。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应用绿木霉(Trichodermavirlde)和细菌防治由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苗期盆栽试验表明,细菌拌种,木霉菌拌种和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拌种对两种病菌的防效较明显。在人工接菌土壤内,对腐霉菌防效最高达58.15%;对镰刀菌防效达56.25%。在自然病土中最高防效达100%。在田间试验中,细菌拌种和木霉菌拌种防效也相当明显。所有处理的植株均比未处理的高,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拌种剂对大麦生育期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用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不同剂量拌种,调查对越冬和拔节期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经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后,大麦出苗率和幼苗期株高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1%氯·阿乳油对菜粉蝶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1%氯·阿乳油在室内对莱粉蝶的共毒系数为204.3;田间使用1000~2000倍液,药后1~3d对菜粉蝶的防效为86.8%~100%,药后7d达97.8%~100%。  相似文献   

5.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使用1500~2500倍,对疮痂病防效89.66%~86.89%;对砂皮病防效83.95%~80.72%.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WP对疮痂病防效79.10%、对砂皮病防效73.29%.10%苯醚甲环唑WG在设置的使用浓度下对柑橘疮痂病、砂皮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长城以北广大春谷集中产区常年损失约10%左右。1980年在保定等地区,进行9项田间小区试验,用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研制的内吸杀菌剂阿普隆(Apron35SD)0.1%拌种,防效为94.47%,以浓度0.3%、0.5%、0.7%拌种,药效均为98%。大田对比试示范中,0.5%和0.7%拌种防病效果分别为92.65和96.57%。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中国农科院最新研制的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研究了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室内浸种试验表明,用中生菌素100mg/kg、在水温58℃下浸稻种48h,可全部杀死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白叶枯病菌,切断了种子带菌传病的途径。田间试验表明,用中生菌素50mg/kg、水温55~60℃的药液浸种48h,再于秧苗3~4叶期和移栽前5~7d用中生菌素15mg/kg施药保护,田间白叶枯病可迟发生20d以上,其发病程度亦显著降低,对于轻病田或轻发生年份大田可免于防治;重病田或重发生年份于发病初期再用中生菌素15mg/kg防治1次,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作者认为用中生菌素浸种及秧田期施药保护不仅改变了以往田间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的策略,而且大大降低了防治费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5种生物杀菌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黑痣病绿色防控技术,选择5种生物杀菌剂:0.3%四霉素水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孢子/g井冈·蜡芽菌悬浮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开展田间拌种防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四霉素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有一定影响,出苗率为90.71%,低于清水对照,其他药剂拌种处理的出苗率高于清水对照。供试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其中以寡雄腐霉防效最高,对马铃薯根茎部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68.16%和52.52%,其处理区马铃薯增产率也最高,较对照增产29.53%。  相似文献   

9.
胡中太 《植物保护》1981,7(3):19-19
粉锈宁1,200ppm处理玉米种,出苗比对照迟3天,出苗率低7.9%,对玉米苗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拔节后玉米恢复正常生长,所有小区无一发病,对照区病株率15.2%。800ppm处理的玉米种籽,出苗比对照迟1天,出苗率低6.9%,病株率0—2.4%,防效高达94.6%以上。 用相当于玉米种子重量0.6%、0.4%、0.2%的粉锈宁处理:0.6%拌种的小区病株率平均为5.3%,防效为78.9%;0.4%拌种加0.2%药土盖种处理的小区,病株率为4.2%,防效为79.3%;0.2%药土盖种的小区病株率为8.2%,防效为64.9%。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农用链霉素替代药剂,以其为对照药剂,测定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和噻菌铜这4种常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活性、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及不同药剂处理后梨中的农药残留,并对这4种药剂的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60、6.64和60.57 mg/L,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高于链霉素。在连续2年田间试验中,中生菌素1 000倍液和春雷霉素4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达90.33%以上,噻霉酮500倍液和噻菌铜2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均达100.00%,治疗效果均超过86.97%,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的效果相当。所有药剂处理后均未检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农用链霉素的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阿维菌素和矮壮素虽有检出,但其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药,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对梨花、叶片、枝梢及果实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综合来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均可作为农用链霉素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1.
试验证明复方青虫菌6号商品制剂在通常稀释1000倍的剂量下(含氯氰菊酯0.5ppm),能100%杀死伪钝绥螨和智利植绥螨。不含氯氰菊酯的青虫菌制剂对两种捕食螨的死亡率分别为1.7%和7.1%。复方制剂1000倍液和500倍液在温室中施药10天后,其残效仍能使智利螨的初孵幼螨死亡率分别达到52.5%和70.7%。用含氯氰菊酯农药0.1ppm的液剂处理感染叶螨的菜豆叶,饲养智利螨雌成螨,产卵量比对照减少80%左右。为避免含有化学农药的生物制剂杀伤天敌的副作用,作者认为生物制剂中以不加化学农药为宜。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使用前再加入适量的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2.
1985—1987年,经温室、小区和田间示范试验证明,用15%叶枯宁胶悬剂,以300—1000ppm浓度,从孕穗初期起喷药防治小麦黑颖病,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达81—99%,可增产1—2成,经济效益显著;用该药浸种或随灌溉水施药,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试验结果,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强株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B菌株,是1980年自北京郊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成虫上分离到,鉴定为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P.fumosoroseus var.beijingensisFang et Q.T.Chen n.var.)。野生菌株保藏到1982年后,菌株的寄生性、生长习性等均减退。但经人工诱变,得到的13—41.、13—21B.、13—48等人工突变株,在寄生性上有极显著的提高;菌落重量增加0.24—1.7倍;产孢量提高0.59—1.3倍。培养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1982年来,在保护地内用诱变菌株混合制剂防治黄瓜上的温室白粉虱,对于减少种群和上层叶成虫数量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温室试验结果表明:10%浏阳霉素乳油防治辣椒多食跗线螨效果显著。其4000倍稀释液三周内保持螨口减退98%以上,与三氯杀螨醇的效果相仿;喷药5天后接上多食跗线螨雌成螨和幼若螨,仍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其触杀残效分别为71.1%和83%,但7天后作用明显减弱。在为期8个月的温室单茬辣椒上分别施用浏阳霉素和三氯杀螨醇各3次,均能有效控制多食跗线螨在为害水平之下。10%浏阳霉素500倍以上稀释液未发现对辣椒有药害。  相似文献   

15.
喹草酮是一种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 (HPPDs) 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在温室内进行了3个施药时期 (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 对小麦田22种杂草的活性测定和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测定,同时在田间开展了两年的10%喹草酮悬浮剂除草效果测定。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于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3个施药时期施药,喹草酮对小麦安全性高,在推荐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条件下,3个供试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两种阔叶杂草对喹草酮高度敏感,苗后处理的GR50值(有效成分,下同) 在1.4~5.4 g/hm2之间,GR90值在6.8~14.2 g/hm2之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GR50值在13.3~13.8 g/hm2之间,GR90值在47.7~64.0 g/hm2之间;另外,苗后施药对猪殃殃、麦家公和播娘蒿也有较好防效,GR50值在7.3~98.9 g/hm2之间,且与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的防效间差异显著。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在有效成分300 g/hm2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防效高,近100%,对播娘蒿和猪殃殃防效略差,在65.3%~80.1%之间。可见,喹草酮在小麦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复配筛选研究以扩大其杀草谱。  相似文献   

16.
创制农药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迎春  陈浩  仇广灿 《植物保护》2009,35(2):163-165
对我国新创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氯啶菌酯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试验。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20、10、1 μg/mL氯啶菌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54%、67.78%、19.24%。室内盆栽试验确定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的EC50为4.172 3 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有效用量60、40 g/hm2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20 g/hm2,与对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细菌素Echcin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素Echcin是本研究室从来自水稻的菊欧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抗菌物质。本试验报道了Echcin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研究。采用纸碟法测定了Echcin对5个属植物病原细菌共14个菌株的抑制作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Echcin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Echcin对番茄早疫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温室盆栽试验,同时开展了Echcin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chcin对5个属植物病原细菌、辣椒疫霉、苎麻疫霉、番茄早疫等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hcin喷雾2次,对番茄早疫病的盆栽防病效果为75.8%。Echcin拌种或后期喷雾1次,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60%以上,优于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18.
用6种农药的非致死浓度(LC_(n-13)),在实验室内处理菜豆叶的结果说明,对智利螨的繁殖有显著的影响。三氯杀螨醇(84ppm)、氧化乐果(1ppm)、速灭杀丁(0.2ppm)、氯氰菊酯(0.1ppm)、溴氰菊酯(0.025ppm)和灭扫利(0.026ppm)使智利螨的产卵量比对照分别减少35.3%,41.2%、20.8%,65.1%、49.4%和74.7%。用上述农药在温室处理菜豆植株的结果说明,当对照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为96.7%时,上述农药处理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依次为48.4%、50.0%、25.0%、11.7%,3.3%和6.7%。菊酯类农药对智利螨定居率的影响明显大于氧化乐果和三氯杀螨醇。植株上残留的微量农药不仅能影响智利螨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率,在螨类的综防工作中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害极灭(AGRIMEC,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建议商品名为爱力螨克)是链霉菌属一个新菌株所产生的杀虫杀螨素,其杀虫机理是干扰昆虫神经生理活动,抑制神经传导作用而引起死亡。用害极灭1000—2000倍液在蔬菜上防治小菜蛾,10天内防治效果可达到82.07-91.08%,比5%抑太保2000倍的药效好。防治柑桔上的红蜘蛛、锈蜘蛛、潜叶蛾,害极灭3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6.2—100%,药效期较长,是值得重视的新型杀虫杀螨农抗。  相似文献   

20.
细菌素Echcin防治作物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素Echcin是本研究室从来自水稻的菊欧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抗菌物质。本试验报道了Echcin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研究。采用纸碟法测定了Echcin对5个属植物病原细菌共14个菌株的抑制作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Echcin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Echcin对番茄早疫病和稻白叶枯病的温室盆栽试验,同时开展了Echcin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chcin对5个属植物病原细菌、辣椒疫霉、苎麻疫霉、番茄早疫等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hcin喷雾2次,对番茄早疫病的盆栽防病效果为75.8%。Echcin拌种或后期喷雾1次,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60%以上,优于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