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1~2007年,分别对天津地区几大湿地保护区和沿海的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以往的资料,共记录到天津地区水鸟157种,隶属9目21科67属。鸟类区系以古北种类最多,83种,占总种数的52.87%,东洋种15种(9.55%),广布种59种(37.58%)。居留型以旅鸟最多,120种(76.43%),夏候鸟次之,29种(18.47%),留鸟3种(1.91%),冬候鸟5种(3.18%)。其中有3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斑胸滨鹬Calidris acuminata、小滨鹬Calidris minuta和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用G-F多样性指数对天津水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浅水、沼泽鸟类多样性稍高,为0.6033,其次为沿海滩涂0.5314,湖泊水库、城市公园为最低,分别是:0.3367,0.3455,最后针对天津湿地环境和滨海新区的开发提出了湿地水鸟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路线采集和样点统计法,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凤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凤蝶标本共计100余只.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凤蝶种类共有7种(亚种),隶属2个亚科3个属,其中凤蝶属4种,占总种数的57.14%,为优势类群,麝凤蝶属2种,占总种数的28.57%,丝带凤蝶属1种,占总种数的14.29%;根据中国地理区划特征分析,古北界的种类有1种,占总种数的14%;东洋界的种类无分布;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86%;广布种占绝对优势;风蝶寄主为马兜钤科(Aristoloch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c)和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  相似文献   

3.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1月—2018年2月采用样线、样点结合法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冬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经统计,该保护区内观察并记录到的鸟类共27种,隶属6目14科,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最多,占总种数的57.14%。在记录的27种鸟类中,23种为留鸟,占总种数的85.19%;冬候鸟4种,占总种数的14.81%。古北界鸟类居多,占总种数的77.78%;东洋界和广布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4.81%和7.41%。在3种生境中,农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通过相似性指数分析可知,农田和苔草沼泽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60),林地和苔草沼泽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36)。  相似文献   

4.
整理并鉴定了采自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斑野螟亚科昆虫共32属44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重庆 新记录种17种,说明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种类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水平.区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世界动物地理 区划看,四面山斑野螟共有6种分布类型,其中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为主,共29种,占总种数的65.90%;世 界广布种3种,占总种数的6.32%;东洋界特有种2种,占总种数的4.55%.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看,共有15种 分布类型,其中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 西南区10种,占总种数的22.73%;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7种,占 总种数的15.91%;华中区 华南区5种,占总种数的11.36%;全国广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9.09%;其余各分布 类型所占比例较小.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斑野螟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均为跨区分布.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每年7~9月,在天祝小三峡采用以路线调查为主、点线结合的方法实施标本采集,共获得蝶类标本2 000多个,经整理鉴定出蝶类77种,隶属于8科54属。其中粉蝶科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1%,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2%,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7%,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4%,为常见类群;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蚬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6%,为罕见类群。从属种数量来看,单属种较多,即有45属在天祝小三峡仅分布1种,占总属数的83.3%。在77种蝶类中,古北界种有58种,占总种数的75.3%;东洋界与古北界兼有种13种,占总种数的16.9%;广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7.8%;东洋界种无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分布的蝶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对牡丹江的雁鸭类资源,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雁鸭类17种,绿头鸭为优势种,占全部雁鸭类总数量的38.700%;中华秋沙鸭稀少,仅占总数量的0.081%。其中旅鸟5种,夏候鸟1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9.4%、70.6%。在居留型上,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种9种,占总种数的52.9%;广布种8种,占总种数的47.1%。本地繁殖鸟3种。调查发现,雁鸭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在以湿地和河道为主的生境中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的变化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8-2010年7~9月,调杳并整理分析天祝小三峡森林公园的蝶类,有8科54属77种(亚种),其中粉蝶科有9属22种,占总种数的28.5%,为优势类群;蛱蝶科有17属17种,占总种数的22.08%,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8.18%,为次优势类群;灰蝶科9属9种,占总种数的11.69%,绢蝶科1属8种,占总种数的10.39%;弄蝶科3属3种,占总种数的3.9%,凤蝶科和蚬蝶科各有1属2种,各占总种数的2.60%,为罕见类群.在54属中,单种属有45个,占总属的83.33%,属种比值系数为0.7013.  相似文献   

8.
在小兴安岭地区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45份,经分类鉴定出437种,由399种担子菌和38种子囊菌组成。其中,优势科有14科,占小兴安岭地区总科数的20.59%;优势科共含284种,占总种数的64.99%。优势属有22属,占小兴安岭地区总属数的13.84%;优势属共含214种,占总种数的48.97%。小兴安岭地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5个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成分(55.35%)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32.70%)。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共8个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成分(51.26%)为主,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32.27%)。小兴安岭地区属级、种级成分主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说明该区的大型真菌具有明显的世界广布和北温带性质,且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湖南壶瓶山藤本植物的有性系统及其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湖南壶瓶山藤本植物的有性系统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330种藤本植物中,两性花202种,占总种数的61.2%,杂性花12种,占总种数的3.6%,单性花共116种,占总种数的35.1%,其中雌雄异株类明显多于雌雄同株类,占总种数的28.8%,占单性花类种数的81.9%;每个样地中,藤本植物的雌雄异株种数占总种数的平均比率(36.47%),明显高于全部种子植物的雌雄异株种占的平均比率(16.67%),也明显高于本区全部藤本植物中的雌雄异株的比率(28.8%);本区藤本植物开花的盛花期和结果的盛果期避开了温度最高的7月和8月,分别在最高温到来之前和之后,盛花期和盛果期同样避开了降水量最多的7月。结论认为:亚热带藤本植物中雌雄异株种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热带的同类比率;壶瓶山藤本植物与其它类群植物相比具有最有效的性系统,对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合适的温度和降水量有利于藤本植物的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完备的物种名录对于理解区域性鸟类多样性是比不可少的。该研究基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对江西鸟类物种名录进行了更新。本研究共记录江西鸟类21目74科246属536种,其中雀形目物种占48.7%,鸻形目物种占12.3%;濒危物种有5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2种。区系分析表明,江西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47.7%),分布型以东洋型为主;江西留鸟以东洋界为主。另外,该研究对某些物种的分布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鸟类区系及类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对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的鸟类物种组成、区系型、居留期、区域分布、相对数量、珍稀种类等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7种,隶属于13目38科117种,其中古北种74种(63.25%),东洋种11种(9.40%),广布种32种(27.35%);夏候鸟37种(31.62%),冬候鸟4种(3.42%),旅鸟38种(32.48%),留鸟38种(32.48%);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3种,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32种;鸟类区系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以中、小型鸟类为主体的雀形目对该地区鸟类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从生境分布上看,平原区和山区鸟类资源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鸟类的生态地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浙江省鸟类计410种,隶属19目63科203属。本文对浙江鸟类的生态群和地理分布进行叙述和讨论,初步建议浙江省境内的鸟类区系划分为6省2州。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月至2000年2月对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鸟类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区共有鸟类108种,隶属14目38科,其中留鸟52种(48.15%),夏候鸟15种(13.98%),冬候鸟35种(32.41%),旅鸟6种(5.56%)。古北界种类44种(40.74%),东洋界种类31种(28.70%),广布种33种(30.56%),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两界混杂和过渡的特征。表4参17  相似文献   

15.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鸟类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地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历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过去曾有不少外国人的有关著述报道过凉山地区的鸟类,包括2新种和4新亚种(已确认为同物异名的2种和8亚种未计在内)。我国学者寿振黄(1931—32)和王希成(1935)也曾报道过部分凉山鸟类。解放后,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首次在境内进行调查采集(郑作新等,1962—63),获得大量标本。郑作新等(1956,196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  结果  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种。鸟类地理区系组成上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但以东洋界(89种,53.94%)为主;121种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种最多(69.42%);古北界种在旅鸟和冬候鸟中占比最多(分别为84.62%和100.00%)。  结论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占浙江省鸟类物种数的30.00%以上;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且有向古北界过渡特征。表4参13  相似文献   

17.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8.
苗春林  卞晓燕  刘彬  范桂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59-11161,11167
2008年3~12月,通过湿地巡护和监测,对南海子湿地的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海子湿地鸟类共93种,隶属于16目32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9种。观察到的鸟类大部分为湿地水鸟,其中夏候鸟41种,留鸟10种;旅鸟40种。按鸟类区系划分,古北界鸟类61种,广布性鸟类31种,东洋界鸟类1种。  相似文献   

19.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重庆市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是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1905(真缓步纲,高生科)和Diphascon patanei Binda & Pilato,1971(真缓步纲,高生科).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有鸟类306 种, 隶属17 目49 科, 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69.23 %。其中留鸟124种, 占40.52 %;夏候鸟45 种, 占14.71 %;冬候鸟96 种, 占31.37 %;旅鸟40 种, 占13.07 %;迷鸟1 种, 占0.33 %。分析了鸟类迁徙及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在动物地理分布上, 杭州市属东洋界华中区接近古北界南缘, 鸟类组成具有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但仍偏向东洋界。表5 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