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能表达抗虫蛋白的基因转入到非抗虫棉中,使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不敏感,而非转基因抗虫棉不携带嵌合基因卡那霉素,其叶片对外源卡那霉素处理敏感。本试验采用不同的卡那霉素浓度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并将已萌发的棉花种子种植到田间。结果表明,非抗虫棉对卡那霉素浓度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即萌发率和苗期成活率随卡那霉素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抗虫棉只有在卡那霉素浓度较大时有所反应。因此,棉花种子经适当浓度的卡那霉素处理后再种植,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有非常好的筛选作用。1材…  相似文献   

2.
抗虫棉田间去杂——卡那霉素喷雾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在黄河流域等棉区甚至出现了非抗虫棉不种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都是以抗卡那霉素基因作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抗虫棉.在科研和生产中,田间鉴别是否抗虫棉,除观察形态外,一般采用卡那霉素涂叶测定法,在棉花苗期或生长旺盛期,用卡那霉素溶液涂抹嫩叶,数天或十多天后观察叶片是否有变色反应来进行判别.如叶面涂药处出现黄斑,则为非抗虫棉,叶片无变色反应者,则为抗虫棉.此类抗虫棉的去杂工作即可据此进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卡那霉素浸种发芽试验,观察幼苗子叶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9812抗虫率达到100%,转基因抗虫杂交棉X1214F1抗虫率达到95%,而非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率为0%。该方法能有效剔除抗虫性指标不达国家标准的种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世纪 90年代起 ,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 Bt基因和 Cp 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中国转基因棉花品种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 2 0 0 0年到达 30 %。目前在我国所推广的抗虫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的时空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 ,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 ,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 ,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两种,即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现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得到高效表达、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品种(系).目前世界各主产棉国均有不同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持久性、抗虫的时空性、抗虫范围狭窄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构建特异高效表达起动子;筛选广谱高效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以及加强抗虫棉的区域种植管理和安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奎 《中国棉花》2003,30(8):2-4
我国自主研制了 Cry A+ Cp TI双价抗虫基因及其它基因 ,并转育到 41个棉花品种中 ,开展了抗虫棉区域试验 ,已有 1 1个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抗虫棉品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突破性品种少 ,种子市场混乱 ,面临国外的严峻挑战。应高度重视其安全性评价工作 ,进一步规范抗虫棉品种试验、审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子叶期应用卡那霉素进行转基因抗虫棉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那霉素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田间快速检测,以棉花顶部第2叶为涂抹的最适宜叶片.但在大田生产上,要等到2叶进行鉴定,会延误间苗、定苗时间.2004年在大田生产上对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分别于子叶期、2叶期、成熟期进行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涂抹试验,以明确在子叶期进行卡那霉素快速检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寇伟 《中国棉花》2014,(2):22-26
为进一步改进转基因棉花室内筛选系统,使用5000mg·L^-1浓度卡那霉素分别对转Bt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品种新陆早33的种子进行卡那霉素影响侧根生成的实验研究,经过卡那霉素溶液处理的棉花种子在基质中培养5d后进行数据统计,然后分别提取生成和不生成侧根的棉花幼苗子叶DNA,进一步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确认。结果表明:用5000mg·L’的卡那霉素对2个品种进行筛选时,Bt棉89%有侧根形成,而新陆早33仅2%有侧根发生。PCR鉴定结果也显示有侧根生成的棉花幼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II和抗虫基因Bt。实验结果-9预期结果一致,所以这种筛选新方法可以作为有效快捷的转基因棉花室内筛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利用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连锁的关系,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存在,间接检测出目的基因的存在。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绝大多数采用卡那霉素作为标记基因,因此只要检测出标记基因,就可以推断该棉花品种为转基因抗虫棉或是非抗虫棉。为此2 0 0 2年春季设计了该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一种简便、科学、实用的鉴定方法。1试验概况1 .1材料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所41和中棉所2 9父本分别由本所中早熟课题组和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提供;医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为市场上购买,每支2 ml含卡那霉素0 .5 g( 5 0万单位) ,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棉花的外部形态、生理生化和导入外源性基因等三方面的抗虫机制,通过对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和栽培配套技术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江西省发展抗虫棉生产的策略,应该是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快当地抗虫棉品种选育、搞好棉田其它害虫防治、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由于棉铃虫的日益猖獗 ,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成功 ,抗虫棉已成为防治棉铃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独特的抗虫机理 ,较高的抗虫性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减轻了对环境和水资源污染 ,降低了植棉成本 ,提高了植棉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已逐渐被广大棉农所接受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抗虫棉不是无虫棉 ,应根据它的抗虫特性 ,进行防治 ,以确保棉花持续高产稳产。1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由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 ,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12.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强度、持久性、时空性等问题,提出了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采用特异启动子调控外源抗虫基因在棉株体内的高效表达、培育多种类型的单抗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加强抗性预防与治理等措施以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建议,从而为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卡那霉素浓度和喷洒时间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检测有两方面,一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生物测定,一是对棉株体内Bt毒蛋白的检测。根据转Bt基因抗虫棉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特性,国内李燕娥等人均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卡那霉素的浓度以及喷洒卡那霉素的时间不同,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对其反应时间不同。为更有效地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不耽误农时特作本试验。1浓度对鉴定转Bt基因棉花的影响2005年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棉花实验基地进行了用喷洒卡那霉素法筛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实验,品种是抗虫棉新棉33B,非抗虫棉中棉所35。以40…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抗虫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简称Bt)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而产生抗虫作用。1抗虫棉的特性1.1抗虫机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花整个植株和整个生长季节都能不断产生杀虫蛋白,这种杀虫蛋白遍布植株各个部位,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取食抗虫棉后,其消化系统受到破坏而不能取食,全身软腐,最终死亡。1.2抗虫范围及效果。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的抗性。对棉花其它病虫、杂草均无抗性,且抗虫性随着棉花的生长而减弱,在棉花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对二代棉铃虫的抗虫…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种好抗虫棉科学把握很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导入新的抗虫基因,强加给棉株以额外的生理消耗,至使出现其种子质量下降,种子萌发时物质代谢活性降低,棉苗早期发育慢,幼苗素质差,根系生理活性较弱,碳氮代谢失衡,易早衰,抗病性下降,对缺钾敏感等不良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抗虫棉良种的优质、丰产潜力与抗虫能力的协同发挥。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生育特性,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不宜完全套用当地常规棉的管理措施。1播前种子处理播前对抗虫棉种子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促进种子萌发与增强出苗期间的抗逆能力。如硫酸脱绒,播前晒种,种衣剂(杀菌杀虫农药、微肥激素复配剂)包衣…  相似文献   

16.
GKZ19是采用转Bt基因抗棉铃虫新品系做母本、非转基因品系做父本组配的一代抗虫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了全国黄河流域抗虫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和2005年分别参加了河北省抗虫棉区域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6020),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棉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田间用药次数大幅度减少,田间昆虫量明显增加,异交率也随之提高.Bt基因在棉花中表现为显性遗传,与非抗虫棉的杂交一代仍表现为抗虫,且生长势较强,自交后则分离出不抗虫的植株.  相似文献   

18.
1 Bt抗虫双隐性核不育系中抗58A的培育 2000年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配育的非转Bt双隐性核不育系为母本,利用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做父本进行转育杂交,当年冬季将其F1代在海南岛加代繁殖.2001年春将F2代种子种植本所试验地,开花期间每天逐株进行观察记载,发现不育性彻底稳定的单株,挂牌编号并及时喷施卡那霉素溶液,进行Bt基因鉴定.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抗虫棉鲁棉研15钾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棉具有高产、抗虫、品质好的特点,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从生产实践看,抗虫棉对钾肥较敏感,且易早衰.因此,了解并全面掌握不同抗虫棉新品种对钾的吸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钾肥施用,对实现棉花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许昌针对种植面积较大的抗虫棉鲁棉研15的需钾特点及钾肥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两个变种 B.t.kurstaki HD-1(cryIA(b)和 HD-73(cryIA(c)的抗虫基因进行修饰后转化棉花并使其得到表达,其表达的抗虫蛋白能有效地毒杀农业生产上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在实验室中测定了这些转基因棉花叶组织的总抗虫能力,试验所用的两个鳞翅目昆虫是对 B.t.k.抗虫蛋白相对敏感的甘蓝尺蠖(Trichoplusia ni,cabbage looper)和敏感性比甘蓝尺蠖低100倍的甜菜粘虫(Spodoptera exigua,beet armyworm)。在高虫口密度胁迫下用棉铃虫(Heliothis zea.cotton bollworm)对整株棉花进行抗虫试验,结果显示出蕾、铃的有效抗虫性。对棉花植株进行的免疫(?)迹分析表明,抗虫蛋白的含量为总可溶性蛋白的0.05~0.1%。我们将这些结果视为向农业生产上推广这种经过抗虫遗传改良的经济价值高、种植面广的农作物的主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