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沙和干旱两大自然灾害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农林牧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柠条种植,是抵御干旱和风沙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富裕、民生、和谐、美丽盐池”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临夏县旱作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科学种田水平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种植业结构单一、综合抗旱新技术利用率低;发展对策主要有:农林牧综合发展,配方施肥,抗旱新技术集成推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培训等.  相似文献   

3.
临夏县旱作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科学种田水平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种植业结构单一、综合抗旱新技术利用率低;发展对策主要有:农林牧综合发展,配方施肥,抗旱新技术集成推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培训等。  相似文献   

4.
干旱一直是影响陕西省白水县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白水县旱作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2,(23):18-1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日在陕西省出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将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  相似文献   

6.
农林牧协调发展是西宁生态农业建设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西宁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依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原则和发展模式。提出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建议,推动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复种问题的提出1956年春继全国农业合作化大发展以后,党中央提出了12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指出我国农业发展的远景,给全国人民以莫大鼓舞。各方面均为实现这一远景而努力,纲要草案中指出扩大复种面积为一项重要增产措施。陕西省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林牧水土保持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杨凌的科教优势,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问题,国家在杨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18个部委和陕西省联合共建。杨凌示范区围绕发展农业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个中心任务,立足于加快发展,突出招商引资、科技示范、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四个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为依托,遵循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依靠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不断增强和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在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已基本形成我国干旱半干旱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中心和农业科技信息集散中心,一座科技发达的农科城、经济繁荣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文明开放的旅游城正在崛起。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非灌溉旱作农业是通过旱地农业结合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使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取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农林牧生产的农业.  相似文献   

10.
一我省绿肥生产从1956年引进草木樨试种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年历史了。发展面积曾达到三百万亩以上(1966、1974),大部分集中在辽西北地多人少、风沙干旱、土质瘠薄地区。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出现了许多积极发展绿肥,改革耕作制度,养地和用地相结合,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达到“草茂,粮丰,林盛,畜旺”的好典型。  相似文献   

11.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进,陕西省洛南县倡导发展林下经济,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此,就洛南县的林下经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农技服务》2006,(12):1-1
弹指一挥间,《农技服务》在广大读者朋友的陪伴下,走过了22个春秋。22个春秋里,《农技服务》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遵守本刊历年来的办刊方针。传播和推广农林牧剐渔等各行新技术、新经验、新产品、新品种,介绍农业基本知识,传递农业科技和购销信息,为科技兴农、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可靠的农业实用技术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七种高效养鱼新模式河南省潢川县水利局(465150)张德珠目前农户养鱼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鉴此,据有关科技试验成果表明,可以围绕渔业发展农林牧工副业生产,并利用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养鱼,既节约大量饲料,又具有显著经济、生态与社...  相似文献   

14.
科技特派员自福建南平发源实践之后,便在全国范围之内逐步推广。陕西省从2003年开始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十几年发展,对于陕西省的扶贫工作已经颇有成效。通过对历年来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梳理,纵观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总体脉络,从而对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后5年,陕西省农业科技工作继续围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按照陕西省十二五重点农业领域科技规划,在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资源主导型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品开发、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以加快陕西省现代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61~2016年陕西省35个标准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降水指数法(SPI),分析了陕西省在年、季时间尺度上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干旱范围等级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1961年至2016年,陕西全省整体上呈干旱化趋势,且干旱范围逐步扩大,春、秋季干旱化较为明显。但自2000年以来,干旱化趋势得到缓解,干旱范围有所减少;(2)根据干旱范围等级得到的各地区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整体一致、南北相反、中部相反和东西相反等类型;(3)关中地区在全省发生全局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高,而在全省发生局部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低;而陕北风沙区的干旱特征与关中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兴起,目前已发展到全国各地,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全省已有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53个,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关中地区,陕南、陕北也在兴起,为农  相似文献   

18.
正渭北旱源农业尘产的有利因素是光热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耕性良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瘠薄。并且有相当多的地区为沟壑区,地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此外,农业结构不合理,灌溉用水不科学,机械化程度较低也是不容忽视问题。因此,应增加农业的新科技投入,如各种先进的抗旱节水新技术,蓄水保墒;增加农业的物质投入,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发展农林牧,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县是地下害鼠重发县之一,13个乡镇不同程度都有发生,尤其是武当、马泉干旱、半干旱山区和石川、草滩、金钟等农林牧混交区发生严重。从调查情况看,仅耕地内历年发生面积在34万亩左右,损失粮食300万公斤以上,平均鼠口密度27.3头/百亩,个别严重地块鼠口密度高达15头/亩,农作物轻者缺苗断垄,重者颗粒无收,迫使农民改种复种的情况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产业结构、绿色生态、产业效益、科技创新、现代化水平5个维度构建了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8年为研究期,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障碍度模型来诊断阻碍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特征;从各个维度来看,产业效益、现代化水平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有进步的空间;绿色生态、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是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最后围绕制约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