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传统三大传染病之一。最近3年,本病开始在我国呈现流行趋势,特别是一些保健和生物安全做得不够到位的中小型规模猪场发病尤为严重,大型规模的猪场由于各种条件比较好,防疫措施到位,发生的机率比较低。此次猪丹毒疫情多以急性病例为主,发病初期极易误诊,防控措施不恰当,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养猪四法     
1 防疫 防疫是养好猪的关键一环。不进行防疫,猪易患猪瘟、猪丹毒等传染病,因此必须首先给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疫苗:其次经常对猪圈和用具进行消毒;猪舍要向阳、干燥、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3.
<正>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为了预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的发生,还需要免疫多种疫苗。在传统的防疫工作中,常常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三联(猪瘟-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这四种疫苗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分次注射,不但拉长了集中防疫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基层兽医人员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随着养猪规模不断地发展,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在防疫上都忽视一个问题,就是特别重视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而忽视猪丹毒、猪肺疫等病的防疫,造成猪丹毒病时有发生,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以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为特征,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基层兽医站兽医技术不精湛,往往出现误诊,给养殖户造成很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猪丹毒在我国各地养猪地区普遍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各地规模养猪的兴起,对猪病的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猪丹毒一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近年来有的猪场停止了猪丹毒的免疫预防,加之综合防疫措施执行不力,致使有的猪场又有猪丹毒发生。现将笔者诊  相似文献   

6.
薛志成 《北方牧业》2005,(14):15-15
<正> 仔猪蛔虫、肺丝虫病在农村普遍存在,但农户对主动驱虫往往做得不够。山东省枣庄市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生猪防疫与驱虫同步进行,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猪瘟、猪丹毒等疫苗注射的同时,注射驱虫  相似文献   

7.
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为了预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的发生,还需要免疫多种疫苗。在传统的防疫工作中,常常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三联(猪瘟-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这四种疫苗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分次注射,不但拉长了集中防疫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多呈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或慢性型。20世纪70-80年代猪丹毒在融水县广为流行,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畜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连续二十多年采取疫苗接种等防疫措施,到90年代此病已较少发生。21世纪初至今,融水县已不进行猪丹毒疫苗的免疫接种,由于防疫的松懈、引进外来猪苗等原因,近几年来不论是农村散养还是规模猪场,都又开始发生猪丹毒疫情,而且呈日趋严重态势。现将本人诊治的其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根源1.1防疫不当不按程序防疫。需要严加控制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常用的疫苗有猪瘟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猪丹毒在我国曾经大范围的传播,导致养殖业经济严重受损.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规模养猪产业的持续推进,防治水平的全面提升,猪丹毒本身得以一定程度的控制[1].而近年来部分养殖场开始停止猪丹毒免疫预防,再加上相关的防疫措施执行效果不佳,使得部分猪场开始再次爆发猪丹毒.因此,如何加强猪丹毒诊断及治疗就成为养猪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简称三瘟)是危害生猪的主要传染病,为达到消灭猪瘟、控制猪丹毒、猪肺疫流行、普遍开展猪瘟兔化疫苗,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预防注射确是一个关键措施。要保证完成注射任务达到防制目的,与预防注射工作中如何根据当地群众养猪特点,疫病流行规律、有效制定防疫策略、有计划地贯彻技术措施,是有很大关系,现从几年来开展猪预防注射几个实践问题综述于下,以供参考:一、开展时间依据及制定防疫策略按疫病流行规律,群众养猪特点,结合三种疫苗性能,决定开展预防注射时间办法。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由于传染来源广泛,感染宿主众多,传播途径多样;加之其病原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因之而成为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实践表明,系统预防注射或其他防疫措施,在控制病的流行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足以消灭它,故迄今猪丹毒仍是猪只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们从1980.10~1981.6,曾经对所收检的主要为急性败血型死亡猪病科90份进行系统化验,发现猪丹毒49例(约为54.4%),  相似文献   

13.
笔者针对近几年麻栗坡县麻栗镇猪丹毒发病数有所增加的实际情况及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分析了麻栗镇猪丹毒的流行特点,阐述了引起麻栗镇猪丹毒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领导要重视,将猪丹毒的预防与其它重大动物传染病相提并论,恢复猪丹毒的主要防疫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根源 1.1防疫不当。 不按程序防疫。需要严加控制的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常用的疫苗有猪瘟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  相似文献   

15.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是我省猪的三大传染病。为了预防这三种传染病,通常要分别注射三种疫(菌)苗。由于山区农户分散,实施防疫工作费工、费时,不少地区防疫密度不高,给控制猪传染病带来一定困难。广大农民和基层防疫人员早就迫切要求改变这种防疫方法。一九七○年春,江苏省农科所和南京兽医生物药品厂合作进行了猪瘟、猪丹毒二联冻干苗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九七四年,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与有关厂、所组成协作组,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散养户只注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猪丹毒、肺疫、伤寒等病的防疫被忽略。因此,猪丹毒病时有发生,兽药店专业技术差,往往出现误诊,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在此提醒散养猪户重视该病防治。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的发病特征是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表现为皮肤紫红色疹块,呈菱形、圆形、方形不等,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生猪行情好,猪的流动性大,使病原体传播广,造成疫病增多。猪病中,以传染病对养猪生产威胁最大。采取严密的防疫措施是防制猪病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那些危害性大的群发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以及寄生虫病(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发病率高,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率相对低一些,猪丹毒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夏季发病率高一些,人可通过皮肤创伤感染此病,因此,必须实行防疫保护,手上有创伤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可带上乳胶手套,人感染后称为类丹毒。1猪丹毒的症状1.1急性败血性病猪有时候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  相似文献   

19.
第七讲猪丹毒的诊断与控制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丹毒民间俗称“打火印”.在二十世纪,猪丹毒是我国猪的“三大传染病”之一.在养猪密集而防疫工作较差的部分地区,猪丹毒死亡数占总数的1/3以上,并且健康猪带菌的百分率也很高,可达50%~70%.  相似文献   

20.
制定畜禽防疫技术承包措施实行兽医站供应疫苗制度 ,乡兽医站同各村民委员会以人口户数和畜禽饲养量为基数签订防疫承包合同 ,防疫承包费由村委会统一交乡财政 ,由财政所监督管理统一使用。收费按最低标准逐户收取 ,防疫承包内容是猪瘟、猪丹毒、鸡新城疫及大牲畜破伤风等的免疫工作。主要是以提供优质服务 ,保护好畜禽 ,防治传染病为目的 ,发展畜牧生产为指导方针。巩固畜禽防疫技术承包 ,建全防疫目标责任制兽医站负责制定全乡防疫计划、疫苗器械供应、疫情的诊断鉴别以及防疫质量的监督检查落实。县兽医站配备必要的器械和设备 ,按乡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