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苗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表明,旱育秧苗首先强化育根,前期根冠比大于水秧苗,后期单位株高干物重比水秧苗高,具有墩实壮秧特征。旱秧苗可溶性糖、淀粉、全氮、蛋白氮、非蛋白氮含量均比水秧苗高,NRA是水秧苗的5.12~6.18倍;特别是在旱秧苗茎鞘中含较多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非蛋白氮、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水秧苗高37.76%、18.82%、43.38%和30.1倍,这既利于抵抗逆境,又为栽后早发快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旱秧苗ATPase活性比水秧苗高4.61%~94.34%;旱秧苗抗逆保护酶SOD、CAT分别比水秧苗高6.25%~31.82%、1.32~1.50倍;逆境物质MDA含量比水秧苗低16.98%~23.97%,脯氨酸含量是水秧的2.29~4.08倍。旱秧苗对水分反应灵敏,叶片易萎蔫,但离体叶片在临界萎蔫后,失水速率降低,低于水秧苗33.26%,吸水能力增强,吸水速率比水秧苗高13.09%。由此可见,旱秧苗在逐渐适应旱育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抗旱生理机制,具有抗旱能力强的生理特性。这种抗旱生理特性既是旱育秧苗适应旱育环境的体现,也是旱育秧苗具有增产效应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运湿度对番茄秧苗产后质量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贮运湿度(50%、70%、90%)对番茄秧苗产后主要质量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到9d,根系活力分别下降了87.68%、68.93%、72.93%,叶绿素分别下降了69.39%、58.71%、66.65%。70%下贮运的秧苗较其他贮运湿度的秧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两项生理指标下降较小,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平衡,定植后的心叶生长速度表现较快,质量得到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瓜秧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贮藏温度(17℃,12℃,7℃)对黄瓜秧苗产后主要质量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到第12天叶绿素分别下降了27.2%,26.7%,33.2%,根系活力分别下降了85.0%,84.6%,93.3%,PRO分别上升了57.1%,56.0%,72.2%,MDA分别上升了32.0%,30.3%,48.0%。12℃下贮藏的秧苗较其他贮藏温度的秧苗,叶绿素和根系活力下降较小,PRO和MDA含量两项指标上升较少,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平衡,质量得到较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生长特征特性 1.秧苗在苗床期表现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 根据研究,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秧苗在苗床期,首先是秧苗地上部分,在干旱式水分管理和化学控苗作用下,其株高一般比水育秧苗降低30%-40%,叶龄减少0.5-1.0片;其次是地下部分,秧苗根系在秧盘孔内受到限制而“蜷缩式”生长;秧苗生长受到严格控制,从而表现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目的在于培育出不仅是矮、健壮,而且重心集中于根团.能满足抛栽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季稻叶龄相同(6叶)的5个不同茎基宽的秧苗进行不施肥、旆肥栽培试验一,随着茎基宽度的增大,秧苗茎基横切面大维管束数增多,主茎带蘖数及根系量增多,移栽后成穗数、一次枝梗数增多,相应穗总粒数、实粒数也增多而获得高产,所谓壮秧的直观实用标准是“秧苗茎基宽(mm)数值大于秧苗叶龄数数值”,可比瘦秧增产30.6%-41.7%。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对杂交水稻温室秧苗的生理作用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在杂交水稻温室两段有育秧中喷施多效唑试验表明,在温室秧苗1叶1心期和寄秧15天后两次喷施200ppm多效,秧苗素质显著提高,秧苗栽本田后生理代谢增强,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数增加。小区试验稻谷产量增加17.82%,大面积示范推广稻谷亩产量提高13.35%。  相似文献   

7.
早稻,晚稻,再生稻喷施1‰植物动力2003均能增产,其增幅早稻3.6%-12.75,晚稻14.04%-22.5%,再生稻17.6%-19.1%,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穗增粒,喷施时期、早,晚稻以秧苗2.5叶期,再生稻以始穗期最佳。集中在秧苗期喷,既简便又省本。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对水稻生育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烯效唑能培育出水稻壮秧。用25PPm烯效唑液浸种60小时或于秧苗一叶一心期亩喷施75PPm烯效唑液50kg,有明显的控长促蘖,增加秧苗假茎宽和干物质含量,提高秧苗整体素质,促进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产10%左右。抽穗前40天左右,亩喷施100ppm烯效唑液50kg能降低伸长节间长度17%左右,有较好的防倒伏效果。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成苗率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分析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7954和协优9320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秧苗的分蘖能力和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饱满度越差,发芽率和成苗率越低,在清水中上浮的种子发芽率为35%~68%、成苗率为30%~62%;而在1.10比重溶液中下沉的种子,发芽率在97%以上、成苗率在75%以上。在清水中上浮种子的秧苗在分蘖能力、物质生长量均小于饱满度较高种子的秧苗。讨论了水稻生产中选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于水稻秧苗2.5叶期、起秧前1d、本田返青期、抽穗前15d四次分别施用了垦易活性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喷肥后水稻秧苗生长健壮,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对照;插秧后返青期提早2d,有效分蘖明显增加,抽穗期提前3d,产量较对照增加18.4%。  相似文献   

11.
一、农艺技术 1.培育秧苗。抛秧机使用的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必须使用“蜂穴式”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1)秧盘:采用塑料软盘育秧,规格不限。(2)秧苗:3叶1心,高度8-20厘米,秧龄20-25天。(3)秧苗土钵含水率:40%-60%,以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  相似文献   

12.
在培育机插用杂交水稻秧苗时采用塑篮播种法播种,可提高播种均匀度,降低播种密度。从而有利提高秧苗质量,延长秧龄,最终有利增产。对塑篮播种法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培育的秧苗实施机插后进行漏苗率和均匀度合格率测定,参考行业有关机械插秧质量标准,确定最佳播种密度,供大面积实际生产应用时参考。结果表明:以机插漏苗率≤5%,均匀度合格率≥85%为机插质量合格标准,最佳播种密度为240g/m^2。  相似文献   

13.
硫酸亚铁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水稻育苗,适当使用硫酸亚铁会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使用硫酸亚铁的秧苗为二,颜色浓绿。PH值7.59左右,含盐量0.37%,总碱度0.69me/100g土的碱性碱土,每3.5kg碱民生盐碱使用8g左右硫酸亚铁为宜,每3.5kg碱性碱土使用60g硫酸亚铁,会抑制秧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由于蔬菜种类较多,在育苗对所需的播种量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计算适当的播种量呢?我们可根据蔬菜每667平方米秧苗数、种子发芽率及20%的秧苗安全系数的关系,确定播种量。其计算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蔬菜无土育苗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是以草碳、蛭石、珍珠岩等作为基质.并配以全面均衡的营养液向秧苗提供水分和养分.使秧苗能够健壮生长。这种育苗方式有效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猝倒病、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70%、65%,既节省了种子和肥料,又能够培养出抗病、丰产、优质的蔬菜种苗。山东省兖州市从2002年开始推广蔬菜尤土育苗技术.基本解决了秧苗质量低下、抗病性差、大小不齐等问题.蔬菜产量增加了10%~17%,种植效益大辐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现将无土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健壮的蔬菜秧苗,减少病虫害发生,种子下地前,把菜种先后放人温水、盐水、白酒、糖液、肥液、药液、激素溶液中浸泡,播种后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可使长出的秧苗既粗壮又整齐,病虫害少,对比试验表明,一般还可提高产量15%~30%。菜农不妨一试。常用的有效“洗澡”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表明:蓝膜有提高秧苗N、P、K合量;促进秧苗干重、分蘖数、叶面积、根数增加的效应,随膜色加深效果越显著.80%透光率的蓝膜对提高秧苗素质效果最佳。还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天气下蓝膜透光率的变化,以及蓝膜育秧的地下、地上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唑类复剂苗健壮灵种,能有效控制水稻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发生,降低苗高,增加分蘖,使秧苗忍耐干旱和低温的能力显著增强。秧苗健壮灵浸种之后,秧苗体内GAs和IAA含量显著低,平均比对照降低58.7%和55.4%;ABA和iPAs含量明显增加,平均比对照增加32.2%和35.4%,  相似文献   

19.
水稻编织布育秧机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田,规格编织布条代替工厂化,塑料盘培育水稻秧苗供机插,其与盘秧机插比较具有,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相近,育秧载体一次性投资降低95%等特点。并创立提布切割起秧等作业法,简化了育秧程序。  相似文献   

20.
使用壮秧剂提高秧苗素质及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育秧使用壮剂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单株绿叶数增多,茎基增粗,发根力增强;百株干重增加;秧苗移栽大田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一般可增产4%~5%,塑盘育秧以每盘撒施10g,旱地双膜育秧以每1m^2底膜下施75g的处理产量最高;建议秧板撒施,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