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富不算富,离土离乡找‘钱’路”,这已成为扶余农民的口头禅。曾经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扶余农民已不再安分,纷纷走出家门奔“钱”程,这是全县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带来的喜人局面。2003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9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今年计划转移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并有80多人走出国门挣洋钱。扶余的“一推双带”活动能取得如此好的成效,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社会增效和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因素,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他们的转移就业技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5.
范超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06-109
解决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有序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根据河南劳动部门统计,到2004.年底,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达1411万人,较2003年增加101万人,全省劳务总收入达到613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8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350元。外出打工收入,已经占到全省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要转化为现寮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并能使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迫切需要掌握转岗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京郊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京郊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特别是玉米免耕播种机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主力军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一、目标任务 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超过1900万人,创劳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到2012年,全省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亿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71.5万人。试点地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常年稳定型输转比例达到60%以上,有组织输转率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超过50%,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农民培训开展情况检查调研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培训在全国得到了普遍重视.以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科技骨干;以"阳光培训工程"为标志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大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各地的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在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中国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表现,是把农民  相似文献   

13.
李志利  白雪  李涛 《油气储运》2009,(12):10-12
安丘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8年,农村劳动力总数达45.6万人。到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其中非农产业收入占57%,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的基本任务也是农村工作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为此,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1.农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2.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2005,(9):51-51
今年以来,精河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214人次,劳务创收1323万元,精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充分调动了“两个积极性”:一是对县、乡、村各级领导都实行了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二是县里注重发挥农村能人、农村劳务经济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农民在劳务经济人和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带领下。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又不用担心工资被拖欠,增强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解决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岗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接近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为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010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农民务工总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农民增收致富最为有效的途径。立足昌吉州非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从问题分析、非农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健全非农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是农民增收致富最为有效的途径.立足昌吉州非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从问题分析、非农产业发展的对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健全非农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