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无叶舌种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27-1432
试验以P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综58/lg、郑58/lg、昌7-2/lg。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组合郑58/lg×昌7-2、郑58×昌7-2/lg特殊配合力高。测交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均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非无叶舌与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株型理想,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叶片直立、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是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穗位无叶舌耐密玉米种质10H045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37-1739
为快速创新玉米育种种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使用范围广、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昌7-2进行了诱发变异。结果在田间发现了低穗位无叶舌的新种质,自交2代即稳定出圃,定名为10H045。该自交系和昌7-2相比,株高降低10 cm,穗位高降低10 cm,主茎叶片数减少1片,整株叶片无叶舌,穗上叶无夹角,包着茎秆生长,雄穗分枝减少60%。这些特性都为用其组配出株型更加紧凑、株高低、穗位低、雄穗小的杂交种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增加种植密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淮海玉米区6个代表自交系与自选的10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分析10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0902、10950和11502的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10902×PH4CV、10913×昌7-2、10950×昌7-2、10950×新A3、11502×郑58、11502×9058、11520×9058和11575×9058单株粒重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出籽率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早代选择;穗粗、行粒数、单株粒重等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长♀、黄♂等6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位高、穗粒质量等14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黄♂穗粒质量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的标准差和总配合力均最大,而且它与其他自交系的组合产量在所有组合中最高,均达到1.95万kg/hm2以上,其中,昌7-2×黄♂最高,达到2.09万kg/hm2。  相似文献   

6.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确定晋玉1A的雄性不育类型,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并测定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应用晋玉1A雄性不育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乐东、山西晋中、忻州和运城,调查晋玉1A连续3年田间的育性;对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花药、花粉进行观察比较;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的花粉进行I2-KI染色观察;用专性PCR方法对晋玉1A的不育类型进行鉴定;以晋玉1A作母本,与158个自交系进行测配,对F1代进行田间育性调查,以筛查与之适配的恢复系与保持系;对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和BC1群体,进行育性调查;对晋玉1A及郑58与10个玉米自交系杂交F1代的籽粒产量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晋玉1A在以上4个地点,连续3年的田间不育性状保持稳定。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外形相似,但其颖壳不开裂,花药不外露,无花粉散出。I2-KI染色表明,晋玉1A的花粉完全败育。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植株花粉的显微观察表明,64.4%的花粉粒能够被I2-KI正常染色,35.6%花粉粒败育,说明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型。经专性PCR鉴定,晋玉1A和昌7-2的细胞质都属于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昌7-2核基因组携带恢复基因,掩盖了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表型。郑用琏等设计的专性鉴定引物特异性更强。在以晋玉1A作母本进行测配的158个自交系中,鉴定出96个保持类型,47个恢复类型和15个半恢复类型。在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中,存在3.1%—8.7%的不育株,表明恢复系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10个自交系配制的同父异母杂交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对这些杂交种F1代配合力分析表明,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略高于郑58。【结论】晋玉1A属于S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不育性状稳定,花粉完全败育,在现有玉米种质资源中有一定量的恢复与保持类型材料。它与昌7-2杂交的F1代植株能够产生正常雄穗并散出可育花粉。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使得花粉可染率向可育方向偏移,并导致F2群体中出现不育株。用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相同父本配制的杂交种间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比郑58略高,可以在玉米杂交种选配中使用,也可用于转育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对9份玉米自交系种子电导率的配合力进行分析,并筛选出高活力杂交组合。利用3个母本及6个父本自交系,按照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18个杂交组合,通过测定电导率,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参试自交系种子电导率一般配合力的大小顺序为许178Mo17F83综3昌7-2自330沈137PH6WC郑58,结合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对18个杂交组合的总配合力进行分析,组合许178×F83、Mo17×昌7-2、许178×昌7-2、Mo17×F83、综3×F83的效应值都为负值,种子活力较高。种子活力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93.03%,狭义遗传率为14.87%,说明对该性状适宜进行高代选择。总配合力结合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杂交组合某一特定性状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内不同玉米(Zea mays L.)杂种优势群的5份代表自交系与来自CIMMYT的6份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6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结果表明,CIMBL98、GEMS13两份自交系性状综合表现较优,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CIMBL98×340、GEMS13×昌7-2是较好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9.
6份CIMMYT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不同玉米(Zea mays L.)杂种优势群的5份代表自交系与来自CIMMYT的6份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6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总配合力。结果表明,CIMBL98、GEMS13两份自交系性状综合表现较优,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CIMBL98×340、GEMS13×昌7-2是较好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10.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用NCⅡ分析方法,对6个玉米自交系的9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郑311、郑314和郑388的一般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而郑312、郑315和郑389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利用;郑388×昌7-2等8个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对玉米的株高等7个性状宜早代选择,而对穗粒重等2个性状应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