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雄性不育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山西五台县研究了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以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为优势鼠种的农田害鼠群落的抗生育效果。结果表明,投放试验药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害鼠的雌体繁殖率在逐渐减少,亚成体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农田害鼠群落的种群密度下降了63.49%。说明该药剂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害鼠种群的繁殖,抗生育的综合效果显著;在农田的适口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可在农田大面积使用防治害鼠。  相似文献   

2.
抗生育剂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在山西隰县进行了0.2%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防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害鼠前三天对毒饵的平均摄食系数为0.47,大于0.3,接受性较好。(2)使用药剂后,雌体繁殖率降低了18.80%;平均胎仔数下降了7.5%,平均子宫斑下降了6.83%;亚成体所占的比率下降了72.28%,对害鼠的繁殖影响作用明显(。3)通过密度检测,试验药剂对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在增加,第三次校正控制效果达到了44.73%,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降低害鼠的种群密度。(4)投药后,在试验区未发现天敌二次中毒及其他非靶动物出现异常现象,也未发生人、畜、禽误食中毒现象,大田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0.2%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鼠用植物性不育剂0.2%莪术醇饵剂对以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为优势鼠种的农田害鼠的抗生育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鼠密度的校正控制效果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亚成体下降明显,雌成鼠怀胎率及胎仔成活率下降,抗生育效果显著;害鼠对0.2%莪术醇饵剂取食适口性好,没有人、畜、禽误食及天敌2次中毒现象,说明0.2%莪术醇饵剂是一种生物环保的农田害鼠不育剂。  相似文献   

4.
在固原林区,应用克鼠星1号(Krs1#)灭鼠剂进行鼢鼠防治,2个防治区内,林木死亡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9.2和5.7,鼢鼠的有效洞率分别下降18.0和28.9.在地面害鼠的防治中,防治区林木死亡率分别为6.0和5.8,而对照区为41.2和35.4,防治后的地面害鼠洞口密度分别为12.1个/m2和10.6个/m2,对照区为14.3 个/m2和12.4个/m2.应用克鼠星1号防治后,由害鼠引起的林木死亡率显著降低,经方差分析,防治区和对照区差异显著.同时,探讨了不同害鼠的投饵方法和投饵量.  相似文献   

5.
生物性不育剂防治林业鼠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性不育剂防治森林害鼠试验,结果表明,雌成年鼠怀胎率下降55%,高投药量会得到高效。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灭鼠药剂散投影响防效,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有效控制农田害鼠,2014年首次在崖城镇坡田洋试行毒饵站防治法。前期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为31.8%,属大发生。后期采取0.05%敌鼠钠盐毒饵站药剂防治,首次投药后第24d,监测鼠密度为8.2%,防治效果达74.2%,取得一定的控制效果,为今后开展农田害鼠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农村住宅鼠类群落结构和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作者1982-2005年在洞庭湖区研究农业害鼠积累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农村住宅的害鼠群落结构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农村住宅区的害鼠种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根据各地鼠类群落中优势种的特点,将农村住宅区鼠类群落结构划分为2个群落类型区,即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该群落区位于洞庭湖的东面平原区和丘陵区,以及湘江以东的丘陵区;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位于洞庭湖的西、南的平原区和丘陵区。"小家鼠 黄胸鼠"群落区的鼠种组成变化特点是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增加明显,黄胸鼠有所减少,小家鼠没有变化,而黄胸鼠减少的比例正好是褐家鼠增加的比例。在"小家鼠 褐家鼠"群落区,褐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小家鼠在群落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小家鼠已经成为整个洞庭湖农区农房鼠类群落中的优势鼠种,群落两个时间段的鼠种组成差异显著。两个群落的主要差别也就在大型鼠种(褐家鼠和黄胸鼠)在群落中的配置不同。  相似文献   

8.
苹果园植被多样化对叶螨天敌群落自然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在北京国营巨山农场对地面种植苜蓿的苹果园中叶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多样化苹果园中叶螨天敌复合体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作用,与地面清耕的单植被果园相比,叶螨的峰值低1.67倍。统计分析表明,在叶螨天敌群落中以东亚小花蝽和叶螨发生量的相关最为显著。排除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天敌群落对叶螨的生物学效应与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早晚、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叶螨的密度有关。叶螨天敌自然控制的生态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峰值的螨量明显降低;推迟了达到常规化防指标(2头/叶雌成螨)的时间;缓和了叶螨种群数量的波动、降低了其平衡位置;随种草年限加长,幼树园树上天敌、害螨比有增高趋势。系统结构更趋完善,幼树园种草区的高峰期螨量值比对照区低46%~89%,成树园降低28%~33%。  相似文献   

9.
摸清海口市农田鼠害状况,评价溴敌隆灭鼠剂的灭鼠效果,为海口市农田鼠害统防统治提供数据支撑。2017年2-5月选择海口市典型的冬季出岛瓜菜基地东山镇卜达洋、龙泉镇五一洋和新坡镇农丰洋作为研究区域,使用0.5%溴敌隆母液配制0.005%的稻谷毒饵,采取"回合式"投药方式,设置对照处理区,开展鼠害调查和灭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海口市3个调查区的黄毛鼠鼠密度均为最高,平均为70.79%,其次是褐家鼠,平均捕获数为17.02只;溴敌隆防治后,灭鼠最多的是新坡镇农丰洋,灭鼠80只,鼠密度从防治前的24.0%,下降至最低时的4.57%,下降率为19.43%;繁殖指数最高的是东山镇卜达洋黄家鼠,为2.57,其雌性平均胎子数也最高。黄毛鼠是海口地区农田害鼠优势鼠种,东山镇卜达洋褐家鼠的繁殖能力最强,溴敌隆灭鼠剂在新坡镇农丰洋的灭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投放10%硅酸盐蜡块饵剂对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林害鼠进行适口性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投药5 d后,试验区害鼠对10%硅酸盐蜡块饵剂的取食率为44.69%;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62.76%,捕获率减退率为97.93%;投药190 d后,校正有效洞口减退率为81.98%,捕获率减退率为82.44%;未发现非靶标动物中毒死亡。10%硅酸盐蜡块饵剂适口性良好;在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林区人工投放10%硅酸盐蜡块椭圆形饵剂防治害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