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拓展"三农"气象服务产品,掌握气候资源变化规律和特征,选用北票市1958-2014年平均气温、活动积温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北票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北票地区热量资源增加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98℃/10a、0.195℃/10a、0.248℃/10a和0.296℃/10a。≥0℃积温、≥10℃积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7.423℃·d/10a和34.675℃·d/10a,≥0℃和≥10℃积温分别增加213℃·d和198℃·d。≥0℃和≥10℃持续日数,倾向率分别为1.59d/10a和1.764d/10a,并分别延长9d和10d。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北票地区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尤其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最为突出,但2010-2013年热量资源有所回落,表明增加的热量资源并非稳定,因此,在农作物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等方面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2.
长顺县紫王葡萄生长期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顺县历史气象资料,对比分析气候因子和紫王葡萄生长期所需气候条件。结果表明,紫王葡萄在长顺县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县的南部和中部为适宜区,县的北部为次适宜区;4—9月≥10℃有效积温为2 944~3 225℃·d、旬平均气温为13.5~23.5℃、降雨量为808~1 601 mm,能满足紫王葡萄生长期对温度和水分的需求;在浆果成熟期,7—9月平均日照时数达386.0 h,太阳能资源丰富,能有效满足紫王葡萄浆果成熟期对光照的需求;但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需注意防范冰雹灾害;在开花座果期需注意防范≥7 d的连阴雨过程;在浆果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平均为7.3℃,不利紫王葡萄中糖等有机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以建昌地区气候监测站1960—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大田作物生长季气温、≥10℃积温及无霜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以及热量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建昌地区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19℃/10 a,1981年突变性升高,突变之后气温平均升高0.8℃;≥10℃积温明显增加,倾向率为49.98(℃·d)/10 a,1996年突变性增加,突变之后积温平均增加201℃·d;无霜期延长趋势明显,倾向率为2.44 d/10 a,1985年突变性延长,突变后无霜期平均延长10 d。热量资源增加可延长大田作物的生育期,亦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生物学产量;气温升高也将加大蒸腾指数,造成作物干旱。分析结果可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建平县北部地区气温、积温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建平县北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20世纪60—80年代高,但在年际变化中线性升高趋势并不明显。≥0℃积温线性增加111℃·d;≥10℃积温线性增加158℃·d。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建平县北部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近20年热量资源虽有所增加,但并不稳定。因此,在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改变农业措施、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探明蓝莓萌芽期气象指标,为蓝莓灰霉病防治提供参考,采用2012年贵州黔东南州蓝莓主要种植区13个样地蓝莓物候期观测资料,结合样地周边自动气象观测站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逐日气温资料,研究蓝莓萌芽的气象指标,并进行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蓝莓萌芽前≥7.2℃的活动积温、≥7.2℃的有效积温、≥10℃的活动积温、≥10℃的有效积温均基本恒定;≥10℃的有效积温比≥7.2℃有效积温和≥10℃的活动积温更具稳定性;气候学意义上入冬以后,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后≥10℃的活动积温≥195℃·d,气温稳定通过7.2℃终日后≥7.2℃的有效积温≥90℃·d,且连续5d平均气温≥12.3℃即为蓝莓萌芽的气象指标;此时蓝莓进入萌芽普遍期。蓝莓芽开始萌动的下限温度选10℃更好。  相似文献   

6.
杨黎黎  刘凤芝  姜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4-9046,9068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近58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地面气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8年沈阳≥0℃、≥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近58年来,沈阳地区气温≥0℃初日提前约10 d,终日推后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13 d,≥0℃积温增加343℃;≥10℃初日提前约9 d,终日推后8 d,持续日数延长16 d,≥10℃积温增加370℃;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均延长9 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6、202℃。另外,沈阳地区热量的增加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使用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资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运用多项式方法分离出气候产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及线性相关方法,探讨了棉花不同发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农八师垦区在棉花各个生长期热量资源变化对气候产量均显著相关。当≥0℃积温每变化100℃·d,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吐絮期及吐絮期分别影响棉花产量6.6、3.5、3.9、6.2个百分点。各个发育期棉花减产的热量指标为播种—出苗期≥0℃积温≤235℃·d、出苗—开花期≤1 465℃·d、开花—吐絮期≤1 620℃·d、吐絮期≤475℃·d;当全生育期≥0℃积温≤3 630℃·d、≥10℃积温≤3 350℃·d时为棉花减产指标。该结果可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栽培生产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济宁地区11个县站1970~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济宁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时间、空间变化趋势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近43年作物生长季年平均气温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0℃/10a;≥0℃活动积温为5 222.1℃·d,增加速率为86.7℃·d/10a;≥10℃的积温为4 777.2℃·d,增温速率为77.4℃·d/10a;0℃负积温绝对值为99.1℃·d,增温速率为14.1℃·d/10a。≥0℃、≥10℃持续的日数增加4.5天和3.2天,稳定通过≥0℃、≥10℃初日提前了3天和2天,≥0℃、≥10℃的终日分别晚2天和1天。作物生长季内有效积温的增加,使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系统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冬前生长积温增加导致传统播期的冬小麦冬前旺长,因此冬小麦须推迟播期以适应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夏玉米来说,由于热量的增加和冬小麦播期的推后,改变了原有套种模式,可以推迟至小麦收获后进行夏直播。  相似文献   

10.
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的影响,利用1961~2015年东北三省123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10℃初日和终日之间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采用公认的不同熟性玉米积温指标绘出玉米种植北界图,并探讨了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 a东北三省春玉米适宜生长期热量资源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4℃/10 a和54.2(℃·d)/10 a,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气候倾向率为-8 h/10 a,呈减少趋势;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气候倾向率为-4.7 mm/10 a,呈减少趋势;参考作物的蒸散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增减趋势不明显;可种植界限的变化,早熟品种东移北扩最明显的时段为1981~2000年,中熟品种北移、中晚熟品种东扩最明显的时段为2001~2015年;水分亏缺最严重的时段为2001~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