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其方法和途径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强化研究生的“两协”培养制度,强化导师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长远来看,建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供持续改进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为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农林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农林教育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成果、文献综述等文章。主要栏目: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研究,师资与团队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学与课程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3.
17年来的回顾与思考--谈我院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我院研究生教育。方法:采用回顾与思考方法。结果与结沦:认为我院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已颇具规模,为了我院的发展,今后应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通过加强硕士点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以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的空间,以早日开展研究生的非学历教育及加强院外联合培养点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目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课程改革、研究生育才环境等方面介绍了河北农业大学在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24所涉农高校调研数据发现,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模式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等诸多问题,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双一流”的目标不符。建议在“双一流”目标的引领下,立足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特点与需求,精准定位专业学位建设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招生方式,畅通学历提升通道;加强“实践型”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突出物质奖励;加强基地建设,落实实践教学根本任务;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破除科研论文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我国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为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农林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农林教育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成果,文献综述等文章,主要栏目: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生工作研究.师资与团队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学与课程建设,农村教育。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定价10.00元,全年定价60.00元。全国各地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简要历程、研究生教育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及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和重点的思考。认为:应该正确处理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应该深化改革,积极推动学科组织创新、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创新和培养制度创新;应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规模小、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里面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应通过正确定位,建立开放型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等措施,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激发和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教育的环境条件水准。河北农业大学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的改革,构建了研究生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通过开设《创新学》课程和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和提高了研究生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科学》2005,9(1):F002-F002
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是农业部建设的全国12个农作物改良中心之一;也是河北省杂粮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下设品种资源与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杂粮改良、植物保护、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有职工44人,其中科技人员3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