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从1963年开始试用马拉硫磷乳剂,1964年普遍地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上防治虫害,成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据供销部门统计,1964年全县销售50%马拉硫磷乳剂5,500市斤,防治面积达5万余亩。  相似文献   

2.
《植物保护》1966,4(1):18-19
山东省自1963年起,大面积推广赛力散液浸苗防治甘薯黑斑病取得很好效果。1963年示范面积2万5千亩,1964年扩大到215万亩,到1965年再扩大为400余万亩,保苗增产作用显著,防治成本很低,是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田间成活率。薯苗经过挑选、剪根、浸药等处理,把秧苗的带病率和带菌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所以栽苗以后,田间发病很轻,甚至找不到病株,达到一次栽秧,一次全苗。据17个对比材料统计,在栽秧后半个月左右的调查,用赛力散处理的秧苗,病株率为0—30%,平均为3.9%,而未经处理的病株率为2.8—100%,平均为45.9%;处  相似文献   

3.
1963年,我局与安阳县安丰公社农技站,在该社北李庄大队,进行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试验,防治面积176亩,获得了良好效果。 1964年在这个基础上,全专区安阳、汤阴等12个县市的集中棉区,又进行重点试用和较大面积的示范,示范面积达21万亩,效果显著。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使用药剂:用45—50%和70—75%甲拌磷乳剂,为天津农药厂产品,已存放五、六年。据天津市农药厂测定,略有沉淀现象,药效比对照减低6.5%,瓶底沉淀多些的药效减低27%。  相似文献   

4.
1986年7、8月,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和陕西省植保总站、四川省万县地区植保站分别在陕西渭南、四川万县召开了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现场效果考察会。 在渭南地区,农抗120防治西瓜枯萎病面积8千多亩,防效达85—95%,远超过双效灵(4—10%),增产作用也明显,每亩多收1500斤以上。农抗120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达80%,高于多菌灵(17%)、甲基托布津(43%)等化学农药。 在万县地区,农抗120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示范面积3千多亩,效果相当显著,达90%以上,超过或相当于目前使用的主要化学农药。农抗120对防治水稻稻瘟病也显示出很好的苗头。  相似文献   

5.
20%三环唑·井悬浮剂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型复合杀菌剂,经室内毒力测定三环唑和井冈霉素比例以3:1,既能防治穗颈瘟又防治纹枯病,有降低三环唑用量及省工、节本等特点。经近年田间药效试验及大面积防治推广表明,防治稻瘟病及纹枯病效果良好。 1991年,在长汀县东街村的“79106”水稻上,每亩用20%三环唑,井悬浮剂100克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浙江东阳农药厂);25%井冈霉素粉剂25克(浙江海宁农药厂)及空白对照进行试验,小区面积0.03亩,重复3次,孕穗末期及齐穗期用手动喷雾器各喷药1次,亩喷药量60公斤。试验结果表明,20%三环唑·井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和纹枯病效果分别达94.8%和95.6%;三环唑防治穗颈瘟效果为97.3%,防治纹枯病无效;井冈霉素防  相似文献   

6.
朱贤林 《植物保护》1985,11(3):51-51
我县1984年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达27470亩,占播种面积的55%,1983年用井岗霉素防治2万亩。为搞清大面积防治效果、挽回产量损失的可靠水平和经济效益,针对1984年在小麦纹枯病常发区的唐河、何场、城厢三乡搞试验点7处,设“施药”及“未施药”两个处理,在小麦分蘖末、拨节初每  相似文献   

7.
贺建国  朱继祖 《植物保护》1965,3(3):118-118
豫东沙硷地区,螻蛄危害猖狂,为找出一种省饵料、经济、高效、安全的新药剂,于1963—1964年,在高梁、谷子、小麦上用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作了室內室外试验,以用敌百虫液拌种,防治螻蛄效果良好,很受群众欢迎。于城县1963年用敌百虫拌麦种900亩,1964年拌谷种扩大到63,000多亩,永城、商丘等县也在推广和试用。  相似文献   

8.
赵钢 《植物保护》1965,3(2):69-69
1963—1964年作者于安徽省定远、凤阳两县,对烟草苗床中蚯蚓的发生为害,和当地群众采用的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 一、为害概况 近几年来,在安徽定远、凤阳地区烟草苗床中,蚯蚓对烟苗的为害甚于蝼蛄和地老虎,严重影响了烟苗的培育。一般缺苗率15%,重者达50%以上。凤阳县东方红公社朱后、山唐生产队的2.4亩烟苗,缺苗率高达90%。1964年,定远县朱巷公社东庄生产队1.2亩烟苗,因受蚯蚓为害,几乎无苗。  相似文献   

9.
龚汉生 《植物保护》1986,12(6):37-38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800万亩左右。1963年以前,有3个县零星发生棉花枯黄萎病,1964年从美国引进带病的光叶棉种,造成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迅速传播蔓延,1965年调查,有29个县的棉区发病,面积2.3万亩,到1980年传播到36个县42万亩,1982年发病79万亩,1984年71万亩。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历年发生和防治概况三化螟是我县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考察和整理历史资料,三化螟大发生年份,在本县自建国以来共有三次。第一次在1954年,造成严重损失的面积有50%;第二次在1963—1964年,晚稻枯心率全县平均达10.45%,最高达49.4%,全县近5万亩面  相似文献   

11.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是辽宁省玉米、高粱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减产一成左右。1964年全省开展了群众性颗粒剂治螟运动,据不完全统计,防治面积达492万余亩,比1963年增加31倍;防治后挽回损失按5%计算,至少可挽回粮食6,000万斤以上。为了总结经验,辽宁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人员,于8月18日至9月7日,先后到新金、金县、复县、庄河、岫岩、宽旬、锦西、锦县、北镇、康平等十县进行颗粒剂治螟效果考查,本文仅就技术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发生炭疽病的油茶林內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探索砍除严重老病株的效果。选定发病程度相等的試驗林两块,每块面积2亩,各有油茶树約200株。1963年冬季齐地砍除試驗区內病株及两区隔离带中的严重病株。 結果指出,无論对照区或砍除区,1964年发病均比1963年严重。主要与同期雨量多寡有关(表1)。比較近年来各月的雨量和发病情况,发現1963年发病較輕,而該年6月的雨量也較1961、62及64年有显著减少。因此,6月份的一定雨量  相似文献   

14.
稻纹枯病是我省、亦是南方稻区主要病害。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愈来愈重。根据全国有关病虫会议要求,我们于1981年以来组织了9个单位对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药剂防治示范面积636,275亩,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推算制定了由病情严重度(级数)确定病株率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81—1984年省植保站组织了9个单位对水稻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确定防治指标及防治适期。药剂防治示范面积达636275亩。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3—4千万亩,重病年发生近亿亩,以南方早中稻区流行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自1984—1985年大发生以后,一直处于回落和比较平稳的阶段,但从去年开始又明显回升,今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去年。1988年稻瘟病回落到最低年份,全国发生面积仅为3221.67万亩,防治面积为5 586万亩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只有19.23万吨。去年发生面积上升到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广西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局部偏重年份.全年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8713.68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7%,比1991年减少8.2%;防治面积为8882.15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1.9%.若不实施人为防治,可造成稻谷产量损失185.68万吨,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55.70万吨.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5422.32万亩(次),占病虫鼠害发害发生面积的62.2%.1992年水稻病虫发生的总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重于下半年;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1991年相比,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相对稳定;稻瘿蚊、稻瘟病、田鼠有所回升;稻飞虱、三化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则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水稻(汕优63)单产水平的提高,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明显下降,病害“冒穿”日趋严重。为解决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问题,1990年我们选用几种药剂进行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在30万亩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特别是田玉米纹枯病,近几年来在靖西县发生为害逐年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已超过3.7万亩,病株率50%以上的达1.3万亩,造成粮食损失在30万公斤以上,一般只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进行涂茎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为了探索出较理想的防治药剂和防治办法,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选出几种成本较低、易被群众接受推广的农药,在靖西县化峒镇八德村雷屯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我区纹枯病仅在局部有零星发生。1991年纹枯病发生为害严重。全区发生254.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34.9%。一般病株率在50-80%,重发地块病株达100%。减产小麦2723.54万公斤。 1991年元月份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2.54℃,3月份降水量较历年偏多2成,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