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基地的设置,80年代选育出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及其系谱。日本国家的水稻育种基地共有6个地区农试场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7个指定的道府县农业试验场,共14个主要育种单位。80年代以来育成了秋田小町、雪光、能登光、千代穗波、花舞、绢光、上育397、津轻乙女、阳光、雪精、葵风和梦光等主要优质米品种。越光、笹锦和秋田小町的栽培面积正在迅速上升。优质米来源为龟尾和旭2个古老农家品种。优质米遗传子是由旭→农林8号→农林22号;龟尾→陆羽132号→农林1号→越光→笹锦;龟尾→陆羽132号→北晴、北光等相传。本文将对水稻育种工作者掌握国外优质米育种动态及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谢华安     
《福建农业科技》2014,(5):F0003-F0003
谢华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优秀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杂交水稻遗传育种专家。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第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兼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优质米水稻栽培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目前国内外无公害的现状以及现存公害的来源,来探讨无公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无公害的学科基础、四川省无公害水稻的研究进程,并探讨无公害水稻育种以及栽培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无公害优质米水稻栽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湖南省第六届党代会和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湖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湖南省优秀专家(2002年),衡阳市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5年),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水稻一直是江西第一大农作物,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在这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大省里,孕育了一批乐于奉献、辛勤劳作的水稻育种工作者,其中就包括江西省杂交水稻界公认的领军人、江西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教授。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I0001-I0001
刘文炳,农业推广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为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福建省优秀专家及福建省农业科学家。现为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基地主任,福建东方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尤溪东南超泰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海峡品牌经济发展科研院荣誉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正>陈光敏(右一),福鼎市店下镇农技站站长。他建立了万亩水稻拋秧、机插秧等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引进推广了慈蚕一号等农业新品种;先后建起了蚕豆等种植基地,组建了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持技术讲座78场。先后被省农业厅授予"福建省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水稻生产的核心要素,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农业推广是发挥新品种作用的关键。笔者对福建省三明市2009—2011年水稻推广应用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水稻新品种多而杂、推广面积小、推广进程缓慢;分析了三明市水稻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水稻种子质量的监管、发展商业化育种、建立水稻新品种核心示范区、提高对农户科技支撑等优化水稻新品种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文摘     
南平市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再创佳绩 近年来南平市农科所充分发挥科技和区位优势,强化水稻育种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内选育出了13个水稻品种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有2个水稻品种获得国家品种保护专利。 2004年7月1日,海南国家863计划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结果揭晓。在由全国60多家农业科研院校(所)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水稻育种的特色、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对水稻新品种创新与保护工作的管理、强化农业行政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围绕品种权的经营,建立良性的品种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依靠执法部门维护自身权益等今后仍需加强的方向和保护新品种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水稻育种研究从其理论和技术上已达到很高水平.然而水稻育种成效却不那么显著.扩大和丰富水稻基因库颇有希望的途径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来。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相结合。1972年本院开始从事菰稻远缘杂交研究,获得一批变异非常丰富菰稻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有一位颇受农民欢迎和认可的农民技师和科技示范户,他就是该乡水稻抗病育种研究协会会长陈进周。1977年他从上杭县五·七大学农技班毕业后,回乡当上了农民技术员,从此与农业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农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优质米水稻栽培研究浅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根据国内外无公害的现状及公害的来源,探讨无公害在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性,文中阐述了无公害的学科基础、研究的技术路线、内容和吉林省无公害水稻的科研进展,并对无公害水稻育种、栽培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汪清县主要种植作物之一,也是城镇居民的细粮作物,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质量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数量增长型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已不适应市场需求。水稻生产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卖米难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稻积极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从总体上讲,要稳定现有水田面积,挖掘潜力提高单产的同时,水稻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优质米的生产。这是我县水稻生产的必由之路,也符合我县的县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杂交水稻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优质早熟杂交籼稻组合欠缺。南方的早稻灌浆成熟期处于高温季节,高温逼熟导致稻米透明度差、整精米率低。选育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的早熟杂交籼稻组合,为杂交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改善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新换代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是水稻三系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金优07是熟期适宜,丰产性好,米质较优的三系早熟杂交籼稻组合,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卫红晶晶米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专家李源祥研究员会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用中晚灿兼用的遗传工程稻“GER-3”1000粒种子搭载了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后选择其突变体,再经三年定向培育而成的优质红米新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矮化育种成功 60 周年之际,回顾了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59 年 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 途径。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单产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与墨西哥的小麦矮化育种一起,引领了农业史上 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在水稻矮化育种 基础上,黄耀祥院士先后开创了水稻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 优质育种和超级稻育种,创建了高效的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从而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丰富和 发展了水稻育种学。黄耀祥院士带领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 60 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超过 66.7 万 hm2 的 品种有 15 个,先后获得国家、省 ( 部 ) 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 15 项,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水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 贡献。通过回顾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他不断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他求真务实、敏锐创新、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期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所启迪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2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袁老倾其一生,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应秉承袁隆平院士不拘一格、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杂交水稻更加优质、高产,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本期策划关注杂交水稻育种及发展方向,介绍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以期让杂交水稻产品更加高产、优质,从而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豫南稻区的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组合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适应该地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较为缓慢。依据豫南稻区农业生产现状,应当重视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对其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探讨,做好水稻育种的基础研发工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豫南地区水稻种植以及水稻品种的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指出了通过收集高产、优质的亲本改变传统的选育观念和模式,强化基础研究工作,引种与育种相结合,常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不断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期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