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0.5、1.0、1.5、2.0 kGy四种剂量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鲜切哈密瓜,用PP材质托盘和PE保鲜膜包装,置于5℃温度、85 %~95%相对湿度的冷库中贮藏,研究其对鲜切哈密瓜感官品质的影响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辐照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在贮藏13d时,1....  相似文献   

2.
以泰国青芒果(honeys)、澳大利亚红芒果(R2E2)和台湾二林种杨桃为试材,研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果实表皮色泽的影响,为电子束辐照检疫进口水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三种水果经0.43、0.85、1.26、1.68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后立即观测,未发现肉眼可见的色泽变化,但总色差计算分析表明,辐照处理可导致果实产生色差,其中以0.43 kGy处理的色差最小,1.68 kGy处理的最大。货架条件(15~25℃)存放7 d后,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果皮色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果皮出现褐变,且剂量越大,褐变指数越高,其中泰国青芒果的后熟黄化受到抑制。因此,建议台湾二林种杨桃的适宜辐照剂量应在0.43 kGy以下,泰国青芒果和澳大利亚红芒果的适宜辐照剂量应在0.85 kGy以下。统计分析色泽参数(L*、a*、b*)与辐照剂量的相关性发现,三种水果果皮的红/绿轴参数a*与辐照剂量存在显著相关,在评价辐照果实色泽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能电子辐照对猕猴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能电子束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250、500、1000、1500 Gy 等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猕猴桃,置于温度为(1±1)℃、湿度85%~90%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猕猴桃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0~1000 Gy电子束辐照剂量为猕猴桃保鲜的适宜使用范围,结合冷藏温度为(1±0.5)℃、相对湿度为80%~90%贮藏技术,可显著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显著抑制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对果皮及果肉叶绿素的降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减缓了贮藏期间果肉的褐变,较好地保持了膜完整性,有效地控制了猕猴桃采后的软化衰老进程,减少了其贮藏期间的腐烂变质,保持了果实鲜艳的外观色彩和果肉色泽。其中辐照剂量为500 Gy的电子束辐照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可使猕猴桃的安全保鲜期由原来的30 天(腐烂率低于10%)延长至80 天(腐烂率为0),Vc含量可达129.62 mg/100 g。1500 Gy的电子束辐照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实造成了伤害,为猕猴桃辐照保鲜工艺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对冷藏鲜切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宜的鲜切桃冷藏条件下抑制褐变的方法,将鲜切"蒙阴"桃分别在清水(对照)、5、10、15μmol/L一氧化氮(NO)溶液中浸泡5 min,并于5℃下贮藏10 d,研究NO对鲜切桃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O处理有效延缓了鲜切桃片褐变度的升高以及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从而使鲜切桃在贮藏期间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品质;同时NO处理减低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峰值,从而降低了褐变程度,提高了鲜切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总酚含量的上升,提高了鲜切桃片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0μmol/L NO保鲜效果最好。由此表明,10μmol/L NO处理是一种较好的抑制鲜切桃褐变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物理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了目前采用物理方法(包括温度控制、氧气控制、高压处理和辐照处理)控制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赵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287-289
以山药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鲜切山药品质的影响。将鲜切山药分别置于0、4、6、10℃和室温,测定鲜切山药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室温相比,0~4℃的低温贮藏能抑制水分蒸发从而有效降低鲜切山药失重率,延缓鲜切山药细胞膜透性上升,降低细胞膜渗透率,显著抑制了酶促褐变,大大降低了褐变度,维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好地保持鲜切山药的品质。0~4℃是鲜切山药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电子束灭菌技术应用于鱼类加工半成品的最佳剂量,采用0~8.56 kGy辐照剂量对鲈鱼半成品进行灭菌,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鲈鱼半成品菌落总数、pH、持水性、色度值、剪切力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杀菌效果增强;辐照剂量为3.70~4.41 kGy时菌落总数即可降至≤10 CFU·g-1;辐照剂量在2.45~7.24 kGy范围内能控制鲈鱼半成品pH的下降;辐照剂量高于8.56 kGy时,辐照对鱼肉持水力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辐照剂量低于6.64 kGy时,对鲈鱼半成品色泽的影响较小;与6.64 kGy相比,低剂量(3.33 kGy)辐照处理有利于减少烷类、烯类挥发性成分的产生。综上所述,电子束辐照剂量在4.00 kGy左右时,可达到灭菌目的,并有效控制鱼肉色度、pH和持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原有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山药为原料进行鲜切处理,分别在冰温,4,14,25℃下贮藏,通过对样品感官评分、褐变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性(PPO)、丙二醛(MDA)含量和菌落总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冰温贮藏技术对鲜切山药品质影响。随后基于试验数据,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鲜切山药MDA含量和褐变度品质指标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模拟鲜切山药的货架期模型,并以偏差度(BF)、准确度(AF)对上述货架期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鲜切山药的褐变,同时降低失重率,保持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维持低微生物水平,能够较好地保持鲜切山药的品质。以MDA含量为品质指标预测的货架期模型AF为0.9,更趋近于1,可以更好地反映鲜切山药的品质指标变化,建模更准确,该模型EA=54732.03232 J/mol,k0=6170217959.94,可在适宜的范围内对鲜切山药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保持和改善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以‘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照, 有机酸, 漂烫和有机酸+漂烫)对鲜切菠萝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大肠菌群发生较少且总数极低;在对霉菌的影响上,漂烫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明显,至贮藏末期,其霉菌总数仅为CK的1/10,其次是综合处理;鲜切菠萝的酵母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多,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而漂烫处理和综合处理的增加缓慢,至贮藏末期(11天),分别比对照低1.7×106 cfu/g和1.5×106 cfu/g,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鲜切菠萝的菌落总数不断增加,对照处理上升最快,其次是有机酸处理,漂烫处理的增加最慢。说明霉菌、酵母菌是鲜切菠萝的主要微生物,漂烫处理能够较显著地抑制鲜切菠萝霉菌、酵母菌和菌落总数的上升,防止果实腐烂变质,而对照和单独酸处理在鲜切菠萝品质保持方面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1、10、50μmol/L)处理对鲜切芹菜常温(20℃)下贮藏4 d期间的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多酚、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和还原糖、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效地保持鲜切芹菜的贮藏品质,延缓衰老进程,尤其以1μ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芹菜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丽江雪桃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分别经0.5、1.0、1.5、2.0μL/L浓度的1-MCP处理后,放置在(3±1)℃冷藏条件下贮藏27d及货架3d(16+2)℃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在低温贮藏条件下丽江雪桃的后熟和衰老进程.显著降低果肉褐变指数.较好地保持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维持果实硬度,抑制失重率的增加,提高果实品质。其中。以2汕L,L浓度的1-MCP处理对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抑制失重的效果要好于其他处理,控制果肉褐变以1μL/L浓度的1-MCP处理效果为好。各浓度的1-MCP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适宜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山药片进行保鲜。将鲜切山药片分别采用0MPa、200MPa、400MPa和600MPa加压处理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分析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鲜切山药片中细菌总数、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0MPa压力处理10min后,可抑制于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微生物生长,产品在4℃条件下贮藏9d后,仍然可具有较好的理化指标,表明该法是一种较好的鲜切山药片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八成熟安哥诺李为试材,将果实预冷至0℃后,采用三种保鲜方式进行处理:1 PVC保鲜袋包装,袋内放置高锰酸钾乙烯吸收剂和仲丁胺盐缓释防腐剂;2袋内放置高锰酸钾乙烯吸收剂;3果实置于泡沫箱中,再将泡沫箱装入硅窗保鲜袋内。果实均于(0±0.5)℃的冷库内贮藏100 d,研究不同处理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李果冷藏100 d均未出现腐烂,说明腐烂并不是制约其长期贮藏的主导因素,而严重的果肉褐变和风味下降才是影响安哥诺李长期贮藏的瓶颈;在0℃贮藏70 d之内,三种处理李子的果皮、果肉颜色、风味与入贮前相比虽然有些变化,但并不影响其商品性,能够较好地保持短期贮藏李子的感官品质。总体上,处理1的保鲜效果要优于处理2和处理3,处理3的果实褐变最严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菠萝品种鲜切后冷藏的保鲜效果及不同杀菌剂和护色剂处理对鲜切菠萝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鲜切后在贮藏后期仍可保持较高的感官品质,并使果实保持一定的VC,TA,TSS含量。采用诺福水处理可明显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鲜切菠萝的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处理可显著地减缓果肉的褐变、色度L值和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速器辐照不同剂量处理米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感官品质。研究表明,在4℃恒温贮藏过程中,对照组米糕初始菌落总数为7.0×10 CFU/g,大肠菌群、霉菌均未检测出,在贮藏1个月后对照组米糕霉菌超标,在贮藏2个月后对照组胀袋已坏;4,8 kGy辐照组,在0~6个月内,除4 kGy辐照组在贮藏6个月时,菌落总数为3.4×10 CFU/g,其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均未检测出,感官品质均为可接受,数据可为淮扬点心工业化保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