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15个茎瘤芥亲本为材料,按7×8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组合,分析茎瘤芥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瘤茎产量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29.88~13.48,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5个,占33.33%。组配的56个组合瘤茎产量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变幅为-35.86~34.24,其中显著或极显著正向效应值有24个,占42.86%。在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中,既要重视一般配合力选择,更要重视特殊配合力选择。瘤茎产量平均超亲优势为6.24%,变幅为-46.34%~77.22%,正向优势组合占64.29%,茎瘤芥亲本间瘤茎产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瘤茎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特殊配合力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可用特殊配合力效应预测瘤茎产量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23份茎瘤芥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对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相关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且方向基本一致。瘤茎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瘤茎横径、茎/叶、株鲜重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菜形指数、菜皮百分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瘤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间关系密切,有很好的协同性,分析提出茎瘤芥育种选择熟性晚、瘤茎横径大、茎/叶高和植株个体较大的品种,可实现品种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和瘤茎品质较佳等三者的协调统一。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瘤茎产量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大,对其进行选择可能引起其它数量性状比较显著的变化;而瘤茎纵径、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叶宽、空心率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小,对它们进行选择可获得较稳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瘤状茎膨大中期叶面喷雾多效唑(PP333,氯丁唑)对冬榨菜植株生长和瘤状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5 mg·L^-1的浓度范围内,PP333对榨菜植株株高、最大叶片长和宽无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瘤状茎产量;PP333处理对叶片产量的提高不及瘤状茎产量,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茎叶比。  相似文献   

4.
以133个茎瘤芥种质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基于表型性状分析茎瘤芥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除裂叶对数、沟间深度、茎叶比、侧瘤宽度、瘤茎鲜质量性状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茎瘤芥材料间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茎瘤芥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77,平均为2.50,有88.93%的遗传距离小于4.00。表明参试材料间表型相似程度较高,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可将供试材料分成8类,且每个类群都有各自的性状特点,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茎瘤芥(榨菜)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23份较有代表性的茎瘤芥种质资源,研究了15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瘤茎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和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同时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份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等数量性状在产量构成及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所研究的23个茎瘤芥品种13个农艺性状归成产量、产量因素、形态数量以及生育期等四组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与形态数量性状的相关。产量因素与形态数量间的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形态数量与生育期性状间的相关。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指出无论是哪两个性状组间,在关联上起作用的主要有株鲜重、瘤茎横径和瘤茎膨大期。  相似文献   

7.
以5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瘤茎纵径、瘤茎横径、瘤茎产量、菜形指数和茎/叶等5个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量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加性率在50%以上;在瘤茎纵径、瘤茎产量和瘤茎横径的遗传中显性与上位性效应也较重要,其效应率均在10%以上,在菜形指数的某些组合中也显著存在;而茎/叶的上位性率达21.99%,比显性效应更加重要;产量性状的上位性较为普遍,主要是加性与加性、显性与显性的互作.  相似文献   

8.
以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为试材,在晚播条件下对茎瘤芥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的大小次序为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茎/叶、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瘤茎纵径、菜皮百分率、叶宽、瘤茎产量、瘤茎空心率、开展度、株鲜重、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株高;瘤茎空心率、茎/叶、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均较高,在选育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利用,其选择潜力大,选择有效,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9.
榨菜瘤状茎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种期试验与光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榨菜(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瘤状茎的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瘤状茎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在杭州(北纬30°)地区,春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7.7—17.7℃,日照长度从11.O小时延长至12.7小时;秋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22.5—5.7℃,日照长度从12.7小时缩短至10.3小时。在适合榨菜瘤状茎形成的生长时期给予连续光照,则能抑制瘤状茎的形成,在杭州地区,无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在旬平均5.4—26.3℃条件下,榨菜一年四季都会进行花芽分化。4月中、下旬播种的,从播种至花芽分化的时间最短,仅36—41天。花芽分化的旬平均温度为19.9℃,日照为13.7小时,长日照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0月上中旬为榨菜生产上的主要播种季节,花芽分化和瘤状茎形成均在翌春,榨菜瘤状茎充分膨大,三层瘤状物明显突起,花芽分化至始蕾期,标志瘤状茎成熟。榨菜的部分营养生长期与部分生殖生长期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11个茎瘤芥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F1优势表现特点及其与亲本间的关联性,并对F1主要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F1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瘤茎重(单株产量)和单株鲜重显著、极显著超过大值亲本,瘤茎横径超过大值亲本接近显著水平,菜形指数显著低于双亲均值。叶长、叶宽、瘤茎纵径、根鲜重与大值亲本差异不显著。(2)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株鲜重、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等性状优势的共同影响。(3)F1各性状对其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瘤茎横径,其余性状依次为叶长>叶宽>单株鲜重>瘤茎纵径>菜形指数。(4)F1叶长、叶宽、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性状值呈显著正相关,F1叶长、根重、单株产量、瘤茎横径与大值亲本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株鲜重、根鲜重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5)单株产量、瘤茎横径平均优势强弱与双亲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母本值影响较大。还讨论了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亲本选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茎瘤芥各生育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1个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几乎均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始期株鲜重与其叶长、叶宽、瘤茎生长量、纵径,中期瘤茎生长量与其株鲜重,单株产量与始期瘤茎生长量、现蕾期叶长、茎/叶、纵径、横径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偏相关;始期瘤茎生长量与纵径、横径,始期叶宽与中期株鲜重,纵径与横径,单株产量与始期株鲜重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始期、中期瘤茎生长量以及现蕾期的叶长、横径、纵径等五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横径对单株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纵径>现蕾期叶长>中期瘤茎生长量>始期瘤茎生长量,同时这五个农艺性状之间大多为负的偏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高产育种应以增大瘤茎横径为其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2.
茎瘤芥(榨菜)具有瘤茎膨大的性状,该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获得一个可能与瘤茎膨大有关的基因片段,该基因与拟南芥PKS1基因相似。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jPKS1。该基因的mRNA序列全长1440bp,其预测的ORF长度为1131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76aa。多序列比对发现,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PKS基因家族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多个区域都高度保守,进化分析显示Bj PKS与拟南芥的PKS1基因关系最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茎瘤芥瘤茎膨大发育的过程中表达量明显上升。将该基因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株高和节间都明显缩短。结果表明BjPKS1可能具有其他物种中同源基因相似的分子功能,其在茎瘤芥瘤茎膨大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芥菜(B.juncea Czm mustard)育种效率,采用3个雄性不育系为母本.6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18个组合,对茎瘤芥的茎瘤纵径、茎瘤横径和茎瘤重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茎瘤横径的组合没有明显的差异;茎瘤纵径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特殊配合力效应更重要:茎瘤重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都很重要.若育种目标偏重产量.可用Ⅰ作母本.Ⅳ作父本,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87和1.972,该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最大(3.948);若育种目标偏重消费习惯或品质,可用Ⅰ作母本,Ⅷ作父本,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分别为0.535和1.907,该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0.819.  相似文献   

14.
播种期对茎瘤芥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三大名腌菜榨菜,长期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榨菜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是涪陵乃至重庆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榨菜的原料植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ke)栽培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有关茎瘤芥育种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多,而生产上气候对产量及瘤茎品质等影响较大,茎瘤芥相关栽培技术报道甚少。本文针对三份茎瘤芥材料因播种期不同对其营养生长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加工性状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果蔗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果蔗脱毒种茎苗与常规种茎苗(CK)生产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出苗率、出苗速度外,果蔗脱毒种茎苗在月生长速度、株高、节间长度、蔗茎产量和蔗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方面与常规种茎苗(CK)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蔗茎产量比常规种茎苗(CK)增产21.75%,蔗糖含量比常规种茎苗(CK)提高1.10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8个茎瘤芥杂交F1代及其亲本为试材,对茎瘤芥F1代瘤茎空心的遗传表现及其与亲本间、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1代瘤茎空心率与空心指数均介于双亲之间,高空心率对低空心率、高空心指数对低空心指数均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代空心率与中亲值、高空心亲本值呈显著或及极显著正相关;F1代空心率、空心指数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时间和叶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茎瘤芥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12个茎瘤芥代表品种,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备个播期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应敏感程度及其与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不同。瘤茎膨大期是光温综合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参试品种中。营养生长期以96092、96077、96044、98145和96154对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96060、96155最为敏感;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对光温反应以96118、96077、96044、96155较为迟钝,96060、96140较为敏感;瘤茎膨大期对光温反应以96039、96060较为迟钝,以96155、98140较为敏感。②营养生长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显著正相关;瘤茎膨大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瘤茎膨大期、株重、瘤茎纵径、营养生长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瘤茎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5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试材,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B1、B27个世代材料,对茎瘤芥营养生长期瘤茎蜡粉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瘤茎有蜡粉对无蜡粉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重处理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超重处理对茎瘤芥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方法]以0、2 000、3 000和4 000 r/min的超重力分别处理茎瘤芥种子1.5、3.0和4.5 h后,进行培养,观察其出苗时间、出苗率、性状表现,并测定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处理条件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后,苗期茎瘤芥植株变矮,根系变短且发达,叶长变短,鲜重和干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粗则不同程度增加。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可以影响茎瘤芥幼苗的生长,处理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超重处理可增强茎瘤芥幼苗的抗倒伏能力、抗有害物的能力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结论]该研究可为超重技术在茎瘤芥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榨菜)瘤茎产量与空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瘤茎产量和空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采收期对瘤茎产量和空心有极显著影响;播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明显下降;采收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则明显增加.分析提出在重庆海拔500m以下地区9月中旬播种,翌年2月中旬采收能较好地实现瘤茎低空心与丰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