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违法行政”二三例 1、农业结构调整"一刀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但有的地方干部脱离本地实际,大搞"一刀切”,强迫农民毁麦种烟、种棉、种果等,或指令农民种养统一品种,动辄就冠以"中国××之乡”"中国××基地”"中国××繁殖中心”等称号,以显示出声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2.
在某些政府官员的眼里,农民被认为是“落后”、“保守”和“不思进取”的,他们经常抱怨农民“小农意识”,“缺乏市场观念”,并认为农村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造农民的过程。丁力在《致富的路让农民自己走》一文中也指出了地方官员的这种心态:“基层干部在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农业科技时,常爱讲‘逼民致富’,意思是说农民素质低,惰性大,若不在他们屁股上踹上一脚,他们不会主动接受新鲜事物,更不敢冒风险去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共全南县委副书记邱至芳来稿指出:立足本县发展高山商品蔬菜的成功实践,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领导方式宜从四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是决策思维要从“一刀切”向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发展特色经济转变。一个地方或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内幅员广阔,资源、地理、气候、基础等条件千差万别,如果不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什么生产项目都是“一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二是组织方法要从重行政行为向示范引导转变。农民生产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保护,往往重在引导,重在用活生生的事实去启发,而不是一味的行政…  相似文献   

4.
慎言农村土地私有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当前,地方有不少官员主张土地私有化,专家、学者中主张土地私有化的也大有人在。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根子就在于土地公有制,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就有了产权、有了人权、有了一切,国家就有活力了,就可以进入一个理想世界了。过去,我在许多场合都表明我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担心,为此,招致很多人善意的批评。今天,我明确表示反对土地私有化。我担心和反对的理由如下:1 中国农民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私有化的要求。我到过很多地方的农村,在与农民的交往中,没有听到、见到农民对土地私有化的要求。我认为,农村土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农村大多数地方和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是,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忽视农民的合法权益,甚至违法侵权,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上访、告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的交通条件和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税的免交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入学以及农村医保的建立,为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农民负担的减轻作出巨大贡献。但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政府的观念不新,部分农民的生态保护、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有的地方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有的千篇一律,搞一刀切。因此,需要加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中就当前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精准摸底排查;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做好资金保障和后续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领导管理农村各项事务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土地承包、收缴提留款和经济纠纷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即绕不开,也躲不过,必须重视,及时处理。要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提高警惕各级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尤其要提高乡、村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从当前农村的现实来看,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依法行政是农村稳定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稳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实现农村长期稳定,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是关系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过去我们习惯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命令或“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这在农民利益关系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还能行得通。但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农民利益关系调  相似文献   

9.
<正> 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发展农村和富裕农民必须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任何操之过急或者越俎代疱,即使见效于一时,也终究不能持久。毋庸讳言的是,当前一些地方确实存在种种漠视农民发展主体性的现象,存在行政干预过多的现象,其危害性不容低估。过分的行政干预损害农民的发展主体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强行代替农民发展。一些地方领导新官上任,也不管是否符合本地实际,也不搞专家论证,更不征求农民意见,单凭自己的一点道听途说,就拍拍脑袋,"大气魄"地为本地制定发展规划,动辄搞万亩这个万亩那个的基地,强行要农民毁这个种那  相似文献   

10.
金威  章建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64+7982-7864,7982
在论述农民对土地承包及其相关法律政策了解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对土地承包及其相关法律政策理解的误区,剖析了土地承包过程中常见的违法现象,建议把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当前农村工作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土地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6,(8):37-38
近年来,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中,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好队伍为目标,以增强素质、提高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区农业执法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执法能力不断提高,执法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创新找到出路,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立法的实施情况令人堪忧。以社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观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发现:农民对立法参与不够;立法忽视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法制文化传统;地方行政力量的不当干预是问题的根源。基于这些认识,本文以社会生态学视角提出了农业经济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龙县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20多部农业法规,40余部农业规章,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农业法规的实施,极大地规范和维护了生产经营行为和秩序,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农业法制和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和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农业执法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对农业执法工作认识不足、重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4,(7):44-44
<正>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确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原则: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防止大拆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对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法制工作,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充分发挥法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促进保障作用,更好地运用法制手段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法制建设的位置日益重要,作用日益增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7.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产生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笔者认为,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中,应建立三项制度、把好三个关口、实行三级监督的“三三”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的稳定,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经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山东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山东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农村财务管理的状况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一些地方存在的集体资产流失浪费、集体资金开支混乱、农民负担较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等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不公开、不得力有关。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要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维护集体和农民的经济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把集体资金和资产管好、用好,是经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各级政府的殷切期望,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经管工作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和行为不能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指令来解决,而需要我们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调整。这样,依法行政就将成为农村工作的主要方面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目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人认为农民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抓依法行政见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制约因素与政府职能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华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35-18837
阐述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意义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政府职能的强化路径:健全行政法规体系,明确农村环境治理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和科研投入,提供农村环境治理硬件支撑;扩宽资金筹集渠道,保证农村环境治理持续有效进行;改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激发官员农村环境治理动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农村环境治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