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问题主要有冷害、病害、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越区种植及缺少直播试验等,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建议生产中种植耐冷性、抗病性强品种,提高农民栽培技术水平,对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积温重新进行评估,增加抗稻瘟病性和耐冷性鉴定项目,并进行黑龙江省各水稻种植区主要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普查;增加直播成苗率试验,对于有严重生产风险的品系品种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地处穆兴平原第六生态区,年积温在2400~2500℃.为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稻米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黑龙江省八五○农场于1998~2000年进行了优质稻米促早熟栽培技术应用研究,通过以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旱育秧田规范化、旱育壮苗模式化、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栽培为基础,采用苗床稻草覆盖(秋季上冻前用废旧塑料薄膜将苗床地盖上,在其上堆放稻草,使其保持没有冻层,简称稻草覆盖),结合三膜(大棚膜、中棚膜和地膜)覆盖增温育大苗、本田垄系栽培、井水增温等常年促早熟技术措施的应用,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各生育期均衡发育,来弥补优质稻米生产所需积温不足的问题,使水稻成熟期提前,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培育适应的水稻品种,对于黑龙江省水稻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对黑龙江省气候变暖的现实及趋势以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明确气候变暖条件下,农业生产对水稻品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育品种要求生育期延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功能叶片成活时间长、秆强、穗重、耐寒性强、耐热性强、耐涝性强。  相似文献   

4.
汪志辉  马君  吉莉  刘斌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6):870-874,898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庆市北碚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根据北碚地区一年三熟之主要农作物小麦(春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水稻(中熟早稻、迟熟早稻、迟熟晚稻、一季中稻)、油菜所需热量和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所需积温;根据北碚地区近30年各地年平均温度和年积温资料,结合各区域地形、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利用统计归类分析方法,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分别为:第1类耕作区年积温≥6 530℃,第2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6 350℃,第3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5 990℃积温,第4类耕作区年积温≤5 990℃;将北碚地区划分为浅丘平坝温热区、高丘温热区、单斜低山与岩溶槽谷温和区、低山岭脊温凉区4类农业气候区.[结论]利用4类农业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和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可为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品种等提供指导,同时对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机食品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主题,特别是有机大米需求逐年增加。发展有机水稻生产,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按照有机水稻生产要求,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将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积温和生产条件,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优质高产为原则,选用经审定的具有多抗性高产优质品种。有机水稻的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虫危害)、分蘖  相似文献   

6.
<正>宝清县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水稻种植面积65万亩以上,种植面积还在逐年增加,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重视水稻生长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现将多年来在生产实际中总结的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抗逆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结实率高,株型收敛,在本地熟期适宜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气候变暖趋势下现有水稻品种在延边地区的生育特征及其产量表现,利用国内外41个粳稻品种在本地区进行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熟期适合的品种在生育前期高温年表现早熟、早衰,增产幅度较小,而属于偏晚熟型的品种抽穗期提早,增产幅度大。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准确预测生育期积温变化趋势,合理布局不同熟期品种是延边地区低温年保稳产,高温年防早衰、争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温明显升高已成为共识,这一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种植制度及作物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方法】本文结合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强调经济发展)和B1(强调可持续发展)预估的未来气候数据,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不同保证率下的积温,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域内春玉米缺水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未来气候情景下,在不考虑CO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前提下,东北三省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界限敏感区域内中晚熟品种替代早熟品种,使得玉米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增加,可以提高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然而在未来21世纪中期,春玉米缺水率亦呈现增加的趋势,为种植界限北移带来一定的风险。【结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春玉米不同熟型品种种植北界北移需综合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影响,适区种植以减少由于干旱造成的春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品种资源利用现状 我县是水稻生产的主产区,习惯上为籼稻生产的北缘,粳稻生产的南缘;近年来,随着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品种更新加快,水稻品种资源极为丰富. 1、以籼稻为主,籼型糯稻、粳稻间杂散布.籼稻约占水稻总面积95%以上,其余为籼型糯稻和粳稻. 2、以"三系”杂交稻为主,常规稻、"两系”杂交稻吡邻种植. 3、以中熟为主,早、晚熟品种层次分布.我县气候条件可以有7个月时间满足水稻生产的温度要求,水稻生产的熟期差异从120-180天,达60多天.目前主要以中熟或中熟偏晚品种居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统计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对广水57年来积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水稻生育期各阶段有效积温和不利积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不利积温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水市57年活动积温(≥10℃)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83.5 d·℃/(10a);(2)水稻各生育期中,播种出苗期和移栽返青期积温增加趋势明显,低温不利积温减少明显,分蘖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增加趋势不明显,低温不利积温和高温不利积温变化趋势不明显;(3)活动积温增加对水稻结实率有利,分蘖抽穗期的不利积温则会降低水稻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亚南  刘颖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5):3105-3114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春玉米适种区域及其生育期、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模式RegCM4输出的未来RCP4.5新气候情景逐日资料,采用经验频率法预测80%保证率下2011—2050年中国东北地区早、中、晚熟型春玉米种植区域时空变化,同时结合作物模型DSSAT4.5对黑龙江省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变化特征及该省因气候变化而新增的晚熟品种可能种植区内晚熟玉米的适种性进行模拟评估。【结果】RCP4.5情景下,2011—2050年东北三省≥10℃的积温呈增加趋势,早、中、晚熟型玉米品种种植界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北扩或东移,可能种植范围扩大。黑龙江省2011—2050年间晚熟玉米新增可能种植区域内适宜种植晚熟品种;气候变化对原有种植区内晚熟品种生殖生长期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营养生长期的影响,全生育期天数平均缩短2—11 d;产量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不考虑CO2肥效作用和考虑CO2肥效作用两种方案下的产量变化范围均介于±20%以内,但考虑CO2肥效作用时的产量较高。【结论】因气候条件变化而新增的春玉米种植区域的适种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未来40a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变化主要源于生殖生长期缩短,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带来的肥效作用可抵消一部分因温度升高产生的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对水稻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水稻种植区,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最显著;松嫩平原西部热量资源丰富的齐齐哈尔、大庆和哈尔滨西部以及伊春地区北部的局部温凉区域,气温增高趋势对水稻模拟产量趋势增加的作用次之;仅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泰来县、泰康县和肇源县3县交界的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局部区域,微呈减少趋势。[结论]黑龙江省水稻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平均值为6.37%,气温增高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Rice planting pattern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northeast China(NEC)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global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Except for its great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ion,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rice cultivation in NEC are not clear. 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spatio-temporal analyses of NEC's major rice production region,Heilongjiang Province,by using satellite-derived rice cultivation maps. We found that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ri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creased largely from 1993 to 2011 and it expanded spatially to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Sanjiang Plain.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rice cultivation areas experienced a larger increase in the region managed by the Reclamation Management Bureau(RMB) than that managed by the local provincial government. Rice cultivation changes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ose geographic factors over the investigated periods,represented by the geomorphic(slope),climatic(accumulated temperature),and hydrological(watershed) variable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clear evidence that crop cultivation in NEC has been modified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global change.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黑龙江省主要稻区的稻瘟病菌与水稻主栽品种互作关系,采用水稻苗期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7个水稻主要种植区的55个稻瘟病菌菌株对20个黑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的致病力及品种的抗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现象,存在地域差异,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供试品种的致病力有差异.齐齐哈尔和...  相似文献   

17.
刘景利  王志明  陈明  史奎桥  梁涛  张兵兵  周福然  常君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5-15656,15680
利用1951~2007年东北3省86个站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通过arcgis和SPSS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近57年来〉10℃的有效积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3省有效积温在时间上呈显著递增趋势,其中吉林(P=0.024)、黑龙江(P=0.003)和辽宁(P〈0.001)递增趋势依次增强;阐明了东北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发展变化,探讨气候变化下,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增温导致有效积温增加,同时有可能加剧区域性干旱,加快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从而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对水稻抗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变化趋势,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条件对5个水稻品种于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存在差异,供试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9在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耐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9.
杜春英  李秀芬  王晨轶  王萍  韩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93-15095,15122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水稻种植范围扩大、种植界限北移等事实,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1961-2008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突变性检验,并以气候变暖的突变点为时间节点,利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发育期、生物量、种植品种、熟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重新划分WOFOST模型水稻适宜区,改进原有发育参数,实现了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动态化应用。同时,探讨了利用WOFOST模型进行水稻产量动态预报的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时期水稻模拟生物量与实际产量的相关统计模型,实现了WOFOST模型在水稻产量动态预报业务中的应用。通过对1997-2006年历史预报检验和2007-2008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水稻历史预报检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6%、93%、94%,预报试验单产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95%、95%;实现了水稻产量的动态、定量预报,可进行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0.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d,初日提前8d,终日延后5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