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榆树疏林草原是温带典型草原地带、适应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隐域性沙地顶级植物群落 ,广泛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是防风固沙、保护沙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群落类型 ,也是耐旱沙生植物的重要物种基因库和草原野生动物的重要避难所和栖息地。然而 ,由于人类的干扰 (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甚至片面地建立人工林群落等 ) ,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榆树疏林的生态环境 ,影响了其特有的生态作用。遥感监测结果表明 ,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榆树疏林草原总面积仅有 41 .4万 hm2 ,通常由乔木、草本或乔木、灌木、草本二个或三个层次构成 ,按疏林群落组成可分为白榆疏林草原、白榆疏林灌丛草原、大果榆疏林草原、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白榆 +大果榆疏林草原和白榆 +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六种类型。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 ,按照经营利用方向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 型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稀疏地散生于沙地草原上 ,有效地保护着牧草的生长 ,同时也可以为放牧牲畜提供良好的庇护 ,属于放牧型疏林草地 ; 型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多呈团块状分布 ,少则 3~ 5株 ,多则 1 0~ 2 0株构成一个团块 ,团块内榆树生长相对通直 ,可以成材利用 ,这种类型的草地具?  相似文献   

2.
对科尔沁沙地4种典型退化草地恢复方式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4种退化草地恢复方式下,物种多样性排序为防护林围纯草地〉樟子松疏林草地〉榆树疏林草地〉撂荒草地;4种恢复方式下的群落总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从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综合分析表明,与未采取任何人为措施的撂荒草地相比,防护林...  相似文献   

3.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天山南坡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分量分析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标,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重要值为参数通过主分量分析(PCA)对样方进行排序,得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种类型群落;随着植物群落的逆行演替,优良牧草盖度、高度、频度等呈递减趋势,杂类草表现为增加趋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丧失。未退化阶段群落羊茅(Festuca ovin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优势种,随着退化加重,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委陵菜(Ptentilla spp.)等在群落中占主导地位,地下芽根茎型草本植物逐渐代替地面芽密丛型禾草植物成为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是唯一分布在干旱地荒漠的珍稀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现仅分布在沙雅、尉犁和且末地区。作者通过2005-2007年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水源、隐蔽条件、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塔里木马鹿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车尔臣河下游阿克塔孜牧场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2278.6hm2和64425.0 hm2,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3.01%和38.7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塔里木马鹿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3.77%和5.35%,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7.96%。  相似文献   

5.
以草地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退化草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禁牧对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起到了一定作用,而6区轮牧的方式使草地群落优势种恢复得较以草定畜方式好一些;不同利用方式间相似性指数反映了放牧干扰使得相似性增大,6区轮牧对草地的干扰较以草定畜小些;禁牧对增加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不明显,以草定畜样地的多样性程度较高,但这可能是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差的表现,6区轮牧相对于以草定畜的草地群落恢复性较好;禁牧对草地群落有毒植物生物量的减少起到了作用,而6区轮牧对减少有毒植物的生物量,较以草定畜效果好些,这种方式对草地的恢复较为有利。今后应注重对6区轮牧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定量比较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地区各草地植被垂直带中具代表性的16个主要草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各草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大小来看,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亚高山草甸>高寒草甸>荒漠。其中分布于山地草甸的鸭茅+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的草地类型和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禾草的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分布于荒漠带土质生境的散枝猪毛菜+角果藜的草地类型和小蓬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其结果反映了生境异质性沿着水、热生态梯度变化的规律;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揭示了不同草地类型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差异;通过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草地类型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的相互影响,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及其封育更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榆树疏林草原是科尔沁沙地古老的、持续期最长的原生植被 ,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稳定性 ,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 ,而且生物产量高 ,它是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榆树疏林草原广布于科尔沁沙地 ,经过长期的破坏 ,已经残缺不全 ,到 1 998年总面积 41 39平方公里。在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是生产力最高的一种草原群落 ,年地上生物产量可达45 0 0 kg/hm2以上 ,而其他类型的草原群落均在 40 0 0 kg/hm2以下。榆树疏林草原具有较高的自然更新能力 ,封育保护以后每公顷可以产生幼苗 6万多株 ,但由于环境的限制幼苗的保存率很低 ,由于水分胁迫 ,加速了树木的死亡 ,这一趋势说明榆树疏林草原的疏林性质是由资源的丰富度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模拟、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沙丘禾草大赖草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指导该濒危植物的保护。研究基于大赖草的24个自然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年)和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2050时段(2041—2060年)和2070时段(2081—2100年)大赖草的适宜分布范围及分布格局变化,并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究影响大赖草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大赖草的适宜分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5.57%,主要集中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的低覆盖度草地;(2)与基准气候相比,2050时段和2070时段大赖草的适生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占比分别为0.99%和1.33%,适宜生境高度破碎化,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北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3)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准噶尔盆地大赖草适宜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9.
应用对应分析(CA)与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方法,对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并给出各群落类型的土壤环境定量解释。结果表明: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林地区多数物种出现频次不高,物种丰富度低;CCA排序结果显示出土壤含水率、总盐、HCO3-是决定植物群落分异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得到CCA第一轴、第二轴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将样地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定量地揭示研究区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退化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锡林郭勒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典型草原区选取19个调查点,对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群落在长期牧压下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处在不同退化演替序列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类型、活力和恢复力均存在很大差异,原生生态系统保持了健康的种类组成,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较高的群落生产力.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典型黄土残塬沟壑区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于1990—2020年对山西省隰县林草区、沟底作物区、塬面作物区和塬面果园区4种不同样区的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时间段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和空间生态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隰县啮齿动物整体密度呈高—低—高的趋势,由1990—1994年的12.71%逐步下降到2005—2009年的3.39%,之后又上升至2015—2020年的7.83%;作物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与林草区、塬面果园区的多样性特征有显著差异,而沟底作物区和塬面作物区的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无显著差异;不同啮齿动物间的Pianka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显示啮齿动物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有一定的差异性。表明生境类型会影响啮齿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而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其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充分了解植被群落时空格局分布特征是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前提。选择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为研究区,对1976、1991、2001、2016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地物分类,并利用3种景观指数对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运用CA-Markov模型对植被2031年的分布情况作出预测。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1976—2016年,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场植被群落的分布面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木和草地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91 km~2和169 km~2;1976—2001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PA)分别减少了1.22 km~2、0.14 km~2和0.16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减少了2.79、0.03和8.77,平均分维数(Fd)分别增加了0.013、0.001和0.005,植被群落生境破碎化严重;2001—2016年,乔木、灌木和草地群落的平均斑块面积(MNA)分别增加了0 km~2、0.13 km~2和0.02 km~2,聚合指数(AI)分别增加了2.38、0.21和6.55,平均分维数(Fd)分别减小了0.005、0.002和0.002,植被生境得到修复;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31年乔木面积为409 km~2,灌木面积为486 km~2,草地面积为550 km~2,在面积分布上基本与1976年水平相当,植被生境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扎鲁特旗退耕还林还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和RS方法,从不同数据源获取所需的土地利用、地形坡度、土地沙漠化、土地适宜性等数据资料,在分析单项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了扎鲁特旗的旱耕地与其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退耕地的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利用途径,主要结论是:旱耕地是扎鲁特旗的主要耕地组成,也是退耕的主要对象。坡度大于15o的旱地面积占旱地面积的0. 14%;沙化耕地面积占旱地的9. 68%,而且,旱耕地中,大部分为宜林宜牧土地,即使是多宜性耕地,宜农等级也较低。应退耕旱地面积14661hm2,占旱地面积的5. 34%。在退耕地中,宜还林地面积为5635hm2,还草地面积9026hm2。退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该旗南部边界多适宜退耕还林,而东南部边界的退耕地适宜种草,发展牧业。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多样性指数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空间格局指数测定了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多样性较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在生活型功能群中,一、二年生草本处于优势地位,多年生草本具有稳定群落的效应;在生态功能群中,旱生、中生植物占有主体优势,但在群落中又存在植物功能互补效应。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聚集分布,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即幼苗、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到了成树阶段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东祁连山河谷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性状的关系,根据研究区河谷地形地貌及河谷高寒草地分布特征,选取了分布在河谷山地阳坡上部和下部、河谷山地阴坡上部和下部及河谷水平阶地的5类不同植被类型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性状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谷中不同坡向、坡位高寒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不同,河谷阳坡高寒草地以嵩草属植物为主,阴坡以蓼属植物为主;阴坡植被总盖度高,阳坡低;河谷阴坡下部草层高度最高,而水平阶地最小;植被群落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均表现为坡下部高于上部,阴坡高于阳坡;地上生物量依次为:阴坡下部>阳坡上部>阴坡上部>阳坡下部>水平阶地;0~6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依次为:阴坡下部>阳坡下部>阴坡上部>水平阶地>阳坡上部。不同高寒草地土壤性状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全氮等指标与植被总盖度、地上生物量、总科数、草地平均高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见,研究区河谷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全氮与植被总盖度、地上生物量、总科数、草地平均高度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轮叶马先蒿危害现状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myriophylla)在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大面积发生,于2004-2005年5月初对其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分布面积、群落数量特征等进行了观测和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害草轮叶马先蒿在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的分布情况及其对畜牧业的危害现状.结果表明:轮叶马先蒿的危害面积已高达4.11×104 hm2,5月下旬是其种子萌发最活跃时期,产种量高,种子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将轮叶马先蒿分布面积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发生区,且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轮叶马先蒿密度和盖度显著增大,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却逐渐降低.轮叶马先蒿种群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禾本科和杂类草的生物量有降低的趋势.针对当地的群落问题,提出了人工和化学防除,同时应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体系,控制和规定合理的草地载畜量,并与围封、补播、施肥等草地改良措施相结合,有效控制轮叶马先蒿的危害和蔓延,改善当地的生态与环境,使当地群落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对6个典型生境类型的沙质草地(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干草甸和湿草甸)的17个植物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分析草地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沙质草地的环境梯度从贫瘠到丰富的生境变化时,17个沙质草地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和凋落物与生产力关系的趋势模拟均呈单峰型函数关系,说明在沙质草地中等生产力水平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凋落物最多.科尔沁沙地由于长期的土地沙漠化,植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和退化,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及其二者的关系,与异质性生境中生境资源限制和长期人类干扰的共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黄土区沟间地浅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沟侵蚀是半干旱黄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方式。基于陕北吴起县2004年SPOT影像,提取各小流域的浅沟分布,并结合吴起县境内35个小流域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沟缘线以上土地利用、坡度与浅沟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浅沟密度依次为:丘陵区旱地〈林地〈草地;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浅沟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上浅沟密...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研究》2021,38(4):1172-1183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为研究区,基于4期土地利用和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1990—2018年策勒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策勒绿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转变,农田面积向四周扩增,林地分布区域发生大幅度转移,不同覆盖程度的草地之间转化频繁。(2)绿洲共有138.41km2的面积发生转变,占总面积的53.85%,各类型的单一动态度依次为:高覆盖草地农田低覆盖草地建设用地中覆盖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双向动态度依次为:高覆盖草地农田低覆盖草地建设用地林地中覆盖草地未利用土地。(3)绿洲林草植被指数低于0,表明林地和草地一直处于退化的状态;绿洲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为人口、降水以及径流量。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岩溶石山3个典型群落——飞机草优势群落(优势群落)、黄荆条-飞机草混合群落(混合群落)和类芦-蔓生莠竹群落(伴生群落)中飞机草种群的生殖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营养构件(根、茎和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达90%以上,在构件生物量分配比率方面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即茎〉根〉叶〉花果;(2)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生殖配置平均为6.1%。优势群落中飞机草的生殖配置与伴生群落有显著差异(P=0.009),而混合群落中飞机草的生殖配置与优势群落和伴生群落均无显著差异;(3)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生殖配置与株高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分枝数和总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