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硬度塞法与热电偶法对活塞与缸套的温度场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准确的边界条件,应用AVL EXCITE软件对活塞与活塞环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活塞、活塞环和缸套间润滑密封良好,且窜气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活塞仍存在一定量的冲击,应从修改型线出发作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正>活塞是发动机的"中枢",除了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外,它还是发动机中最忙碌的一个,不断地进行着从下止点到上止点、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往复运动,完成发动机主要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作功、排气。活塞技术状态的好坏对发动机工作性能影响很大。1.活塞裙部磨损的检修(1)磨损原因发动机工作时,活塞裙部受侧压力与缸套摩擦而自然磨损;冷却不良,润滑不良,空气、柴油、机油不净,含杂质多会加速活塞裙部的磨损;活塞与缸套装配间隙过  相似文献   

3.
1.缸套、活塞在装配前的尺寸选配分组 购买来的缸套和活塞,一定要用内径百分表(量缸表)和游标卡尺测量其尺寸,进行选配分组后再组装,以保证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符合说明书要求。若手头上没有量缸表,可用简易方法进行:把活塞放在  相似文献   

4.
活塞连杆组是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与连杆等主要零件组成。在组装前要认真地选配,仔细地检查,否则将会增大总装难度,并影响修理质量。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予以述之。一、组装前的检查与选配1·检查活塞、连杆的质量允许差同一台多缸柴油机,各活塞质量差不能超过10g;连杆质量差不能超过20g;活塞连杆组总成质量差不能超过30g。2·活塞与缸套的选配我们日常实践中的选配方法是:把活塞与缸套洗净擦干,在各自的工作面上涂上一层清洁机油,将缸套直立,活塞顶部朝下,并用右手平稳地放入缸套。若活塞慢慢地落下,说明活塞与缸套间隙配合的很好;若落不…  相似文献   

5.
机油过耗,不仅增加作业成本,而且会造成部分机件润滑不良,加速其磨损。原因如下: 1.发动机油底壳机油添加过多,使曲轴在运转时激溅到缸壁的机油过多。或者空气滤清器内添加的润滑油超过油面线,润滑油被吸入汽缸燃烧。应放出多余的机油。 2.发动机大修更换了缸套、活塞、活塞环后,未经磨合就投入工作,造成了劣性磨损,使机油上窜。新车或大修后的发动机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磨合试运转,然后才能投入工作,以减少机油上窜。 3.活塞环装反,特别是扭曲环与锥面环的安装  相似文献   

6.
新机或大修后的柴油发动机在磨合时,机油从排气管中喷排出来,可能是下列原因引起的: (1)没有按磨合规范或磨合规范选择不当。使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磨合质量差,造成发动机机油从排气管中喷排出来。 无论新机或大修后的发动机,应当进行冷磨合和热磨合两个过程。 (2)零件未按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如活塞环装配不当,使其卡在活塞槽内;缸套装进缸体后,变形量过大。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烧机油冒蓝烟,一般是缸套活塞间磨损严重,活塞环弹力减弱,环开口过大或没错开安装,油底壳机油添加过量,空气滤清器油面过高等原因所引起。但产生这一故障的另一原因,气门杆与气门导管的配合间隙过大,则往往被忽视。 前些天,一台泰山—12拖拉机驾驶员反映,他的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瓦、气门、气门座圈都更换了新件,可烧机油冒蓝烟现象严重,经修理工重新检查后,也没发现异常,认为磨合一段时间就没事  相似文献   

8.
活塞裙部型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速、高性能发动机上,活塞裙部是活塞设计中特别重要的部位。裙部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着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动态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在了解活塞裙部动力润滑理论及内燃机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调试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计算Fortran源程序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并掌握活塞裙部型线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台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起动困难、功率不足,拆卸后发现缸套活塞磨损严重。更换了缸套、活塞和环后,容易起动,功率足,可没过3个月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速、高性能发动机上,活塞裙部是活塞设计中特别重要的部位。裙部形状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着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动态油膜的形成与保持),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在了解活塞裙部动力润滑理论及内燃机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调试活塞裙部流体动力润滑计算Fortran源程序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并掌握活塞裙部型线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的缸套、活塞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工作时承受着高温、高压和活塞运行时的侧压力。由于使用不当会造成缸套、活塞的过早磨损、报废。为延长其寿命,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机或大修后的发动机,必须按照各机型所规定的要求磨合,严禁未经磨合就投入大负荷作业。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的活塞环在工作中被折断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供参考。(1)缸套、活塞间隙过大。活塞与气缸的间隙过大,活塞在气缸内摆动撞击气缸壁,活塞环对缸套侧压力在曲柄运动平面方向增大,造成缸套偏磨,使活塞环受力不均而折断。(2)活塞环侧隙过大,端隙、背隙过小。活塞环侧隙过大时环与环槽撞击加剧,加速磨损,严重时将环折断。以195型柴油机为例,第一道气环侧隙为0.05~0.095mm,其他几道环为0.03~0.07mm,磨损极限为0.18mm。活塞环的端隙、前隙过小,在受高压高温和积炭的影响下增加了环与缸套磨损阻力,使润滑油…  相似文献   

13.
活塞环的作用一是密封,一是布油和刮油。活塞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活塞在气缸中做往复运动,因此活塞与气缸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如果不加以密封,大量的高温气体就会窜入曲轴箱造成机油变质,润滑恶化。气环的作用是保证活塞和气缸套滑动配合严密。活塞环开有切口,具有弹性,随活塞做往复运动时,活塞环与气缸壁贴合,或张开或收缩,保证活塞顶部与气缸形成封闭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多缸发动机的活塞与缸套。生产厂家早就实行了配组生产工艺,修理人员也习以为常地采用配组修理方法,而单缸柴油机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生产厂家和修理人员均不重视配组生产和修理,所以修复后的发动机常常达不到技术要求。年年修理年年换缸套活塞,还有不少小拖使用不到一年就又换了缸套活塞。目前,配套小拖的195型柴油机缸套活塞换件多,这已是广大有机户普遍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凡 《河北农机》2003,(2):22-22
一、缸套与活塞间隙将气缸盖卸下 ,把活塞摇至距上止点 4 0mm处 ,用手指擦摸缸套磨损处 ,如有明显台痕 ,说明缸套磨损严重 ,活塞与缸套间隙过大 ;另一种方法是 :将活塞再摇上一点 ,使活塞顶不要超出缸套磨损位置 ,用一根适当长短的螺丝刀 ,刀刃抵住活塞顶中间 ,一手用力握住刀柄 ,另一只手捏住螺丝刀杆中部 ,并适当用力横向摇动螺丝刀杆 ,观察活塞有无摇动或有否活塞与缸套的碰击声。如有此现象 ,也说明两者间隙较大。应根据情况搪缸 ,换加大活塞或同时更换活塞和缸套。二、单缸柴油机曲轴端间隙单缸柴油机曲轴端间隙一般为 0 .0 8~ 0 .2 0…  相似文献   

16.
1.缸套活塞配合间隙极限值 在选配缸套活塞配合间隙时,理论要求是0.16~0.255mm。修理中我们尽量缩小配合间隙,将极限值降至0.12mm(低于此值将会出现粘缸)。配合间隙缩小是否会延长缸套、活塞使用寿命呢?实践证明,过小的配合间隙,暂时提高了缸套活塞的密封性,但增加了活塞环与缸套的摩擦,加剧了磨损。  相似文献   

17.
一、缸套与活塞间隙的经验检查法 将气缸盖卸下,把活塞摇至上止点40毫米处,用手指擦摸缸套磨损台阶周围,如果有明显的台痕,说明缸套磨损严重,并证明活塞与缸套间隙过大;另一种方法是:把活塞从原位再摇上一点(但活塞顶部不要超出缸套磨损台阶),用一根适当长短的螺丝刀,将螺丝刀刃口对准活塞顶部的中间,一手适当用力压住螺丝刀柄(不要使螺丝刀刃口在活塞顶部上滑动为宜),另一手握住螺丝刀杆金属部分,并适当用力横向摇  相似文献   

18.
减少润滑系统故障 ,不仅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降低维修费用 ,而且对提高机器的动力性与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意义。1 新的或大修后的发动机必须经严格的磨合试运转 ,才能正式投入作业。这是延长缸套、活塞、活塞环、轴瓦与轴颈等零件使用寿命的关键 ,否则磨下来的铁屑不能及时清除 ,轻则加快运动中磨损 ,重则引起油路堵塞 ,发生烧瓦抱轴等严重机械事故。2 按时更换油底壳机油这是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否则由于长期不更换机油 ,机油老化变质 ,失去润滑作用 ,润滑系统故障随之增加。3 应重视对油底壳润滑油路清洗因为更换机油…  相似文献   

19.
活塞是在极其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机件,它不仅在高温高压下作不等速的往复运动,承受巨大的惯性力与交变冲击载荷,且因其受热、受力及运动特点使它的润滑条件受到很大限制,对其使用寿命产生极大影响。活塞的磨损情况与原因活塞在工作中各部位的磨损是不均衡的,磨损最为严重的部位是活塞环槽。其原因是:燃烧的气体通过活塞环作用于环槽的单位压力很大,温度很高,且活塞在高速运动中使环对环槽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因最上面的环槽所受压力最大,温度也最高,故活塞环槽的磨损以第一道最为严重,往下逐渐减轻。同一环槽的磨损又以下平面为多,…  相似文献   

20.
车用风冷柴油机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拉缸故障,造成此故障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柴油机润滑、冷却不良,引起活塞、缸套过热。预防风冷柴油机产生拉缸故障的常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