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1 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 采用由科研育种单位或良种场建立的"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种子专业农场或专业承包户生产良种,种子部门进行良种生产安排、种子检验、收购,扩繁提供优质种子给农户;各级种子部门要加快种子繁殖基地建设,抓好基地技术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隔离区域的设置等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繁殖基地.  相似文献   

2.
隔离和隔离区是两个不同概念。隔离是指在育种和良种繁育过程中,为保证种子纯度,防止不同品种、品系的花粉侵入而杂交所采取的安全措施,隔离的主要方法有地理隔离(建立隔离区)、时间隔离(错期播种)、障碍隔离(套袋)等三种。  相似文献   

3.
1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的技术体系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六种,一类是以循环选择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三圃制和两圃制.第二类是以重复繁殖技术路线为标志的一圃制和四级种子生产技术.第三类是结合应用循环选择和重复繁殖技术路线的株系循环法和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1花生良种高倍繁育技术 1.1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 选择的基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良好,最好是沙壤地的基地,建立稳定的种子专业村或专业户.由种子经营单位向繁育基地提供优良新品种原种,采用签订回收合同办法,预约供种,预约繁种.繁育的良种由种子经营单位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避免种子出现混杂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其义 《种子》2007,26(11):100-104
3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工作“十五”以前,我省杂交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基本上遵循的是“省提、地(市)繁、县制”的原则,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实行的是以县为单位,自繁自用的办法。《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原来的国有种子企业一家独揽,垄断经营的局  相似文献   

6.
杨晓明 《种子科技》2002,20(5):294-294
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作物 ,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重要蔬菜 ,南北方均广泛栽培 ,每年需种量很大。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 ,适宜运用小株采种法繁殖萝卜生产用种 ,经过近十年的栽培实践 ,已成为广东早萝卜品种如短叶 13、马耳及国内其它一些萝卜种子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地区生产的萝卜种子具有色泽好 (呈鲜红褐色 )、籽粒饱满、成熟早 (冬繁种子 5月上中旬即成熟 )的特点。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简介如下 :1 地块选择要求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较好的地块 ,与其它萝卜品种 (收种用 )隔离 10 0 0 m以上 ,发现…  相似文献   

7.
良种繁育体系构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繁育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良种繁育,种子生产、经营就无从谈起。为了满足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要,必须建立种子繁育体系,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数量、合乎标准的种子供应生产。  相似文献   

8.
杨波 《种子世界》2004,(6):16-16
新型种业集团应该以有实力的知名农业科研单位或大型种子经营企业为主体,分别按不同区域(不同积温带)或行政区域设置分公司。可以打破部门和系统界限,组织联合体,使科研(育种)、良种繁育、经营开发一体化;把农业科研单位(包括农业院校)与种子经营企业(包括市、县有条件的种子经营部门)重新组建新的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种业发展概述(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接第8期)三我国种子"四自一辅"时期(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制定了种子工作方针和种子优惠政策,多次召开重要会议落实方针和政策,诸多举措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1规范农家良种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作物农家品种良莠不齐,农业部多次要求以县、乡为单位,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邀请当地有经验的农民鉴评、筛选最适宜本地栽培的农家良种并推广。二是提高良种质量,秋收前组织农民田间选种,挑选健壮、纯正、饱满、无病的单株、单穗,及时单收单贮,留做下年用种。三是收获前,组织农民参观良种高产田,开展良种鉴  相似文献   

10.
郯麦98超高产性能十分突出,主要得益于其三要素结构协调、适应性和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超稀扩繁原种生产技术可以在保证原种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一般可节省种子5~10kw/667m2,增产10%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变"一减"(减少用种量)为"三提高"(提高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获得高产,繁育系数提高,扩大原种的生产数量而满足农民对大穗大粒型高产品种郯麦98原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卫丽  齐敏学 《种子》1999,(5):70-70
谷子是我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耐旱、稳产、耐贮藏等特点.在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良种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据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报道,品种改良占各种增产因素的3O%~50%。因此,不断健全和完善谷子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遗传性稳定、种性良好、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是夺取谷子丰产的重要保证。谷子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群众中广泛流传有德选、片选和异地换种等留种习惯.建国后推广应用“三回制”种子繁殖体系,对防止种子混杂.保持种子纯度.延长优良品种使用年限起了很好的作用。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2.
庄兆金 《种子科技》2000,18(5):283-284
通过超稀播种 ,使水稻秧田单株营养面积不低于 1 0 cm× 1 0 cm,培育移栽时 1 0~ 1 2片叶 ,单株茎蘖数超过 1 0个。实施 6 6 70穴 / 6 6 7m2~ 1 0 0 0 0穴 / 6 6 7m2的大田超少穴栽培 ,辅之以配套的田间管理措施 ,可使种子用量锐减 ,原种繁育系数剧增到 2 0 0 0多  相似文献   

13.
我国良种繁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金发 《种子》1990,(2):24-28
(一)国内近年关于品种保持方法的研究我国的良种繁育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解放初期,此项工作开展不多,没有专门的种子机构。农业合作化时期,提倡块选、片选等简易留种方法。1958年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应逐步放弃"三圃制",积极推广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采用"株系(行)循环法"进行田间种植保存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青稞作为众多农作物种类的一种,对于我国部分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食用价值。实现连年增产增收,可以满足甘肃甘南地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结合实际经验,文章阐述了青稞种子良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繁育原则,分析了青稞种子品种退化的原因,列举了几种较常用的青稞种子繁育方式,探讨了青稞种子良种繁育技术,结合工作实际,对混杂、基因突变等几个主要繁育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给出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花溪灰萝卜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等单位利用2001年从花溪奶牛场引进的灰萝卜农家品种,以高产、优质、早熟为主要育种目标,通过提纯复壮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及冬春季饲用等特点,适于贵州广大农区及类似生态地区推广应用。为保持新品种的优良种性,加速良种的转化推广,对花溪灰萝卜良种繁育的技术来源和依托,繁育基地的选择、组织形式及管理措施,繁育的方法及栽培技术规程,种子的精选加工、储藏和种子质量检验作了详细论述,构建本品种种子标准化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丰南区常年冬小麦播种面积1.2万hm2,随着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小麦良种的利用率达到了100%,每年需小麦种子200万kg。轮选987作为丰南区的主栽品种,其种子约占需种总量的90%。为保证当地生产用种,防止混杂退化、保证种子纯度、延长推广使用寿命,做好良种繁育是重要的保证措施。由于种子需求量大,为满足生产需要,必须根据该品种的特点与自然条件按科学方法进行繁种。  相似文献   

19.
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必须通过认真考察,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前作无污染源,如小麦不应有大麦茬或其他品种的自生苗;二是无检疫性病虫草害;三是安全的隔离条件;四是较好的栽培条件;五是基地组织者要有较强的种子生产组织能力,能顺利完成各项种子生产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芹菜栽培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苗期是指芹菜播种后至幼苗长至4~6片真叶期,时间约为40~60天;生长期是指芹菜从新叶大部分长出到采收前10天,时间约为40~50天;采收期是指芹菜成熟至采收结束,时间约为10天。芹菜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危害严重。防治芹菜病虫害,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