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小白点。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常常不易区别,贻误了治疗时机,但这两种鱼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病病因复杂,临床上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加强蹄病精准诊断,确保蹄病有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提高牛只蹄病治疗效果,保障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不同病因,阐述了蹄病的诊断特征与治疗方法,为临床蹄病诊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板栗干枯病又称栗树腐烂病、栗疫病,是栗树上的重要病害,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苗木和结果树都可受侵染。发病初期在病部表皮出现水渍状,褐色,边缘不规则病斑,后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干,并向下蔓延。病部组织有浓酒糟味,失水后树皮干缩纵裂,外观变灰白色或青灰色,病皮产生瘤状小突起,雨后涌出黄色卷须状孢子角,最后病皮干缩开裂。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毒病是一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包括植原体及类似病原,全世界已知的水稻病毒病有16种。各种病毒病有其相应的地区分布,我国稻区分布的已知水稻病毒病有11种,即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黄萎病、簇矮病、草状矮化病、橙叶病、东格鲁病、锯齿叶矮缩病和疣矮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市。我县历史上曾以黄矮病、普矮病和簇矮病3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2005—2008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锯齿叶矮缩病危害为主:2009—2011年,我县田间水稻病毒病以黑条矮缩病为主。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密切关联。为怀化地区优质水稻生产季节安排和基地布局,以及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其他区域的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分析提供参考,利用怀化地区6个县市2016—2020年的30组稻曲病最终病穗率及全市107个自动气象站2011—2021年气象资料,建立稻曲病病穗率气候模拟模型,分析怀化地区稻曲病时空气候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怀化多数区域稻曲病平均病穗率低于5%,稻曲病气候风险低,总体为稻曲病不易发生区。孕穗-乳熟期R2020(日雨量)≥0.1 mm日数是影响其稻曲病病穗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且随海拔升高增多,进而使稻曲病病穗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表现为沅水及支流河谷平地地区的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低,沅陵西北侧武陵山区和溆浦-中方-沅陵交界的雪峰山区稻曲病气候风险相对较高。从稻曲病病穗率的时间变化特征看,海拔400 m以下地区模拟病穗率呈明显的“V”字形变化,以7月中旬中期至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海拔400~600 m地区模拟病穗率呈一定的抛物线变化趋势,7月下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较低,8月上旬开始孕穗阶段的模拟病穗率相对...  相似文献   

6.
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危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树腐烂病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农村科技》2008,(8):29-29
主要发生于主干、大枝及分叉处。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病斑,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纵向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1周时,  相似文献   

8.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症状 该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初期病部呈褪绿色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至近圆形、长条形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一般大小为6~13mm×4~8mm,有时长度超过20mm,宽度10-15mm。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两面长出黑色霉层,一些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时整株叶片布满病斑,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相似文献   

9.
蛋鸡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 1.症状病鸡出现浆液性鼻汁,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有明显的湿性锣音,有的眼睑肿胀.向外突出如肿瘤,视觉减退,以致失明。病鸡下痢.粪便呈金黄白色水样.病鸡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新农村》2009,(11):24-24
池塘养鱼由于水质等原因,很容易感染鱼鳃病,常见的有细菌性鳃病、霉菌性鳃病、原虫性鳃病、吸虫类鳃病和营养性鳃病等5类。  相似文献   

11.
杨梅 《农村科技》2011,(3):28-28
穿孔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在桃园发生普遍。穿孔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等,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新梢枯死、果实发病,从而严重削弱树势,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1989-1996年对浙江黄岩本地早及其变株新本1号感染柑桔病毒类病害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优良品种已发现感染了衰退病,碎叶病,脉突病和裂皮病。这些病害一般为复合感染,裂皮病为隐病感染。衰退病和碎叶病发生相当普遍,脉突病发生率也比较高,裂皮病只在部分本地早植株上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养鸡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禽病发生逐渐增多,尤其是新病、杂病混发、继发感染增多。粗略统计,我国禽病已超过80种,其中传染病约占80%。免疫抑制的发生增多,破坏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是造成鸡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易错诊断的几种黄瓜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在湿度高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细菌性斑点病叶斑较白,叶肉部分薄易穿孔,病果分泌乳白汁液,后变为褐色树脂状,无臭味。黑星病茎、叶斑有黑霉,龟裂,瓜条发病向内弯曲。细菌性缘枯病无霉层,病斑连片,维管束变褐,分泌乳白汁液。炭疽病病斑连片不规则,茎果上病斑生鲑肉色孢子堆。疫病根变褐,茎基缢缩变软,维管束不变色。镰刀菌枯萎病苗期时较深处有白色菌丝,成株根纵裂,维管束变褐。细菌性枯萎病受害茎变细,切断有白色脓状粘液溢出,导管不变色。蔓枯病茎、蔓变软,有恶臭。猝倒立枯病只在苗期发生,根缢缩倒伏或病斑绕茎基部一周,植株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15.
茶炭疽病是丽水茶叶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当年生成叶,老叶和嫩叶发病较少。先在叶尖或叶片边缘产生水渍状浅绿色至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展为半透明黄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浸润性逐渐扩大,后期由褐色变为灰青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盘。早春老叶上有病斑,多是越冬后期病斑。为验证世高农药防治茶炭疽病的效果,2005年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抑制疾病,鸡常发生此病,鸭和鹅等禽发生本病的比较少。鸭沙门氏菌病俗称雏鸭白痢,畜禽均易感染发生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17.
一、猝倒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苗的苗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状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成线状,引起地上部分倒伏。并很快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附近可见一层棉絮状的白霉。  相似文献   

18.
李岩侠 《油气储运》2009,(10):49-49
天达裕丰又叫菌毒速杀,是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最新型杀菌剂,是根据植物生长机理及发病的病因研制开发的新型高效广谱型生物杀菌剂,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真菌、病毒病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从而广泛适用于由病毒、真菌引起的蔬菜、瓜果、地下根茎、烟草、中药材及粮棉作物的花叶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蕨叶病、矮叶病、条斑病、叶斑病、叶霉病、蚀纹病、矮缩病、叶脉枯死病、茎枯病、枯萎病、小麦黄矮病、玉米矮化叶粗缩病、稻瘟病、黄萎病、丛生病、丛矮病、斑驳病等病害,广谱、高效、低毒,具有防治和保护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主枝和侧枝皮层。发病初期病部稍隆起,水渍状,红褐色至暗褐色,手压病部稍下陷并溢出红褐色汁液。病部多为椭圆形,组织解体易撕裂,发出乙醇气味。在较抗病的秋子梨及白梨树上,病部扩展比较缓慢,多限于表皮,很少扩展成环绕整个枝干。在西洋梨等感病品种树上,病部扩展较快。常烂到木质部。形成层被破坏,不能长出新树皮使枝干死亡。  相似文献   

20.
赤皮病与疖疮病疖疮病的初期与赤皮病有相似之处。相同点: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不同点:赤皮病病鱼体表成片充血、鳞片脱落,常与肠炎、烂鳃并发,成为流行病,疖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但疖疮病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且病灶向外突出,不引起流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