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食用菌菌种选育中酯酶同工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种类对平菇、杏鲍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平菇不同组织部位酯酶同工酶的酶谱。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条件及不同组织部位,酯酶同工酶酶谱的酶带呈现不同的多态性。因此,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应用上应固定最佳培养时间及固定最适培养基种类和选取一定的组织部位,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  相似文献   

2.
培养时间与培养基种类对毛木耳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培养时间和培养在种类对毛木耳同工酶凝胶电泳图谱的影响,证实酯酶同工酶在毛木耳中是一种稳定表达的酶类,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种类对其无明显影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不受培养基种类的影响,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由5~10d时的三条条减为15~25d时的二条带,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受培养基种类的影响显著,但除培养初期酶带数较少外,在10~25d时酶带数稳定不变,由此可筛选出最适培养时间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的同一品种的蛹虫草的子实体和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其子实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也基本相同,其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也基本相同。但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酶带略有不同,因此用酯酶同工酶做蛹虫草菌种鉴定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使用相同的材料菌丝体或者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基对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香菇菌丝体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会导致香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酶谱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四川两省9个采样地共收集31个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子实体,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株,分别利用固体、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通过酶谱聚类分析研究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共检出10个酯酶同工酶条带、21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5条同工酶条带;液体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1个同工酶条带、23种酶谱类型,每个菌株具有2条~6条同工酶条带;2种培养方式下所有菌株均检出一条相对迁移率R_f=0.13、相对分子质量为136 kDa的同工酶条带;不同培养方式相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为0.220时,固体培养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聚为9类,液体培养的聚为7类;在遗传距离为0.300时,2种培养方式的酶谱均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暗褐网柄牛肝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种质资源保护、优良菌株筛选和种性鉴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为试验菌株,在24℃条件下分别培养5、7、9、11、13、15d,分析2个菌株酯酶同工酶酶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1号’和‘杏鲍菇2号’均在培养13d时酶带最多并且最为清晰,说明13d为杏鲍菇酯酶同工酶最佳的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桑黄菌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不同桑黄菌株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酯酶同工酶分析、拮抗试验和菌丝培养观察。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电泳共检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16条,其中日本桑黄菌株、华中桑黄菌株与山东桑黄菌株和韩国桑黄菌株之间的酶谱差异明显;山东桑黄菌株和韩国桑黄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相似。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和菌丝培养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黄,白金针菇品系酯酶同工酶标记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组织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Kar.]黄、白品系酯酶同工酶电泳表型的影响,筛选出不受生长发育期及常规培养条件影响的酯酶标记区带.标记区带分基本带和识别带.酯酶同工酶标记区带电泳表型显示出多态型.利用酯酶同工酶标记区带分析黄、白金针菇酶谱差异,显示出黄、白金针菇品系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N+注入西瓜干种子后,对其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和M1代苗期叶片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N+注入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超过了这一限度则抑制种子的萌发;N+注入能引起苗期叶片中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生变异,在同一处理剂量条件下,不同种类同工酶谱变异类型和频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杏鲍菇一级种和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试验表明杏鲍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三最好 ,菌丝干重是配方七 (对照 )的 3 5倍 ,差异极显著 ;杏鲍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配方四最好 ,菌丝生长势最强 ,与供试各培养基配方相比较 ,差异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4.
增效剂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在其生长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增效剂,测定其菌丝长速、长势、子实体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的增效剂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2%的增效剂,其菌丝生长粗壮、浓密、均匀,优于其它处理;菌丝长速、子实体鲜重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建议生产中采用该浓度处理,以增加杏鲍菇的商品价值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天厨200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搔菌,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搔菌后不必喷水,应采用无纺布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保证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其最佳碳源浓度为3.0%,其次是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5种不同原料配比来获得具有一定梯度性碳氮比的培养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并对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C/N为34.64时,菌柄平均长度11.36 cm,菌柄平均直径4.06 cm,菌盖平均直径3.93 cm,平均重量172.85 g,生物学转化率34.57%,周期66 d。配方4所产杏鲍菇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产量上都优于其它配方,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出菇期出现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从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菇房环境控制及菇房处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杏鲍菇、红枣为复合运动饮料的主要材料,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加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要求,明确复合运动饮料所需材料比例。试验结果表明,60 mL的杏鲍菇提取液和50 mL的红枣提取液是配制复合运动饮料的最佳比例,同时还需要适当添加白糖、柠檬酸及黄原胶,以达到良好的口感,满足运动人群的饮用需要。通过研究杏鲍菇红枣复合运动饮料,不仅可对常规饮料进行创新,同时可以进一步开拓饮料市场,充分发挥杏鲍菇与红枣两种物质的作用,使饮料更具营养价值,为运动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