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湿地功能一般可分为水文功能、生境功能和生物地化学循环功能3种类型,3类功能各包括若干子功能,各子功能的强弱由可以量化、相互独立、能够表示其本质特征的评价指标表示,指标总和即为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湿地功能所具有的模糊属性决定了模糊数学方法在湿地功能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湿地功能评价的实质就是确定待评价湿地属于哪个事先划分好的模糊集合,或描述它属于某个集合的程度。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原理是通过确定评价对象对最优、最劣2种状态的隶属程度,从而定量判断评价对象的优劣状况。对于任意一块待评价的湿地,以其原始状况下指标最大可能特征值作为最优标准值,以其在人类干扰下指标可能达到的最小特征值作为最劣标准值。运用模型对黑龙江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年份(1980,1988和2002年)湿地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湿地功能对最优状态的隶属度在1980、1988和2002年分别为0.9743、0.8573和0.7030,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通过卫星影像确定湿地类型、植被类型等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制定了湿地产品、调节大气、水文调节、净化去污、拦截泥沙沉积物、文化服务、支持服务等七类17个指标,对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计算与评估,结果为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843 521.04万元·a-1,平均为12.50万元·a-1·hm-2,主要表现在调节大气、水文调节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该保护区湿地管理应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充分发挥湿地水文、大气调节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生物多样性、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人为活动强度等7项指标作为原则层、18项1级指标作为指标层,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数为0.891 5,评价等级为Ⅰ级;多样性、稀有性等2个原则层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高达49.28%,对生态质量制约性最强,是反映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保护成效的关键指标;保护对象典型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多度、保护物种稀有性等4个一级指标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近20年该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库尔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北麓,库尔滨河上游,是我国北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北方森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白头鹤的重要分布区之一。该保护区于2002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5月又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正>1保护区概况1.1基本情况新疆尼勒克喀什河中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位于新疆尼勒克县境内的喀什河流域中段,东西长约30 km,总面积2 030.2 hm~2,涉及尼勒克县5个乡镇、9个自然村,是以保护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隶属53科164属284种,约占全疆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38.41%、总属数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闽江河口湿地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了构建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鳝鱼滩为例,从规划设计目标、与周边协调发展、功能分区、营建技术、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对湿地公园的构建提出建议,应当将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一级严格保护区、二级恢复性保护区、监控区、过渡区以及活动区。  相似文献   

7.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是改善海口市区水生态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调查了公园湿地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空间布局,显示人工湿地共使用水湿生植物16科18属19种,其中湿生植物5科5属5种,挺水植物8科8属9种,浮水植物3科3属3种,沉水植物2科2属2种,人工湿地采取8级阶梯结构,自上而下随着水位渐深分别种植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挺水—浮水植物、浮水—沉水植物、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利用各类水湿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去除污水中的N、P,实现湿地的净化功能。最后根据收集的资料,计算出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人工湿地每年吸收N的总量为3252kg,每年吸收P的总量为570kg,文章最后对其美学功能、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科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当前红树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寻求解决制约保护区功能发挥的思路和途径,为合理、科学地区划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西湖湿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了丰富的生物、水、土地以及生态旅游等资源,是我国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生态功能正受到影响和威胁。本文分析了东西湖湿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东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相似文献   

11.
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是湿地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 湿地通过水文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从而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 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 湿地水文过程恢复是湿地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介绍了湿地水文及其对湿地功能的重要性, 并且从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入手, 阐述了湿地水流流量与频率变化、来水时间变化及洪水泛滥的周期性变化对湿地生物的影响和湿地生物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机制, 提出了湿地水文过程调控技术, 包括湿地水文连通技术、湿地蓄水防渗技术和生态补水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湿地评价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成为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湿地评价可以分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湿地生态效益评价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但各种湿地评价方法之间相互联系甚至重叠,特别是湿地功能评价与其他湿地评价类型间关系更加密切。今后我国湿地评价应主要侧重于湿地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构-过程-功能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定量化方法的研究和湿地评价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关系到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分析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概况及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湿地监测指标,分类确定了重点监测内容及其必要性。综合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资源特点、水文状况、保护重点等,分析建立定位研究站、水资源监测点、植物及土壤监测点、鸟类监测点布局。论述了建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阐述草海湿地基本特征,分析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草海河口湿地、湖泊与沼泽湿地冰污染处理、面山植被以及湿地生态景观等方面,提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5.
湿地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按照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表达方式的不同对目前湿地评价研究作了分类,提出了湿地评价的3个基本阶段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北美洲、欧洲、亚洲和中国等世界各地湿地评价研究进展情况,并且指出了进行湿地评价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湿地岸坡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岸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周期性淹水过渡带、永久性浅水部分和部分旱地,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岸坡及其恢复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文中介绍了湿地岸坡的生态功能及其稳定性分析, 以及湿地岸坡恢复的技术方法, 包括木桩护坡、块石护坡、生态砖和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物护坡、生物工程护坡、基材护坡和种植基护坡等方法; 探讨了湿地岸坡恢复的措施及今后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湿地水文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地是流域水资源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效益。湿地的水文功能主要包括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提供水源、保持或改善水质、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带等功能,其独特的水文功能对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湿地水文功能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水文、水文功能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工淡水湿地的水文过程模拟:综合系统法(摘要)(英文)@张立$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352 W.Dodridge Street,Columbus,OH 43210,USA @威廉.杰.米奇$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352 W.Dodri  相似文献   

19.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以江苏盐城海岸带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江苏盐城海岸带湿地近15a来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了其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2~2006年,盐城海岸带自然湿地呈萎缩状态;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2年的748个减少到2006年的466个;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2年的1.8085和0.8231降至2006年的1.5806和0.7194,而优势度呈上升趋势,由1992年的0.3887增长为2006年的0.6165。在盐城海岸带,大规模围垦养殖和米草的入侵是其海岸湿地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