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平江幕阜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平江幕阜山海拔950m以上山地分布着大片的黄山松林,是当地主要的森林群落类型。通过对不同海拔、坡度、坡向的黄山松群落样地调查,统计出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绘制出黄山松种群胸径-株数关系图和树高-株数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约有种子植物40科,66属,70种;群落的乔木层为纯林,灌木层树种的海拔分布差异明显,和草本层一起多数为耐荫植物;群落正向着稳定群落的方向发展,最后随着落叶阔叶树的发展,将会被落叶阔叶林取代。其演替规律为:裸地或瘠薄空旷地→黄山松林→黄山松 落叶阔叶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2.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8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进行样地调查并计算了各个森林类型乔木层林分密度、物种种类、优势树种、生物量.结果表明,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落叶矮林;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5种森林类型,生物量变化不大;而在海拔1000m以上的3种森林类型,随海拔升高生物量下降,物种则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市东风渠南岸花园路至经三路段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群落样地,分析群落生物多样性,并进行景观质量评价。样方调查中共记录到绿地植物24种,其中乔木8科10属10种,灌木5科7属8种,草本及地被木本植物4科6属6种。群落样地类型中落叶阔叶林为优势群落,占比58%,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之。7个样地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枇杷与鸢尾、红花酢浆草等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样地观赏期长,地面覆盖效果好。提出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增加乡土乔木树种,一定限度增加草本层,并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结合彩叶植物、观花和观果植物的应用,合理配置复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广东7 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 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 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 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u 指数作为均匀度指标对每种植被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为热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采用典型取样法,沿海拔梯度对安徽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进行调查,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种森林植被类型为主。菊科和蔷薇科是物种数目最大的两个科。各层次植物物种平均丰富度大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特征。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海拔约1 300、1 100和800m左右的区域。此外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多种野外珍稀濒危植物,并提出了对濒危植物的保护建议,此研究为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6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养分、贮量及其在海拔、土壤深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大小表现为半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常绿阔叶林、沟谷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半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海拔100m的低山到900m的中山,植被类型分布逐渐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土壤肥力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而在900m以上,植被由半落叶阔叶林向灌丛草甸转变,土壤肥力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从海拔900米的山麓,到海拔2160.8米的山顶,水热变化明显,孕育出了典型的森林垂直带谱植被。其中,海拔900米到1400米是常绿阔叶林,海拔1400米到1600米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600米到1750米是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750米到1950米是温性针叶林,海拔1950米到2050米是中山苔藓矮曲林,海拔2050米以上是中山灌丛草甸。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中部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特征、群落内种子植物的区系特点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峰丛中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由乔、灌、草及层间藤本植物组成,种类组成丰富,样地(1 800 m2)共有植物146种,分属55个科,其中种属比较多的科有樟科、壳斗科、山茱萸科、胡桃科、榛科等,群落无明显优势树种;群落以常绿树种、革质叶、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植物区系与泛热带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31%,群落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石坑崆从海拔300 m到海拔1 900 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 400 m2.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石坑崆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皆表现出在腐殖质层厚度这一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坡度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的趋势;(2)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 HSD多重比较进一步表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5个资源位上的生态位宽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而针阔混交林和山地阔叶矮林的生态位宽度则存在显著差异(P< 0.001);(3)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坡向和枯枝落叶层厚度与石坑崆森林群落第一和第二排序轴的相关性较强,不同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资源位上表现不一.典范对应分析与生态位宽度结合能较好地反映石坑崆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按垂直分布,其林木复合群落有4种类型:1.常绿阔叶林复合群落;2.常绿阔叶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木本群落;3.针阔叶混交林木本群落;4.常绿落叶阔叶矮林复合群落。本文对每种类型的海拔高度、林地土壤和主要树种等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徽省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坡种子植物区以及植物多样性,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进行样地调查并划分植物区系,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种子植物145科687属1 41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4.32%;植物分布区类型表现出从亚热带到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牯牛降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海拔8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1 100 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为落叶阔叶林,300~1 500 m为针阔叶混交林,海拔1 500 m以上为黄山松针叶林;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表现为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大致表现出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受冰川影响,南坡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土壤层薄,因而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北坡的物种丰富度往往大于南坡。【结论】该保护区北坡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出现在中海拔地带。对牯牛降保护区北坡进行植被监测时,应以大样地为主要监测方法,以海拔700~1 000 m的落叶阔叶林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对北坡科普、旅游区域需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完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并依照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以平潭岛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灌草丛、针叶林、针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探讨平潭岛与邻近海岛和大陆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4种群落类型共有53科89属104种植物,群落类型间及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从灌草丛到针阔混交林阶段呈上升趋势,阔叶林阶段呈下降趋势。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多样性变化,乔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层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草本层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单因素方差分析,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在针阔混交林与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呈显著性差异(P<0.05)。平潭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普陀山岛和大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凉水自然保护区3类森林的植物组成和林分结构特征,以期为小兴安岭保护区科学管理及经营天然次生林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存在小兴安岭核心区的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典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针叶林3类森林为对象,详细调查乔木层(80块30 m×30 m样地)、灌木层(160块5 m×5 m样地)和草本层(160块1 m×1 m样地)的林分结构特征(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灌高、灌木直径、灌木盖度、草本株高、乔灌草密度等),分析种类组成并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及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探究林分间的差异。【结果】3类森林有乔木28~30种、灌木22~25种、草本78~90种,其乔、灌、草植物种类差异明显,阔叶树种以白桦最多,针叶树种以兴安落叶松最多,灌木最多的是毛榛子,草本以蚊子草和小叶芹最多;针阔混交林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总体上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阔叶林的均匀度高于其他2个森林类型;同一森林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3种森林类型中灌木层的均匀度高于其他层;从结构特征来看,树高和胸径平均为14和18 cm,树高和枝下高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层冠幅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草本层每个种的平均多度与盖度表现为针叶林显著(P0.05)高于针阔混交林;冗余排序分析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多样性特征差异主要由草本层特征解释,而针阔叶混交林则主要受乔木层结构特征影响,其中阔叶林草本植物的多度、密度和株高等可解释48.4%~62.1%的多样性差异,针叶林可解释30.5%~44.3%;针阔混交林中显著影响多样性的林分特征表现为灌木地径乔木枝下高草本株高乔木胸径,合计分析乔木层、灌木层的特征能解释多样性差异的38.8%~40.1%和27.4%~50.7%。【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乔木优势种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等为主,个体较小,尚需更长时间保护才能恢复为高质量森林资源;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在多样性保护中需关注;植物多样性能在林分结构恢复中得以协同提升,但不同森林类型差异明显,如针阔叶混交林调控乔木枝下高和灌木密度等更有效,而针叶林和阔叶则是调控草本密度或改善草本生长环境才能更有效改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用3个特征指标数值综合为重要值的定量方法,分层测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顺向演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比较丰富,在1 000 m2左右的3个样地99个样方内有灌木11~14种,草本10~21种;按重要值的大小排位,灌木的优势种主要由山茶科、山矾科、紫金牛科的常绿种所组成,草本的优势种主要由蕨类、姜科、莎草科的种所组成;灌木和草本植物中有不少是涵养水源效益好和药用价值高的种;与乔木同样,灌木、草木2个层次中均含有常绿、半常绿、落叶3个层片,攀援或附生多种层间植物,已形成多层的立体群落结构,表现出向更高阶段演替的外貌特征.重要值较能客观地反映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数量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天目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目山主峰海拔高逾1500m,由山麓到山顶形成四个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包括七个森林类型,即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顶灌丛-矮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型森林枯落物(层 )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天目山地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土壤(荒草地)为高;落叶阔叶林类型的土壤持水量,常较针叶林类型为高。  相似文献   

18.
在黑河市平山林场选取环境条件(如坡度、坡向、郁闭度等)相似的阔叶混交林、落叶松阔叶林、红松阔叶林3种森林群落类型样地草本植物进行分析,落叶松阔叶林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为53种,隶属于26个科42个属,物种丰富度较高。而红松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都较大,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干扰强度对杭州西湖山区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干扰条件下杭州西湖山区植被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物种数均是在中度干扰时最高,重度干扰时最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各层次的均匀度大小为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乔木层,而落叶阔叶林中各层次的均匀度大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藤本层。3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的优势度都最小,物种数最多,因此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20.
在中亚热带天然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庆元林场千岗坑林区选取6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受到群落类型、优势种类优势度、群落发育阶段及郁闲度等方面的影响;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存出发,应大力提倡营造多树种常绿阔叶林或杉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