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指出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产品类型较少、规模较小,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发能力较弱、品种品质较差、专用配套栽培技术普及率低,抗灾能力差、种植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对广西鲜食玉米市场前景及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大对鲜食玉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鲜食玉米产业链,重视鲜食玉米增效栽培技术优化与推广、推行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加大鲜食玉米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鲜食玉米的认知度等促进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为提高整个荸荠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量调查走访和资料查阅,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荸荠组培苗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培育了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科植、社会化服务、系列化加工的荸荠产业链,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但仍存在荸荠育种体系滞后、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健全研究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生产和企业加工环节,加快荸荠产业机械化研究进程,以推动广西荸荠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为提高整个荸荠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量凋查走访和资料查阅,分析广西荸荠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荸荠组培苗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培育了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科植、社会化服务、系列化加工的荸荠产业链,彤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但仍存在荸荠育种体系滞后、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应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健全研究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生产和企业加工环节,加快荸荠产业机械化研究进程,以推动广西荸荠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下乡调查、与马铃薯有关企业代表座谈等途径,从广西马铃薯生产、消费、加工、贸易等角度,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结果】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布局优化、栽培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节令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仍存在优良脱毒种薯供应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马铃薯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马铃薯专业市场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下乡调查、与马铃薯有关企业代表座谈等途径,从广西马铃薯生产、消费、加工、贸易等角度,对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结果】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布局优化、栽培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节令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仍存在优良脱毒种薯供应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马铃薯科技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马铃薯专业市场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广西马铃薯主产县(市、区)、主要种植基地(合作社)、加工销售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剖析广西马铃薯栽培、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2014—2019年间,广西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渐拓宽,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马铃薯平均单产由17.10 t/ha增长到21.30 t/ha,但种植总面积由7.76万ha降至5.12万ha,导致总产由132.70万t降至109.06万t。马铃薯加工企业较少,只有2家规模生产并注册商标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是粉丝和粉条;鲜薯主要销往外省,大部分用于鲜食,少部分用于加工和出口。存在防灾减灾能力弱、种薯短缺、栽培技术不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价格季节性下滑、国内竞争加剧、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应发展绿色生产,营造优势产区;完善和规范脱毒种薯供应体系,提升优质种薯供应能力;加强产学研攻关,优化科技支撑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产业融合促消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右江河谷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情况,为鲜食玉米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查阅相关资料、与当地农业生产部门会议座谈、实地走访经销商和种植户等方式,对2014~2016年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的右江区、田阳县和田东县三县(区)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促进右江河谷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结果】调研发现:右江河谷三县(区)2014~2016年的鲜食玉米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平均每年播种0.051万hm~2,平均每年总产量0.773万t,平均每年单产为0.072t/hm~2;年平均种子总销量8112kg;市场对品种的特性排序方向是:高产食用品质外观品质穗型结实性抗病性抗倒性苞叶厚、长度苞叶颜色;种植每亩总投入约950~1500元,亩产值在1400~4000元,利润幅度在450~1500元;无专门从事鲜食玉米果穗加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缺少成熟的种子供应+产品销售一体化流通商。【结论】百色市右江河谷三县(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种植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户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不高,综合利用率低,当地政府缺乏专项政策支持等问题。亦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建议】一是做好优势区域布局发展规划,适度规模发展;二是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三是加强优质高产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产销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决策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分析。【内容】论述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提质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提高蚕桑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应用能力;蚕桑茧丝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集群聚集;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兴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旱藕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旱藕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和实地调研,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旱藕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企业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阐述当前广西旱藕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近年来,广西旱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种植面积超1万ha,主栽品种为南藕一号和桂兴芋3号,主要种植区域为河池市、百色市、南宁市和崇左市等地;广西旱藕加工以淀粉和粉丝为主,销售方式主要为零售和电商销售;旱藕鲜薯平均产量45~75 t/ha,销售价格600.0~1000.0元/t,每公顷效益在3万元左右;旱藕生产模式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前景可观。广西旱藕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存在品种单一老化、优良品种匮乏,栽培技术落后、农民积极性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产业对接滞后,产业链不健全、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小型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打造品牌效应;加强旱藕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推进旱藕新品种选育;推广旱藕集约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完善旱藕产业链;整合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推动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鲜食玉米产业是目前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粮食安全战略下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基于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以及消费者调研,分析了上海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优质品种培育开发和关键育种技术创新应用、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探索推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推进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延伸、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实现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马铃薯生产主要存在缺乏高产抗病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种薯市场混乱、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低、自然灾害频繁、马铃薯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建议】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扶持力度以培植龙头企业、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强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免耕栽培技术深度研发、加强种薯市场监管力度、大力发展马铃薯贸易、开展小型机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以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马铃薯生产主要存在缺乏高产抗病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种薯市场混乱、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低、自然灾害频繁、马铃薯产业链薄弱等问题。【建议】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扶持力度以培植龙头企业、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强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免耕栽培技术深度研发、加强种薯市场监管力度、大力发展马铃薯贸易、开展小型机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以推动广西马铃薯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8-30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且风味独特,其种植和加工效益显著,是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结构的理想品种。介绍了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现状,总结了河北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为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2018─2020年),主要围绕种植面积、主栽品种、种植方式、科研现状、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阐述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淮山主产区之一,全区种植面积约18336 ha,主要分布在桂林市、贺州市、贵港市和南宁市,主栽品种为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7号及当地品种,种植模式有定向结薯栽培、打洞栽培和机沟栽培;广西淮山以自产自销、鲜品外运和加工为主;广西淮山的加工均为初加工,主要加工产品有淮山片、淮山粒,其中,贵港市桂平金田镇淮山干片加工量位于全国前列。广西淮山产区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广西淮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淮山产业也存在着加工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优势产业;品牌辨识度低、经营能力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科研投入不足、研究进展缓慢,影响产学研联合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扶持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壮大地方品牌,打造桂字号品牌;重视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大豆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重点调研对象为大豆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及地方农业局,主要调查广西大豆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区域分布、加工情况及原料来源等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各地栽种大豆较普遍,以夏大豆和秋大豆为主(约占72%)、春大豆次之(约占28%)。自2000年以来,广西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整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桂林、河池、百色、南宁及崇左等5个市,2017和2018年5个市的大豆产量分别占广西总产量的68.31%和69.77%。广西大豆多为山区旱地零星种植,且以玉米套种、果园间种或田埂豆的方式种植为主;生产上新品种更新速度较慢,春大豆品种仍以桂春8号和桂早2号等品种及地方农家种为主,夏大豆则以桂夏1号和桂夏3号等品种为主。1992—2020年广西共选育审定大豆品种45个,其中春大豆29个、夏大豆16个;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41个,通过国家(南方)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9个。广西传统豆制品加工以腐竹、豆腐、豆豉、腐乳、酱油和豆酱等为主,其加工原料主要来自我国东北地区;进入21世纪后新增大豆压榨(主要产品为油脂和豆粕)加工,其加工原料100%为进口转基因大豆。广西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豆种植效益低且自给率低,品种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豆制品加工副产品利用率低,科企联合攻关少,大豆生产优势发掘不足。【建议】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大豆产业发展中机械化程度低、品种产量低及专用型品种少等瓶颈问题;强化科学布局,重点支持大豆优势区域和重点品种,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同开发东盟大豆种植市场,进而促进广西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勐龙镇鲜食玉米产业的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结合当地玉米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实际情况,探讨了关于推进勐龙镇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生产和加工利用发展逐步加速。本文分析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生产和加工利用发展逐步加速。文章分析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广西李产业的生产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查询与实地走访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以及中国的李产业发展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广西李种质资源的分布、产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系统梳理了李种群分布、世界及中国李品种、分布及产业发展情况,基本摸清了广西李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初步分析了广西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广西李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