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蒲桃花果的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蒲桃胚囊的发育属蓼型.每个蒲桃子房内有10多个胚珠,但成熟果实内多数只有1粒种子,少数为2粒,原因为一些胚囊不能发育成熟,而那些成熟的胚囊又有一部分不能顺利地完成双受精.蒲桃胚乳发育属核型.在受精之前,多数珠心的表皮下即有珠心胚原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分裂成为不定胚的原始体.随着某些珠心内的胚囊败育,这些不定胚原始体也归于消亡.而那些顺利完成双受精的胚囊外的不定胚原始体则可往胚囊方向靠拢,并进一步侵入胚囊.通常,侵入胚囊的珠心胚达5—9个.此外,也观察到了裂生多胚现象.最终,每粒发育成熟的种子内存有2-10个胚,合子胚、裂生胚和珠心胚混杂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甘蓝型油菜小塔品种的胚胎发育,作了较系统的观察,要点如下:1.胚囊的发育属蓼型;配子融合属有丝分裂前型;胚乳的形成属核型;胚胎发生属十字花型。2.在成熟胚囊中,助细胞的丝状器很显著,卵细胞及合子的极性明显,两个极核也很显著。3.在授粉后18-24小时,卵细胞开始受精,在授粉后54-58小时,合子开始分裂,但初生胚乳核则在授粉后32小时已开始分裂。4.从合子开始分裂到形成8分体原胚,为线形胚时期,以后胚体逐渐膨大,直到多细胞球形胚时期,为辐射对称器官分化之前,属于原胚阶段。5.由球形胚进一步分化为心形胚、鱼雷形胚、手杖形胚到马蹄形胚,为胚体两侧对称的分化阶段。6.胚乳游离核在胚囊内作彩带状分布外,密集于珠孔区,围绕着原胚,及密集于合点区,形成游离核群,在心形胚时期,游离核开始形成胚乳细胞。7.少数胚珠在原胚时期由胚柄细胞分裂形成裂生多胚现象,平均出现频率为2.49%。  相似文献   

4.
无融合生殖水稻HDAR002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002六个株系的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株系无融合生殖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囊内胚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和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此外珠心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不定胚。无融合生殖胚的启动分裂时期为开花前2-3d,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同正常水稻,部分材料的胚在形态上与正常水稻有差异。同时还观察到HDAR002胚胎发育中的多极核现象与无胚  相似文献   

5.
以二倍体和四倍体葡萄杂交获得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体细胞胚发生。采用的初生胚诱导培养基(SE培养基)为:NN69+1.80 mg.L-1NAA+0.4 mg.L-1水解酪蛋白+2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6 g.L-1琼脂;次生胚诱导培养基分别为:3/4MS+0.35 m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扩繁培养基)和MS+1.5 g.L-16-BA+0.2 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胚状体萌发培养基)。结果表明:初生胚诱导率为11.11%和16.67%,体细胞胚在扩繁培养基上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和SSR标记检测源自同一未成熟合子胚(胚珠)的不同株系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所测植株均为三倍体,且都来自杂交所得的未成熟合子胚。本研究所建立的体细胞胚诱导方法及遗传稳定性检测技术,能够为植物材料保存、扩繁,转基因应用和研究植物发育及极性建成等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合子胚发育与体胚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研究合子胚发育进程及影响体胚诱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湿地松合子胚发育经历多胚阶段,即发育的第2、3阶段,此阶段的合子胚为体胚诱导最佳外植体,诱导率达30%;体胚诱导最佳培养基为LP+2,4-D 2.2 mg.L-1+6-BA 1.0 mg.L-1和DCR+NAA 2.0 mg.L-1+6-BA 0.63 mg.L-1+KT 0.61 mg.L-1,其体胚诱导率分别为24%和22.75%;球果短时间冷藏及培养基添加AgNO3、pH缓冲液均有利于提高体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油茶未成熟胚再生体系,为油茶组培快繁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海南本地油茶合子胚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初代诱导、分化和增殖培养,筛选出最适于诱导分化的外植体胚发育时期,明确植株再生途径,从而建立分生结节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结果](1)盛花期后240~300 d的油茶幼胚在改良MS+激动素(KT)2.0 mg/L+萘乙酸(NAA)0.2 mg/L+玉米素(ZT)5.0 mg/L培养基上,初代诱导率在90.0%以上,以分生结节组织为主;(2)分生结节组织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KT 1.0~2.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约4.6;(3)未成熟胚分生结节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NAA 0.2 mg/L+吲哚-3-乙酸(IAA)0.2 mg/L+ZT 5.0 mg/L+酸水解酪蛋白(CH)400.0 mg/L,平均每块分生结节组织诱导不定芽11.3个,不定芽以无糖暴露培养生根方式生根,移栽成活率为91.6%;(4)分生结节组织在改良MS+6-BA 2.0 mg/L+NAA 0.2 mg/L+ZT 5.0 mg/L+CH 400.0 mg/L上以分化体细胞胚状体为主,每块分生结节分化6.5个体细胞胚状体,具双子叶的体细胞胚状体在改良MS+6-BA 0.2 mg/L+IAA 2.0 mg/L+赤霉酸(GA3)0.5 mg/L+CH 200.0 mg/L培养基上有效成熟和萌发,萌发率为72.1%,胚芽和胚根有效伸长形成体胚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4.7%.[结论]以油茶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分生结节组织方式增殖,可经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种途径成功建立海南油茶未成熟胚分生结节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将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良种快速推广,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合子胚发育阶段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及ABA与PEG8000对体细胞胚成熟的影响,并探讨了体细胞胚质量及干化条件对体细胞胚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至2~4阶段的合子胚最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LP+16 mg·L~(-1)ABA+180 g·L~(-1)PEG8000+2 g·L~(-1)AC适合于体细胞胚的成熟,高质量体细胞胚经"滤纸容器法"干化2周后萌发,萌发的体细胞胚于1/4WPM+0.3 mg·L~(-1)NAA+1 mg·L~(-1)IBA上培养70 d左右根部发育,转入1/2WPM中,30 d左右侧根产生发育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选用3份水稻多胚材料(PM13,PJ-1和PM14)进行2,4-D,6-BA浸种和喷穗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植物佳长调节物质浸种和喷穗对水稻多胚苗频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以5ppm2,4-D和10ppm,20ppm6-BA浸种的提高了多胚苗频率,但对不同材料(基因型)的影响程度有差异;b.用5ppm6-BA和5ppm2,4-D+20ppm6-BA,20ppm2,4-D+20ppm6-BA,10ppm2,4-D+20ppm6-BA喷穗效果好,提高程度均达到极显着水准,此外,5ppm-BA和5ppm2,4-D+20ppm6-BA处理的不定胚频率提高也达极显着水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喷穗还诱导出孤雌生殖,证实了多胚现象与无融合生殖之间有显着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3个多胚苗材料作母本与早籼“金早4号”(单胚)杂交,获得了一部分杂种多胚苗。测定了母本多胚苗和杂种多胚苗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份材料的母本多胚苗的酶带是一致的,其酶量和活性却有差异。同一杂交组合的杂种多胚苗,其酶带有偏母的(极少)和中间的2种类型。前者可能是来自珠心胚的,后者是合子胚或其他的有性胚。结合胚胎学观察初步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分析区分珠心胚和有性胚。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汉果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再生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轴在改良的MS+4 mg.L-16-BA+1 mg.L-1IAA的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平均每瓶高达7.6个;单芽段一步生根成苗.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起源于胚轴形成的愈伤组织表层;不定根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优化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条件,建立稳定高效的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体系.[方法]以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探究基因型、球果采集日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源等因子对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观察和划分湿地松合子胚的发育阶段,并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的合子胚的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探究合子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内因和外因等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通常7月中上旬是采集湿地松球果的最佳时期,选取处于2~4阶段即多胚头、裂生多胚和球形胚发育阶段的合子胚作为诱导材料,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以16号基因型的湿地松球果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能够稳定保持较高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DCR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2 mg/L激动素(KT)+2.2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2 mg/L 6-苯甲基腺嘌呤(6-BA)为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如以1.5 g/L松三糖代替蔗糖作为碳源,16号基因型球果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0%.此外,通过观察合子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推测合子胚内源脱落酸(ABA)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有重要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得到了较为稳定高效的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建立完整高效的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双胚苗W3338胚胎学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稻多胚苗的形成具有多种原因。其中不定胚是多苗形成的原因之一。据此从水稻中筛选多苗是获得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方法之一。蔡得田通过特殊的双胚苗选择方法,已获得一份名为HDAR无融合材料本文是对一份遗传稳定的双胚苗W3338的胚胎学研究初报。材料和方法取开花前一天和后二天的整穗用FAA进行24小时固定。用爱氏苏木精进行整体染色。其后进行石蜡切片、观察。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芽尖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娟  王罡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5):599-602
 取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自交系芽尖接种在MS(大量 ) +B5(微量 ) +6 BA(0 .1~ 2mg·L-1) +2 ,4 D(0 .5~4mg·L-1) +IAA (1mg·L-1)的诱导培养基上 ,结果发现玉米芽尖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形成能力与基因型及激素配比有关。通过RAPD分析 ,发现正常再生植株与畸形苗和白化苗的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 ,说明在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过程中玉米的基因组发生了变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玉米芽尖诱导再生植株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绿苗 ;二是经过体胚发生途径再生绿苗。  相似文献   

15.
用常规石腊切片技术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为单子房直生胚珠。成熟胚囊属典型的蓼型胚囊。供试的3个核桃品种(系)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4细胞原胚到多细胞球型原胚,进一步发育为无融合生殖胚。两极核融合并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退化。  相似文献   

16.
白皮松离体胚培养与不定芽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白皮松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采用L(45)16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对白皮松胚诱导不定芽起关键作用,Ms+6-BA3.5 mg·L-1+NAA0.4 mg·L-1+IBA0.1 mg.L-1对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71,增殖系数为9.激素不利于不定芽的生长,培养基中加入1的活性炭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雪柑、芦柑和柚为母本,分别用芦柑、福桔、枳壳和柚的花粉进行授粉,观察合子胚的发育.结果表明授粉后50—55d,胚囊只有1个球形合子胚,珠心胚尚未侵人胚囊,可以单独分离培养.将合子胚接种于改良White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物。蔗糖浓度为10%.待子叶胚分化明显时,移入MT培养基。即可抽芽.芽长2—3cm,再转入诱导长根培养基,便发育成为正常的植株.试验自1986年获得雪柑与福桔和芦柑授粉的合子胚苗之后,1988—1989年又先后获得雪柑与枳壳,柚与枳壳,芦柑与柚授粉的合子胚苗.小苗的GOT基因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测定,证明其杂种性,通过多次杂交试验,探索柑桔球形合子胚离体培养技术,有效地排除了珠心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以雪柑×福桔、雪柑×芦柑、雪柑×(福桔+芦柑)、雪柑×枳壳、芦柑×柚、柚×枳壳等6个组合为实验材料进行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30d.合子处于单细胞状态;授粉后40d,合子开始分裂;授粉后50d,合子形成球形胚,珠心胚尚未侵入胚囊;授粉后55d,合子胚为球形胚或早心形胚,开始有少数珠心胚侵入胚囊;授粉后60d,合子胚为心形胚,珠心胚已大量侵入胚囊;授粉后80d,合子胚为珠心胚所包围,分不清合子胚与珠心胚.不同授粉组合对合子胚、胚珠及果实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主要取决于杂交亲本.与种间杂交相比,属间杂交其合子分裂较迟,合子胚发育较慢,珠心胚侵入时期也较迟.  相似文献   

19.
红皮云杉的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弥补红皮云杉体细胞胚受遗传影响的局限性,以红皮云杉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8月3日采集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SH+0.2mg.L-1BA+0.4mg.L-12,4-D培养基上的不定芽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96.7%。在芽原基诱导与分化阶段以SH+0.2mg.L-1BA+0.2mg.L-12,4-D诱导分化率最高,不定芽形成的数量最多,分别为90.2%和15.4个,而且形成不定芽褐化死亡率也远低于其它组合。不定芽在1/2BMI培养基上,不定芽的伸长较果最好,不定芽伸长率能达到57.9%。红皮云杉不定芽在含0.02mg.L-1IBA的1/2BMI培养基上生根诱导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4.6%。  相似文献   

20.
1 多胚苗的来源和类型 多胚(polyembryony)指种子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胚。被子植物的多胚现象于1719年首先由Leeuwenhok在柑桔属(Citrus)发现,之后在其它植物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20年代,Rodrigo咖和Jones就发现了水稻(Oryza sativa)的双胚苗现象,虽然发生频率仅为0.1%左右。筛选水稻双胚苗进行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则是Rutger等在1986年开展的。我国多胚苗的研究近期才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