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柿果生理性病害顶腐病发病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山西、陕西、云南不同树龄的涩柿品种‘恭城水柿’、甜柿品种‘阳丰’和‘次郎’为材料,调查柿果顶腐病发生时期、病害症状及落果时间,柿果顶腐病与果园立地、树龄、树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柿果顶腐病发生在柿果膨大、转色期;发病部位在果实中上部;‘恭城水柿’和‘阳丰’柿果的病害始发部位是顶部果皮或少许皮下果肉,由外而内发病,而‘次郎’是内部果肉先发病,病害由内而外扩展。‘恭城水柿’、‘次郎’病果软化速度较快,‘阳丰’软化较慢,病果集中落果时间分别为症状初现后的15、20、35 d左右;树势弱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平地柿园较山地柿园发病重;‘次郎’、‘阳丰’病果率和树体结果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95;‘阳丰’、‘次郎’病果比一般健果大,树冠上层发病较下层重,外侧发病较内部重。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柿果顶腐病病因及制定防治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TERF1基因增强糖橙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获得转TERF1基因糖橙的春梢叶片进行柑桔溃疡病和炭疽病的接种.初步试验表明,TERF1基因增强了糖橙的广谱抗病性.在接种溃疡病后,转基因植株的平均发病率下降了50%左右,且发病的时间比冰糖橙和对照推迟了7 d,其中3号株系的抗病性最强,叶片无病症.柑橘叶片接种炭疽病后,转基因植株的叶片与对照相比基本上表现出针孔处病斑减小,延迟发病等现象.其中3号和11号转TERF1基因糖橙叶片上根本观察不到炭疽病的典型病斑,且叶片也无褪绿.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10类21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原菌的MIC值及菌丝生长的毒力(EC50),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最终选择适宜推广的防治药剂。2012—2014年连续3年采集陕西富平曹村镇的‘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害枝条和叶片样本,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分离方法炭疽病菌分离效果,以得到的炭疽病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设定药剂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皿,测定2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测定MIC设置浓度梯度为0、1、5、10μg/m L,测定EC50设置浓度为0、0.15、0.312、0.625、1.25、2.5μg/m L。选择效果较好的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叶脉是病原菌分离的最好材料,但保存期短,枝条不易分离,但保存期长,对具有典型分生孢子角的材料可直接挑取孢子角进行分离。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类、苯吡咯类3类杀菌剂效果较好,MIC值均在10μg/m L以下,EC50多在0.5μg/m L的范围内,选择苯菌灵、甲基托布津、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6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苯菌灵、噻呋酰胺、咯菌腈3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 rDNA-ITS 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 ITS6和 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 DNA 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 rDNA-ITS基因片段,经 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 rDNA-ITS 基因序列提交到 GenBank 数据库(基因登录号 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疽病菌的侵染以及柿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病流行而造成的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给河南地区柿主栽品种的选择和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河南柿果品竞争力,促进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柿生产栽培中常见的几个品种及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品质进行评价。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以品种的单果质量、风味、肉质、果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种子数量10个指标作为评价目标,对河南地区的‘黑柿1号’‘红灯笼’‘火罐柿’‘八月黄’‘方柿’‘次郎’‘阳丰’‘新秋’‘禅寺丸’9个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柿1号’‘红灯笼’和‘火罐柿’3个涩柿品种和‘阳丰’‘次郎’‘新秋’3个甜柿品种综合品质优异,适合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6.
曹州镜面柿是驰名中外的果品,所产柿饼“曹州耿饼”素以质细、味甜、多霜等优点享誉国内外,是山东菏泽地区的特产果品。但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差,病害发生较重,特别是柿炭疽病,一般柿园病果率为 40%- 55%,个别柿园病果率在 70%以上,严重影响镜面柿的产量和品质。鉴于此,我们从 1998年起对柿炭疽病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2000年将柿炭疽病病果率控制在 3%以内。 1.合理施肥灌水,平衡树势 在对柿炭疽病发病情况研究中发现,氮肥使用量大,灌水多,枝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涩柿果实鲜食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涩柿品种,通过对比六倍体和九倍体涩柿的鲜食品质,探讨倍性对柿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柿良种选育和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_2脱涩法,对95个涩柿品种的硬果进行处理,然后对各品种果实的脱涩难度及口感风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筛选易脱涩且口感风味佳的品种,分别对其果实鲜食特性,即表型指标、内在营养指标以及耐储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果实易脱涩的品种68个,较易脱涩的品种21个,难脱涩的品种6个,且不同品种涩柿果实经脱涩后鲜食的口感风味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品种6个,包括3个中国六倍体品种‘三原鸡心黄’‘七月早’‘中柿1号’,以及3个日本九倍体品种‘平核无’‘大平核’和‘刀根早生’。3个九倍体品种的果形指数较小,果型属于扁果形,且其果皮色泽较为亮丽,外观指标整体优于六倍体品种。6个品种果实经脱涩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中柿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等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但其最不易脱涩,且易褐化,耐储性最差。3个九倍体品种在果实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方面显著高于六倍体品种‘三原鸡心黄’和‘七月早’,但其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九倍体品种果实更易脱涩,脱涩后不易褐化,耐储性较好。【结论】不同涩柿品种果实脱涩难度和鲜食风味品质不同,九倍体品种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质及耐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适合作为良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以河南省平顶山和南阳市3~5 a生甜柿‘阳丰’、‘次郎’为调查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甜柿柿果顶腐病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期,病害症状,发病程度,进展速度等及发生情况与温度、水分、树龄、树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顶腐病发生在柿果转色期,‘阳丰’发病较早且发病较重,病情表现差异不大;顶腐病发生情况与树龄、树势、温度、水分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家柿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76份农家柿品种进行表型分析与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状呈现多样性,果实、叶片、枝条等组织器官形态特征均有丰富的变化;数量性状各指标变异系数为0.11~0.88,变异程度较高。对农家柿品种进行数量性状分级:当以单果质量81、123 g为分级点划分时,小果型品种占30%,大果型品种占30%,中果型品种占40%;当以果形指数0.9和1.1为分级点划分时,扁果形品种占30%,圆果形品种占40%,长果形品种占30%。对表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可归纳出综合因子,第1、2、4主成分分别归纳为果实综合因子、叶片综合因子、枝条综合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并可去除特征向量值绝对值在0.50以下的指标,实现指标的优化;对优化的指标进行Q聚类分析,在不同分划线和阈值处,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聚类结果与柿传统形态学分类较相符,并可将金枣柿系列和其它柿品种明显分为两类;R聚类分析则显示较多果实性状聚为一类,枝条、叶片等性状并未有明显规律,但却发现一些与柿营养生长相关的表型性状聚为一类。本研究也初步解决了农家柿品种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和聚类分析,最终确认这76份农家柿品种实际品种数量为68个。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系),根据引种对比试验初选结果,以海拔和品种(系)为因素建立区域试验点,调查、分析小叶病情指数、4年生树坚果指标。结果表明:海拔对引进核桃品种(系)的抗病性无明显规律性影响,品种(系)间抗病性差异与品种(系)亲本种源相关,核桃品种年份间抗病性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气候条件而引起显著差异;4年生树,随着海拔升高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出仁率、三径值、壳厚降低,适生区域范围差异显著。在鄂西地区‘清香’、‘鲁光’、‘元丰’、‘香玲’适宜在海拔600 m以上区域栽培、‘辽宁1号’适宜在海拔600~1100 m之间区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适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区域栽培,适生区域栽培坚果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1级或2级标准,比原产地下降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