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来源于俄罗斯的57份白三叶种质资源和9份国内外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三叶耐酸铝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胚根平均直径。用加权隶属函数方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酸铝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耐酸铝性强的6份种质资源:‘海发’、‘ZXY06P-1927’、‘ZXY06P-1768’、‘ZXY06P-1879’、‘ZXY06P-2029’和‘ZXY06P-2659’。  相似文献   

2.
以来源于俄罗斯的57份白三叶种质资源和9份国内外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铝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白三叶耐酸铝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胚根平均直径。用加权隶属函数方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酸铝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耐酸铝性强的6份种质资源:‘海发’、‘ZXY06P-1927’、‘ZXY06P-1768’、‘ZXY06P-1879’、‘ZXY06P-2029’和‘ZXY06P-2659’。  相似文献   

3.
对11份引自俄罗斯的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材料,在0.3%、0.4%、0.5%NaCl胁迫下,通过存活率、总生物量、叶片伤害率、株高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1份无芒雀麦在0.3%、0.4%、0.5%NaCl胁迫下存活率分别为90%~100%,76.7%~96.7%,67.0%~96.7%;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得出供试材料耐盐性顺序为,ZXY04P-371>ZXY04P-255>ZXY04P-136>ZXY04P-188>ZXY04P-96>ZXY04P-503>ZXY04P-34>ZXY04P-322>ZXY04P-241>ZXY04P-46>ZXY04P-18。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青藏高原(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及新疆)的54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研究。选取了30个形态学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25%~33.89%,平均变异系数为16.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6996~2.5487,平均值为2.2118,揭示了供试的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学变异水平。基于欧式距离对供试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划分为高大、中等、低矮等类型。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较高,能够解释总体变异的76.67%,其中株高、小穗长、颖片长、外稃长、茎长等形态性状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这些性状指标基本上可以揭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形态总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11份无芒雀麦苗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份引自俄罗斯的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材料,在0.3%、0.4%、0.5%NaCl胁迫下,通过存活率、总生物量、叶片伤害率、株高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1份无芒雀麦在0.3%、0.4%、0.5%NaCl胁迫下存活率分别为90%~100%,76.7%~96.7%,67.0%~96.7%;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得出供试材料耐盐性顺序为,ZXY04P-371〉ZXY04P-255〉ZXY04P-136〉ZXY04p-188〉ZXY04P-96〉ZXY04P-503〉ZXY04P-34〉ZXY04P-322〉ZXY04P-241〉ZXY04P—46〉ZXY04P-18。  相似文献   

6.
21份偃麦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21份国外引进的野生偃麦草属种质材料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通过存活率、株高、根茎比、生长胁迫指数和叶片伤害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大,偃麦草属材料除伤害率外,其它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根据综合评价值可知,其耐盐性由强到弱为ZXY03P-388,ZXY03P-349,ZXY03P-433,ZXY04P-210,ZXY04P-257,ZXY04P-77,ZXY03P-463,ZXY03P-480,ZXY04P-25,ZXY03P-368,ZXY03P-491,ZXY04P-176,ZXY04P-29,ZXY04P-490,ZXY04P-6,ZXY03P-444,ZXY04P-103,ZXY03P-318,ZXY03P-271,ZXY03P-289,ZXY04P-157.  相似文献   

7.
以栽培品种川草2号为对照,观测到34份老芒麦野生种质的13个形态和农艺学性状的基本数据,基于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揭示老芒麦各野生种质间的表型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野生种质间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根据聚类结果,供试种质可以划分成3个具有明显形态和农艺性状差异的类群。类群Ⅲ中3份来自新疆的种质和1份来自四川红原的种质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表现,其牧草和种子生产性能远高于其它材料。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本文还对利用野生老芒麦种质进行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猫尾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6份引自俄罗斯的野生猫尾草属(Phleum pratense)材料,在0.3%,0.4%和0.5%NaCl胁迫下,通过株高、存活率、叶片伤害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6份猫尾草属牧草在0.3%,0.4%和0.5%NaCl胁迫下存活率分别为30%~83%,13%~67%和7%~57%。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得出猫尾草耐盐性顺序,ZXY03P-465>ZXY03P-168>ZXY03P-149>ZXY03P-389>ZXY03P-117>ZXY03P-81>ZXY03P-240>ZXY03P-370>ZXY03P-290>ZXY03P-64>ZXY03P-17>ZXY03P-340>ZXY03P-135>ZXY03P-186>ZXY03P-419>ZXY03P-33。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经过0和50mmol·L-1 NaCl处理的66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发芽试验,旨在评价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66份参试白三叶材料各指标性状存在差异,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质间差异较大。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849和0.151。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性位居前十位的种质依次是CF022540CF022469CF022538CF022541惠亚ZXY06P-2659CF022543CF022470CF022508CF022466,除惠亚来源于新西兰外,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PEG渗透胁迫下鸭茅种子萌发特性及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作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对20份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种质进行了萌发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鸭茅种质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0份种质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ZXY04P-148> ZXY04P-239> ZXY04P-189> ZXY03P-69> ZXY03P-22> ZXY04P-89> ZXY04P-22> ZXY04P-226> ZXY03P-191> ZXY03P-173> ZXY04P-207> ZXY04P-101> ZXY04P-75> ZXY04P-155> ZXY04P-4> ZXY03P-227> ZXY04P-57> ZXY03P-122> ZXY04P-136> ZXY04P-201.  相似文献   

11.
偃麦草属植物苗期耐盐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10份自国外引进的野生偃麦草属种质材料在不同梯度NaCl胁迫下,测定存活率、K /Na 、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2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存活率、K /Na 、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生长胁迫指数、相对生长速度6个可以对偃麦草属植物耐盐性进行评价的指标;2)根据耐盐综合评价值(D)得出材料耐盐性排序为ZXY04P-6>ZXY04P-210>ZXY04P-29>ZXY04P-490>ZXY04P-176>ZXY04P-103>ZXY03P-271>ZXY04P-157>ZXY03P-444>ZXY03P-289;3)10个材料的耐盐性预测值(VP)与综合评价值(D)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毛培春  孟林  高洪文  张国芳  田小霞 《草地学报》2011,19(4):619-624,630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引进的20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种质材料,以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值,采用聚类分析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无芒雀麦苗期抗旱性划分成3个级别,其中抗旱性较强的有9份材料,抗旱性较弱有6份材料,抗旱性居中的有5份材料。20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排序结果为ZXY06P-1621抗旱性最强,ZXY05P-1171最弱。不同抗旱级别种质材料的光合特性表现为:随着持续干旱胁迫延续,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复水后迅速上升;而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则呈相反变化趋势,且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变化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居群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对测定的6项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叶绿素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两项指标在热胁迫中的特征向量值均较大,表明这两项指标用于红三叶耐热性鉴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较大。根据筛选的两项生理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12份红三叶材料分为耐热性强、中等、弱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是开展油莎豆遗传育种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4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株高、分蘖数、叶宽、块茎长宽比、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8份油莎豆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8.94%~50.3%),其中与地上草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相关的指标如分蘖数、块茎长宽比、百粒重等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48份油莎豆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5个种质,第Ⅱ类群包含5个种质,第Ⅲ类群包含12个种质,第Ⅳ类群包含16个种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JYD-27,JYD-41,JYD-20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块茎长宽比、百粒重、叶长宽比3个主成分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区域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适应性,本研究在新疆呼图壁试验区,以14份老芒麦为材料,跟踪其株高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速率与试验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统计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和伊犁地区老芒麦的生态幅宽、可塑性强,而阿勒泰和博乐地区种质生态幅相对较窄;按照株高动态变化将14份种质归为早、中、晚期3种生长类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是蜡熟期旗叶至穗基部长度和穗轴第1节间长;聚类分析将14份种质划分成5组,第1组和第3组具有生殖枝长、草层高、叶片长且宽、小穗数多等优良特性。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16%,其中第1主成分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密切,第2主成分与牧草产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生老芒麦的驯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在哈尔滨地区引种的28份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28份籽粒苋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籽粒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花序颜色(1.569) > 茎颜色(1.525) > 茎条纹颜色(1.294) > 花序一级侧枝姿态(1.061) > 叶脉明显程度(1.000) > 叶正面颜色(0.956) > 叶背面颜色(0.906) > 团伞状花簇的密度(0.856) > 叶片先端形状(0.822) > 种子颜色(0.658) > 花序姿态(0.656) > 叶柄花青甙显色(0.628) > 花序花簇类型(0.257);9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以单株干重最大,分别为1.612和34.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与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柄长、主序花序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群各性状中等;第Ⅱ类群综合性状均较好,属于高秆、高产籽粒苋优异材料;第Ⅲ类群茎秆最粗、主花序最长、千粒重最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的优异材料;第Ⅳ类群为矮秆、观赏型籽粒苋特异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048%,其中第1主成分与籽粒苋的干草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种子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本研究对28份籽粒苋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我国籽粒苋种质资源高效利用、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