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等手段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分离纯化出2种化合物。对所获得的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同文献对照的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采用CCK-8方法对双齿围沙蚕浸膏及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别进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从双齿围沙蚕中分离得到2种化合物分别为:胆甾-4烯3α,6β醇(1)和(E)-17-(4,7-dimethyloct-5-en-2-yl)-10,13-dimethyl-2,3,4,7,8,9,10,11,12,13,14,15,16,17-tetra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3-ol(2),且化合物1是首次从沙蚕中分离得到。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测试表明,70%乙醇浸提获得的双齿围沙蚕浸膏及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人胃癌细胞AGS、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卵巢癌细胞SKOV3均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皮杆菌(Dermabactersp)、噬菌蛭弧菌(Bdell ovibro bacteriovorus)和蜂房芽孢杆菌(Bacillus alvei)4株细菌代谢产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的提取物腹腔注射鲫鱼(Carassius auratus),通过测定注射提取物后鲫鱼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吞噬细胞杀菌活性,研究不同代谢产物、不同提取物对鲫鱼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蕈状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谜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和三氯甲烷提取物中;蜂房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石油醚提取物中;而皮杆菌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则集中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中。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追踪分离活性单体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黄、虎杖不同部位的提取物以及各部位之间两两联用时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桡杆菌的效果。抑菌效果是大黄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溶性部位>乙醚萃取部位>石油醚萃取部位;虎杖的乙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溶性部位>石油醚萃取部位;两两联用时,虎杖和大黄的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成份联用、水溶性部位成份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胰蛋白酶对魁蚶蛋白进行不同时间的酶解,比较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选取抑菌活性较好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进行细菌呼吸抑制研究。通过RP-HPLC对该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0.5h所得到的酶解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希瓦氏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希瓦氏菌的HMP途径。RP-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抑菌活性较好的组分。对其中第2组分进行质谱分析得到3个目标多肽,其m/z分别为679、792及905,将这3个目标多肽导入De novo Explorer(TM)Software(AB SCIEX;Version 4.1)进行分析,获得了候选抑菌肽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5.
用95%的乙醇来提取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d)中的化合物,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地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极性段萃取,研究地锦草各极性段二甲基亚砜萃取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鳗弧菌(Vibrisis angnillarumz)4种常见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地锦草各极性段的抑菌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乙酸乙酯、石油醚极性段的抑菌作用最为强烈,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均≥12.5mg/mL;乙酸乙酯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均≥50mg/mL;石油醚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25mg/mL;正丁醇和水极性段对4种菌的MIC均≥50mg/mL。  相似文献   

6.
内在底栖生物用于环境监测、生物修复时,为判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作生物指示物反映环境状况的适宜性,以海沙模拟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境,设计均匀试验并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不同污染水平的重金属-营养盐-石油烃复合污染15 d,研究其SOD活性在有沉积物时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个处理间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差异不显著;重金属、营养盐和石油烃均不能显著影响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和污染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剂量-毒性效应关系;双齿围沙蚕的SOD活性服从Logistic分布,SOD活性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不确定。因此,SOD活性能否用于反映环境条件值得商榷;内在底栖生物用作生物监测/生物修复种时,应慎重使用SOD活性反映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自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底泥和鱼体肠道中筛选无乳链球菌拮抗株。对其中1株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LT3-1进行溶血性、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一步对其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的关系、抑菌物质对温度的耐受性、产酶性能、降解亚硝酸盐性能、药物敏感性、安全性试验、攻毒试验进行研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LT3-1为枯草芽孢杆菌,无溶血性。液体发酵16 h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平均直径为(25.30±0.57) mm。随温度的升高抑菌活性下降,但仍然存在,说明抑菌物质有耐高温特性。枯草芽孢杆菌LT3-1具有水解蛋白、淀粉和纤维素的能力。亚硝酸盐降解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密度为10^5 cfu/mL时,6 h即可将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由2.5 mg/L降至0.03 mg/L,降解率达98.8%( P <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对检测的9种抗生素均敏感,罗非鱼接种密度为10^7 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液200 μL后,仍然存活且未有异常表现。动物攻毒试验表明,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LT3-1菌粉的试验组罗非鱼存活率提高20%,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综上所述,筛选自吉富罗非鱼肠道的枯草芽孢杆菌LT3-1能有效拮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可以作为防治当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良好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带鱼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菌株JFL15与暹罗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8.05%,初步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进行研究发现,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对酶、温度、酸碱度和紫外线均不敏感,且发酵产物储存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在罗非鱼片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测定涂膜抑菌性能、缓释效果来探讨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的抑菌机理并将其应用在罗非鱼片的涂膜保鲜中。实验结果表明,抗菌膜是一种具有缓释效果的保鲜膜,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及鱼片表面其他杂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保鲜剂在40h内可从涂膜中完全释放;与未经涂膜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抗菌膜可以明显控制鱼片细菌总数的增长、维持较低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改善鱼片的感官质量,综合考虑鲜度指标并本着以感官评分为基础的原则,抗菌涂膜处理可以将罗非鱼片的保鲜期延长约5.5d。  相似文献   

10.
地锦草对水产病原菌体外抗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用95%乙醇提取地锦草中的化合物,又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乙醇总提物进行分极性段萃取。探究地锦草各极性段二甲基亚砜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柱状屈挠杆菌、鳗弧菌等4种常见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