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康保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2009和2014年2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解译,获得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以动态度、沙漠化指数、土地重心迁移、转移矩阵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 083.28 hm~2,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均减少,沙漠化指数降低0.003。极重度沙化土地重心向东北迁移19.19 km,重度沙化土地重心仅向东迁移0.57 km。康保县土地沙漠化得到改善,沙漠化程度整体好转。康保县以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为主,半固定沙地和未沙化土地多转变为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动态度为0.47和1.33,面积分别增加2 791.51 hm~2和1 754.73 hm~2。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沙化土地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湖南省沙化土地的成因、状况、程度、危害和发展动态,本文采用GPS、RS、GIS等技术调查分析了湖南省2014年的沙化土地现状和治理情况,并与2009年调查结果相比对,分析了监测间隔期内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湖南省沙化土地总面积58 716.32 hm~2,沙化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通过有效治理,五年来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88 hm~2,固定沙地、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均大幅度减少。局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防沙治沙工作还须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县土地沙化程度演变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若尔盖县土地沙化演变趋势,为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若尔盖县1994,1999,2004,2009年4次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采用生物统计学的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沙化程度的演变动态过程。[结果]1994—2009年,若尔盖县沙地以每年11.08%的速率扩展,2009年沙地面积是1994年的4.5倍;不同沙化程度沙地的年均扩增率依次是:极重度(24.49%)轻度(12.03%)重度(7.80%)中度沙化地(6.68%);沙地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75.69%),土地沙化还处于初始阶段,正是沙化治理的有利时期;经过15年的沙化演变后,不同程度沙化地结构发生变化,岀现中度和重度沙化地比例下降,轻度和极重度沙化地比例上升趋势;1994—1999年,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沙化程度保持稳定的沙地比例分别为61.53%,68.77%和83.06%,在时间系列上逐渐趋向稳定;2004—2009年沙化程度减轻的沙地比例是沙化程度恶化的2.23倍,沙化趋势朝着沙化程度减轻的方向演变;在5年的尺度上,土地沙化演变中存在渐变和跃变过程,由于跃变的存在,意味着非沙化土地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会演变为程度严重的沙化地,同样,程度严重的沙化地在人力的治理下可以跃变为非沙化土地。在近年来加强防沙治沙情况下沙化演变趋势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若尔盖县土地沙化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治沙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结论]若尔盖土地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土地沙化正处在初步阶段,正是治理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4.
以理塘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该区不同沙化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北高原沙化草地上常见植物30科89属174种。包括灌木6科8属15种;草本24科81属159种。(2)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各类沙化土地的植物盖度和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表现为非沙地(对照)轻度沙地中度沙地重度沙地极重度沙地;(3)植物种类数量为中度沙地重度沙地轻度沙地非沙地(对照)极重度沙地;(4)群落优势种数量为中度沙地重度沙地轻度沙地非沙地(对照)极重度沙地(无明显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2014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提取2期沙化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研究区5a沙化土地格局变化,以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以轻度沙化为主,沙化程度总体表现为重度逆转、轻度扩展的趋势,到2014年,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 872.8hm~2,重度向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达0.660 7,中度向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为0.635 2;土地利用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并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夹杂其中,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主要转移类型;沙化区土地利用类型2009年以草地和耕地为主,随着林地出现和面积的不断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区演变最为明显;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中,林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取实测结合TM卫片解译判读,区划图斑进行调查的方法提供沙化土地面积现状及其动态。调查以2004-2014年度沙化土地普查资料做本底,利用近似同期的最新TM影像,对内蒙古翁牛特旗沙化土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翁牛特旗总土地面积为119.02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48.48万hm~2,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73%;在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化土地10.17万hm~2,占沙化土地的20.98%,半固定沙化土地8.83万hm~2,占沙化土地的18.12%,固定沙化土地29.48万hm~2,占沙化土地的60.81%;2004-2014年10年间翁牛特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3.22万hm~2,流动沙地面积减少了22.81万hm~2,半固定沙地减少8.38万hm~2,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7.97万hm~2,这充分说明翁牛特旗土地沙化治理工程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坝上地区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选取研究区2009年和2014年的TM数据,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帮助下,借助景观指数分析法和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坝上沙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为非沙漠化景观和轻度沙漠化景观;2009年到2014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减少;研究区整体被边界割裂的程度加深,中度沙漠化景观的边缘密度减少;非沙漠化景观和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密度较大;极重度沙漠化景观稳定性最差,中度沙漠化景观形状分布最规则,稳定性最高;各景观要素转移趋势为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向轻度沙漠化的转移,重度向中度沙漠化的转移,以及极重度向非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的转移。研究区内非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减轻,土地沙漠化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自1994年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增多等因素,沙地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沙地内部活化严重。沙地吞噬草原,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草原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加快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占牧区6个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15.3%。其中,流动沙地面积13.3万亩,半固定沙地86.9万亩,固定沙地1201.3万亩,露沙地619.7万亩。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650.2万亩。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监测、现地踏查、样地与样线调查、问卷调查,研究了青海省贵南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结果表明:2014年贵南县荒漠化土地面积3 691.81 hm~2,沙化土地面积99 131.41 hm~2,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35 418.62 hm~2;与2009年相比,5年间荒漠化面积净减少1 154.38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516.11 hm~2,重度面积减少786.02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59.88 hm~2;5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 467.52 hm~2,其中中度面积减少768.55 hm~2、重度面积减少601.29 hm~2、极重度面积减少1 301.83 hm~2;5年间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减少5 035.82 hm~2,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态势,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阜蒙县沙化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阜蒙县沙化土地环境,遏制沙化土地蔓延,该文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阜蒙县2009年和2014年沙化土地进行监测,发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和沙化耕地均减少,沙化程度减轻,流动沙地在2014年全部消失;沙化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沙化面积均下降,未利用地在2014年全部消失,沙化草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