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海县引种美国栎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9年3月在东海县李埝憷场营建美国栎属3个种,15个种源(包括柳叶栎9个种源,北方红栎3个种源,红栎3个种源),杂交松(杂种F1代和父本、母本)以及对照树种青冈、麻栎、小叶栎和火炬松等共22个处理的引种试验林。通过1a观测初步结果为:(1)美国栎属树种和种源间的生长和保存率变异极显著。生长量在树种间比较是:柳叶栎〉红栎〉北方红栎〉青冈。在柳叶栎中以9818号生长量最大,9811号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引种美国栎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 1999年 3月在宜兴市林场建立美国栎属 (包括柳叶栎 5个种源、红栎 2个种源 ) ,杂交松(杂种F1代 ,父本、母本 )以及对照树种青冈、麻栎、小叶栎和马尾松等共 14个处理的引种试验林。通过 1a观测 ,其生长和保存率存在显著变异。 (1)美国栎属生长变异极显著 ,树种间比较是柳叶栎 >红栎 >青冈。在柳叶栎中以 9818号最大 ,982 2号最小。红栎种源间无差异。造林成活率由于是采用容器苗造林 ,达 95 0 0 %~ 10 0 0 0 % ,种间和种源间变异不显著。但保存率变异显著 ,以柳叶栎 9816号和青冈最高 ,为 98 0 0 %~ 90 0 0 % ,红栎 982 1号和柳叶栎 982 3号最低 ,为 6 5 70 %~6 5 80 % ,比造林成活率有很大降低。 (2 )杂交松F1代最大 ,父本次之 ,母本最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均不显著 ,一直保持在平均 99 0 0 %  相似文献   

3.
美国栎属种源引种、变异研究:种子及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从美国3个州(宾夕法尼亚、纽约和田纳西州)引进的栎属3个树种北方红栎、柳叶栎和红栎的21个种源进行了两次播种和容器育苗试验。初步掌握了栎属种子砂床播种、芽苗移栽、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对栎属种子的发芽、芽苗和苗木的生长过程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栎属不同树种间和种内种源、家系间在种子体积、千粒重、发芽率、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变异,试验数据表明种子体积北方红栎为大(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大),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千粒重以北方红栎为重(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重),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发芽率为北方红栎最高(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91为100%),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以柳叶栎为高(田纳西州种源9701TN最高),其次是红栎和北方红栎。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种源、家系间种子千粒重与年终苗高生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郊和吴县市林场于1999年3月引进美国桃属2个树种,8个种源(包括柳叶栎6个种源,红栎2个种源),用青冈、麻栎和小叶栎为对是部育大苗。经1a观浊,结果是:柳叶栎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高于红栎。在柳叶栎种源中,以9816,9818号生长量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郊和吴县市林场于 1999年 3月引进美国栎属 2个树种 ,8个种源 (包括柳叶栎 6个种源 ,红栎 2个种源 ) ,用青冈、麻栎和小叶栎为对照 ,进行培育大苗试验。经 1a观测 ,结果是 :柳叶栎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高于红栎。在柳叶栎种源中 ,以 9816 ,9818号生长量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定植在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南京)内的美国栎属3个树种,19个种源、家系(包括柳叶栎9个种源、家系,北方红栎6个家系,红栎4个种源)的2年生幼树进行了年高生长节律和物候期(包括展叶期、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的定期观测(分别每3~15d观测1次)。结果表明:(1)3个树种在南京年高生长节律差异显著。柳叶栎在生长期内抽梢次数较多,在5次以上,基本呈连续生长趋势。生长节律呈快(5月)-慢(6月)-最快  相似文献   

7.
北美栎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系统引种了北美栎属10个树种在江苏育苗、造林。观察记录栎树苗期生长及在不同地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生长,秋季物候及叶色等性状变异,并与江苏乡土栎树麻栎、小叶栎、栓皮树和青冈栎等进行比较。综合生长、适应性及观赏性状指标,初步选择水栎和柳叶栎为优良速生用材观赏树种,南方红栎、红栎和北方红栎为优良秋叶观赏树种。认为江苏地区引种北美栎树应以分布于气候较相似的美国东南部亚热带的水栎、柳叶栎和南方红栎等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8.
从柳叶栎原产地美国宾夕法尼亚、田纳西、阿肯色和路易斯安娜等4个州引进9个柳叶栎种源,于1999年分别在江苏东海县、宜兴市等地进行造林试验,对试验林进行了8 a观测,调查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3 a时保存率,测定了树高、地径、幅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间生长有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8.26%~11.42%,14.14%~18.9%和5.9%~13.6%。1~8 a时,柳叶栎种源的树高和地径年际间相关显著,具有早期选择潜力。按综合指数评定法,初选出9818号和9817号2个综合性状表现好的优良种源,其树高和地径比参试种源平均值增加10.6%和13.9%。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全国青冈栎种源在湖南的生长表现,为青冈栎种源选择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条播的方式对全国32个青冈栎种源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以青冈栎1年生种源苗为观测对象,每个种源号观测30株/重复,3次重复,共90株苗。观测调查指标包括苗高和地径。实验结果:(1)青冈栎1年生32个种源苗之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2)青冈栎1年生32个种源苗之间,苗高最高值43.82 cm(11号)比最低值17.86 cm(29号)高出145.35%,地径最高值4.16 mm(11号)比最低值2.14 mm(31号)高出94.39%。(3)经过综合筛选,得出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优的种源为20号(广西阳朔白沟5号)和11号(广西阳朔白沟1号);苗高和地径生长表现最慢种源为29号(平江石栎)和31号(江西2号)。青冈栎种源不同,在湖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表现不同;20号(广西阳朔白沟5号)和11号(广西阳朔白沟1号)种源生长表现最优,是适合在湖南生长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南京老山林场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林在10a生时(1991年)开始感染松枯梢病和松针褐斑病,病情日趋严重,在13a生(1994年)和15a生(1996年)时两次重复测定感病和生长变异,火炬松不同种源感病和生长变异均极显著,两者间及年度间相关极显著。按照选择指数的大小选出抗病、生长优良种源4个即9号(佛罗里达·纳索),10号(路易斯安那·利文斯通),12号(阿拉巴马·埃尔卡拉)和19号(佐治亚·爱克特),其选择指数比平均值大21.43%~48.10%,感病指数低33.71%~49.53%,树高大7.32%~13.52%,胸径大7.50%~17.19%。同时选出两年重复测定均优良的单株40多株(占总株数6.7%左右,其中优良种源占50%),其感病级别0~Ⅰ级,生长量比平均值大10%以上。湿地松种源间感病变异不显著,生长虽然有一定变异,但两者相关不显著。选择主要在个体间进行。已选出并经两年重复测定均优良的单株20多株(占总株数3.3%左右),其感病级别为0~Ⅰ级,生长量比平均值大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兴凯湖松1年生高生长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兴凯湖松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2.5%~24.9%之间,平均值为23.5%;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鸡东、密山种源高生长较快,鸡西种源高生长最差,鸡东种源生长量较鸡西种源快10.4%。49个家系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密山3号家系同生长最慢的鸡西18号家系相比快62.0%。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3.7%~34.3%之间,平均值为20.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班克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在北美引种了24个种源的班克松种子,二年苗期试验结果;班克松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抗性、针叶、种子千粒重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揭示出生长性状随纬度、经度而递减的渐变模式;初步选择出14#、16#、11#为吉林省中、东部造林最佳种源,其高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14.7%、13.7%、10.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班克松原产地(北美)划分出4个种源区,其中1号种源区为吉林省引种最佳种源区。  相似文献   

13.
4种中美洲热带松台库努曼松、马克西姆松、墨西哥松和卵果松于1992年在广西、广东和福建的引种试验表明,它们的早期表现是成功的。18个月生时的总平均树高依次为1.62、1.37、1.33和1.51m,分别为对照湿地松树高1.26m的128%、108%、105%和12O%;在福建岩溪林场,这4种热带松树高分别为当地马尾松平均高0.75m的209%、162%、181%和212%。21个种源分别树种的方差分析表明,各自的种源间在高生长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源内个体间的变异范围较大,不同种源的个体变异幅度为8.8%~39.9%。  相似文献   

14.
广西红锥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对红锥3个试验点5个种源3年生幼林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红锥幼林各试点间和各种源间的差异极显著;经比较各试点的苗期生长,苗平均高都以红锥1号和红锥2号种为最好;3年生红锥幼林树高,地径生长以红锥1号和2号种源为最好,红锥3号种源最差,其中最好的1号,2号种源的树高和地径分别为最差的3号种源的130%,122%和128%,119%。  相似文献   

15.
7种国外栎树引种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0年和2001年从北美引进南方红栎、北方大果栎、水栎、柱栎、黑栎、北美白栎和英国栎等7个树种,15个种源在江苏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发芽时间、场圃发芽率、苗高、地径生长性状有明显变异。种子发芽时间柱栎、黑栎依阿华和密苏里种源最早;其次为北方大果栎伊利诺斯种源、南方红栎阿肯色种源、黑栎安大略种源,水栎各种源发芽均迟。总出苗率以黑栎密苏里种源最高(达83.3%),水栎得克萨斯种源和北方栎蒙大纳种源较低(仅为15.7%和20.0%)。1年生苗高生长量以英国栎最大,其次是南方红栎、北方大果栎和水栎,黑栎和北美白栎生长量最小。同时,还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树种苗高季节生长节律。  相似文献   

16.
巴哈马加勒比松种源选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早晚期生长相关显著,表现最优的7号种源与最差的1号种源相比,其树高和胸径在分别大20.09%和20.78%,巴哈马加勒比松的生长优于马尾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相似文献   

17.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潘志刚 《林业科学》2000,36(Z1):70-79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 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原”。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8.
马褂木地理种源试验苗期及幼林生长测定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试验为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第一期工程(NAP)之科研推广计划中的阔叶树试验内容。报告对木兰科鹅掌揪属的2个种和1个人工杂交种即鹅掌揪(马褂木)、 北美鹅掌揪、杂交马褂木共17个种源进行了育苗试验,20个种源进行了造林试验。对1年生苗高生长及造林后1、2年生的树高及年度高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对各种源苗期、1年生、2年生幼林高生长进行了对比及方差分析。测定结果初步表明各种源间的高生长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亚热带地区太湖丘陵地引种美国红栎、南方红栎、北方红栎、柳叶栎、水栎的试验测定表明,上述国外栎树均能适应无锡气候,安全越冬、越夏,并正常生长发育,幼龄期尚未见明显病虫危害。3~5年生年均生长量为水栎>柳叶栎>南方红栎>红栎>北方红栎。秋叶变色期红栎最早,且红叶持续时间最长,柳叶栎变色较迟;水栎为半常绿型变色树种。从幼龄生长表现看,可选水栎、柳叶栎为丘陵地或低湿地优良景观用材树种,选红栎、南方红栎为城镇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在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中扩大应用。北方红栎目前表现较差,尚待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种源苗期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是我国亚热带最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分布遍及南方15个省(区),面积达200万km2。马尾松种源间在生长、干形、形态、适应性等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但关于马尾松种源抗寒性研究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马尾松种源抗寒性能差异,了解低纬度优良种源北移的范围和极限,为不同生态区筛选适生优质种源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993年底在马尾松全分布区内按经纬跨度,采集10个具代表性种源(其中5个种源共含31个家系)种子,1994年分别在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