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快速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进行溯源,求得污染物的排放位置、排放量及排放时间,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Bayesian)和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MCMC)的污染源信息反演算法。基于Bayesian-MCMC方法可在已知污染源先验信息的基础上,构造似然函数,求得污染源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进而将溯源问题转化为对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的抽样问题。在抽样方法上本文选用M-H采样方法及GIBBS采样方法并加以改进、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对突发点源岸边污染物瞬时排放事件进行溯源,其计算结果接近于真实值,能够有效地解决点源岸边污染物瞬时排放的溯源问题。且改进的M-H采样方法可以有效加快迭代时的收敛速度,使待反演参数的抽样值更快地趋近于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出一种适用于河流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的污染扩散模型,采用六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模型数值求解。结合实例,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定量模拟了河流下游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行评价,最后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实时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里下河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模拟了盐城蟒蛇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污染物运移过程。定量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不同引排水流量及其不同供水口门对污染物下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洋港排水流量对污染团在河网中迁移的影响为主要控制因素。模拟结果可为盐城蟒蛇河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面二维高精度水质输移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平面二维三角形网格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水质输移数学模型,并用具有解析解的对流输移经典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守恒性好,精度高等优点。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钱塘江河口上游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动态模拟,对突发事故的影响范围、程度、时间作出了定量预报,评估了突发事故对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为钱塘江河口上游水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北方干旱地区水库承担供水、灌溉、防洪及生态调节等多项功能,故进行水库突发污染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汾河水库为载体,结合水库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考虑事件源、排放入口及风的影响,研究不同情景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以及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由风向决定,扩散速率由风速决定,污染物扩散面积、超标面积与风速近似服从线性关系;污染物扩散面积在东侧排放口处最大,北部上游入口大于西部涧河入口;建立汾河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估表可对水库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6.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对于预防流域水污染、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入河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分析是排污口设置论证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MIKE-21模型,建立了荆州中环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所在长江河段二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扩散模型,模拟污水中COD、BOD5、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在长江河段中的迁移和扩散情况,分析污水排放对长江水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MIKE-21模型对入河污染物的扩散过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成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排污口污水排放对所在江段的水质影响情况,可作为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点源污染控制能力的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愈发明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全球水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其主要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大量氮磷污染物排放进入江河湖泊,导致了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因此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人工湿地是治理该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对于土地资源受限的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来说人工湿地的建设成本过高,因此要充分考虑排水沟塘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事故频发,及时获得污染源的相关参数对开展应急处理具有巨大的帮助。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维瞬时点源参数反演的新方法,并通过一个假想算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首先利用二维瞬时点源的解析解产生假想算例的观测数据,然后采用提出的方法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出了污染物排放位置及时间、排放强度、纵向离散系数等参数。对不同级别的观测数据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同时也探究了监测点个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对二维瞬时点源的源项参数和关键水动力参数进行反演;反演结果受观测数据误差影响较小;观测数据的数量也对反演结果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该方法可以在实际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田尾水污染治理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尾水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污染成为灌区河流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来源,所携带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输出途径多样,严重威胁河流水体健康。在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田尾水产生过程、管理控制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法等治理策略研究作出综述并评述其优缺点与发展趋势,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点源污染物的排放比较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三峡库区点源污染排放情况,分析1997~2010年三峡库区排放的点源营养盐变化规律,建立三峡库区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并预测2020年三峡库区点源氮、磷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污废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其中2008年生活污水排量是2003年水库蓄水之初的2.39倍;污废水中生活污水比例由2003年40.54 %增加到2010年的66.58 %,工业废水所占比例相应降低。点源营养盐排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 99%的置信度上,氮、磷模型的R2值分别达到0.832及0.82,以此模型预测 2020年三峡库区点源氮、磷排放量分别达63244.49 t和10436.2 t。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库区内点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是重庆主城区,点源污染控制目标是库区城市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各市环境监测站2006-2008年的例行监测数据对如泰运河的水环境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测算污染物入河总量并分析污染结构特征。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如皋单元和如东单元的水环境容量,建立控制断面(行政交界断面与入海断面)水质与上游各污染源排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各种污染控制方案。结果表明:如泰运河流经的集镇中,如东的马塘和掘港2个集镇的河段水质较差,污染源结构表明如东单元工业源比重较如皋偏大,约为如皋的1.5倍。如皋单元的总量控制值:COD为8 016 t/a,NH3-N为532 t/a,TP为87 t/a;如东单元的总量控制值:COD为9 268 t/a,NH3-N为547 t/a,TP为77 t/a。当将城市生活污染源接管率提高到60%,原直排工业污染源均按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放,未达标排放的企业全部接管,并对污水厂增加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后,控制断面的所有污染因子方能达标。  相似文献   

12.
供水流程中的摇蚊污染影响水厂生产和自来水水质,S市水厂进行的摇蚊污染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污染水厂的摇蚊优势种是花翅摇蚊,水厂孳生的摇蚊来源于进厂原水,摇蚊主要孳生分布在水厂沉淀池。水厂沉淀池形成摇蚊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原水的悬浮物和丰富的藻类,沉淀池的温度、溶解氧、pH值,摇蚊幼虫对氯离子和混凝剂浓度的较强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根据10年来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关数据,回归了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现负相关。并从投资层面分析了我国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应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大废水治理投资,只有保证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持续增加,工业废水的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非点源污染负荷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而农业生产活动又是最大的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控制非点源污染要比控制点源污染困难得多.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能够降低水体的功能、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饮用水源、造成建筑物和财产的直接损失.为此,针对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为积极地开展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王滩水库2008年列为南宁市水源地,2010年在6个监测断面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进行水质监测,水库水中的总磷、总氮超标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库区工业废水渗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区和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旅游污染、库岸垃圾污染以及相关管理措施欠完善等原因导致的。为确保大王滩水库饮用水水质,提出做好水源地隔离防护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措施,重点进行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旅游污染、库岸垃圾污染整治,以保护好大王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在缺资料地区面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缺资料地区面源污染精确定量评估问题,以期为缺资料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降雨和地形影响的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并通过借助ArcGIS和等标污染负荷法,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城镇地表径流、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6大污染源和TN、TP 2大污染物对渠县境内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估算。【结果】研究区主要污染为面源污染;其TN、TP输出负荷分别为503.84、53.85 t/a,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居民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来源占总污染的49.39%;涌兴镇、三汇镇为研究区重点治理乡镇。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验证结果显示TN、TP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87%和13.86%,模型结果验证良好。【结论】改进后的模型适用于缺资料地区面源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不断完善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进一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对TMDL计划进行了介绍,并在治理思路、总量分配方法及总量分配公平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与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吸收其有益的思路和措施。通过比较得出:①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和TMDL计划在思路上是一致的,但在总量分配及分配的公平性、水质目标可达性的保证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②TMDL计划中的诸多措施可为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所吸收借鉴,并以此为基础对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诸多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苏北平原河网水文地理特性,建立了污染负荷控制的计算模型,对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涉及区域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并结合排污量计算出河道污染物削减量或剩余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污染负荷控制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沿线主要河段的水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要求,但也应注意到点源污染相对较集中,这会造成支流某些纳污河段容易出现水质超标,而利用清水通道加大调水量可以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9.
山口岩水库是萍乡市极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但自2012年建成蓄水以来,已先后四次发生不同程度的锰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供水安全。通过近五年来水逐月水质监测结果、逐日降雨量、逐日气温、逐日水位等相关数据,结合历次锰超标应急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表层水体锰超标主要来源于坝址附近深处,少量来源于降水汇流的面源污染,低气温、低水位伴随降雪等极端天气很可能导致山口岩水库表层锰超标;水库水体锰超标初期常伴随着铁含量上升、溶解氧短时间内异常下降等特征。相关研究可为山口岩水库的锰超标污染问题防治与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成果可为山口岩水库锰污染防控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理制定管理策略改善灌溉水质。【方法】以黑龙江省2017年5—8月295个测点的16项水质监测指标为基础,以《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GB 3838—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为依据进行等级分类,采用Office以及ArcGIS软件分析了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指地表水)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黑龙江省灌溉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类(BOD5、COD和高锰酸盐指数)和面源污染类(氨氮、TN和TP)指标,其中仅有60.9%~76.7%和68.6%~78.3%测点的灌溉水质中COD和高锰酸盐指数能够达到III类标准以上;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表现较差,且TN和TP指标的超标问题较为严重;②时间变化方面,随着生育季的进行,有机物和面源污染类指标的劣类水测点均呈现逐渐增多趋势,且这一现象在TN和TP指标上表现更为明显;③空间变化方面,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和七台河市,涉及的灌区主要包括鹤立河灌区、金沙灌区、三合灌区、孟家岗灌区和万家灌区。【结论】黑龙江省灌溉水质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类指标影响,且以TN、TP为主。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是改善黑龙江省灌溉水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