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为探讨以鼓粒速率作为大豆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盆栽试验,先以汾豆65和中作3088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设置干旱胁迫(短期)和正常灌水(对照)处理,测定大豆荚果厚度变化,并用新建的方法对7个大豆材料的鼓粒期耐旱性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遭遇短期干旱胁迫,处理期鼓粒速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滞,复水后出现快速鼓粒现象(补偿效应),但后续鼓粒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中作3088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优于汾豆65。在同等鉴定条件下,耐旱性较好的大豆材料表现为延迟萎蔫、胁迫期鼓粒速率较高、复水后鼓粒速率能较好恢复等特征。通过平均抗旱系数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鲁96150、邯豆5号和秦豆11号鼓粒期耐旱性较强,中黄35和秦豆8号鼓粒期耐旱性一般,而汾豆65和中黄30鼓粒期耐旱性较弱。综上所述,大豆受旱后以荚果厚度表示的鼓粒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大豆鼓粒期耐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耐旱性品种比非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2个不同耐旱性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花荚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活性。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干旱胁迫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阐明了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叶片、豆荚的影响,并分析干旱胁迫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为干旱胁迫下大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6-6398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与膜质过氧化的关系以及保护酶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仍略高于对照。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结论]为大豆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是影响我国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影响因素之一,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文章从干旱对大豆的叶水势和光合作用两方面阐述近年来的专家们在干旱对大豆的胁迫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以后的大豆的干旱胁迫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可知,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d和第3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仍略高于对照,维持较高水平。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桃(Prunus persica L.)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pCuZnSOD)在植物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pCuZnSOD基因转入大豆品种中黄13中。Southern印迹分析证实PpCuZnSOD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中PpCuZnSOD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用15%PEG4000模拟干旱胁迫时,转基因大豆种子萌发率与主根长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在干旱10 d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较少。活性氧(ROS)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活性氧少于非转基因植株。复水后4 d,转基因大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这些结果表明,PpCuZnSOD能提高大豆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苗期植株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地方品种的苗期植株形态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4个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设置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3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地方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幼苗植株形态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地方品种幼苗植株形态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不同玉米地方品种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玉米地方品种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耐干旱胁迫能力,不同地方品种的同一形态性状和同一地方品种的不同形态性状的干旱胁迫指数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干旱胁迫下4个地方品种的植株形态效应,品种C是耐旱性强的玉米地方品种,可作为耐旱种质加以利用,地方品种A和D的耐干旱胁迫能力较强,而地方品种B则对干旱敏感。此外,我国丰富的玉米地方种质为杂交种耐旱特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下长豇豆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品种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个不同耐旱性长豇豆品种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豇豆的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并增加叶片质膜的透性;干旱胁迫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 Fv/Fm,φPSⅡ和qP)的变化与豇豆品种耐旱性相一致。认为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便,稳定性好,可作为长豇豆品种耐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D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豆品种东农49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D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DA-6浸种降低了大豆苗期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DA-6浸种可提高大豆苗期叶片的抗逆性。其中,160~320mg·L-1的DA-6浸种处理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旱性不同的12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电导率进行了测定。试验证明,不同大豆品种受到干旱胁迫时它们的相对电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即抗旱性强的品种其相对电导率低,抗旱性弱的品种相对电导率高。联系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得出相对电导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宋伟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2-12574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春大豆苗期抗旱类型,筛选抗旱资源,为黑龙江省选育抗旱春大豆品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干旱反复法对黑龙江省78份春大豆材料进行干旱胁迫,采用盆栽试验,每盆(50em×30cm)保苗10株,每处理3次重复,对照土壤含水量为80%,在大豆3初复叶时进行胁迫,通过调查幼苗的存活率确定不同材料的抗旱类型。[结果]78份供试材料中,抗线号、龙字号、大豆品种和黑河号品种抗旱和不抗旱类型分布比例相差不大,而黑农号大豆品种全部属于抗旱型材料,合丰号和绥农号大豆品种抗旱类型居多,垦丰号和垦豆号品种全部属于非抗旱类型。[结论]耐旱品种有抗线5号、黑农51、黑农52、黑农60、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龙青大豆1号、龙黑大豆1号、合丰48、合丰50、合丰51、合农62、绥农28、绥农30、垦丰7;较耐旱品种有抗线4、抗线6、抗线7、黑河43、黑河50、黑河51、黑河53、黑农38、黑农44、黑农48、黑农62、黑农64、黑农65、龙小粒豆1号、合丰35、合丰56、新合丰25、绥农15、垦丰11。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现存的大豆资源 (包括中间材料 ) ,对抗旱基因筛选 ,选出十一份较好的材料 ,进行二年 (1 997、 1 998)水旱两地试验 ,在营养生长期测定“电导率、渗透势、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及水份饱和亏”等生理指标 ,并对生育期、株高、株荚数、百粒重、产量等性状作综合分析。同时利用抗旱指数 (DI)对大豆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 ,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理抗旱性对后期各产量性状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都对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山西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包括野生大豆考察和搜集。考察了山西省7个地区51个县市,搜集到野生大豆542份,均编目入国家品种资源库。栽培大豆经征集、观察、记载、整理、保存、编目入库2 272份,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经品质、抗逆性、抗病性鉴定,筛选出许多优异资源,如脂肪含量高达23%~24%,蛋白质含量45%~48%;耐旱、耐盐、耐酸雨;抗大豆花叶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通过大豆品种资源的种内和种间杂交,探讨了其遗传变异规律,创造出84个栽培大豆新品系,其中,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的8个新品系,被国内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利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野生大豆创新出110个中间材料,可作饲草在汾河两岸种植,也可作纳豆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谷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主要因素,谷子(Setaria italica)是抗旱性作物,但受旱后生长、生理和生产均受影响。文章综述谷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从谷子抗旱性鉴定时期及方法、干旱胁迫对谷子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化学制剂对提高谷子抗旱性作用三方面开展论述,介绍目前抗旱性鉴定研究现状,明确干旱胁迫下谷子形态、生理、生化方面变化趋势,分析该领域存在问题,为今后谷子抗旱性鉴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