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65份自育的大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类群划分。利用26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聚类方法进行大白菜自交系的组群划分研究。SSR标记多样性分析表明,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1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913 5,说明供试材料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聚类将65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种质资源内在基因组的多样性,可以将系谱来源相同的材料聚类在同一类群,对于杂种优势预测和亲本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60个核心SSR标记分析了68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糯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0个核心SSR标记在68份糯玉米自交系中检测出414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3~13个,平均为6.9个;基因多样性变幅为0.4982~0.9124,平均为0.7603; SSR标记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4630~0.8515之间,平均为0.714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800~0.9600,平均为0.7402;利用UPGMA聚类分析法,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大类群,分别为JS0381类群、衡白522类群、S181类群、通系5类群和中间类群;划分结果基本符合自交系的来源情况。68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亲缘关系较远,作为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60个核心SSR标记的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个核心SSR标记分析了68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糯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0个核心SSR标记在68份糯玉米自交系中检测出414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3~13个,平均为6.9个;基因多样性变幅为0.4982~0.9124,平均为0.7603; SSR标记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4630~0.8515之间,平均为0.714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1800~0.9600,平均为0.7402;利用UPGMA聚类分析法,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大类群,分别为JS0381类群、衡白522类群、S181类群、通系5类群和中间类群;划分结果基本符合自交系的来源情况。68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亲缘关系较远,作为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32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2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用91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63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6个,平均为6.92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介于0.34~0.91之间,平均为0.72;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57~0.92,平均为0.78。利用UPGMA聚类分析法,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中玉04类群和混合类群,划分结果基本符合自交系的来源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113对多态性SSR引物研究了来源于8个基础材料的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分属6个杂种优势类群的20个普通玉米骨干自交系的种质关系。在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01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068~0.21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7。利用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46个供试自交系分为爆裂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两大类;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8个类群,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以往研究和育种实践相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可以用于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同类群爆裂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9~0.672,应根据两类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对爆裂玉米自交系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群改良。  相似文献   

6.
基于玉米DUS测试指南中的39个基本性状,对100份黄淮海地区测试玉米自交系和9份代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分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09份玉米自交系各性状总体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为5.026,变幅为1~9;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919,变幅为1.000~6.053;平均Shannon指数为1.133,变幅为0.000~1.928。支持根显色强度(Chr.22)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花丝显色强度(Chr.9),第一叶顶端性状(Chr.1)遗传多样性最低,有48.72%的性状有效等位变异数大于2.919,61.54%的性状Shannon指数大于1.13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遗传背景相对较丰富,将109份材料聚成5类,除D类群包含9份自交系,数量最少外,其余4个类群包含自交系数量基本相同,D类群在其他各类群中遗传相似系数占比较少。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200~0.665,其中,D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大(0.665),其次是D类群与C类群(0.586);C类群与B类群的遗传距离最小(0.200),其次...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标记对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杂种优势类划分。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46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这46对引物共扩增出190条具有遗传多态性的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监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变化范围为2~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91~0.861之间,平均为0.623。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93~0.521,平均为0.34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喀斯特山区地方玉米种质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存在异质性,是温带玉米育种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10个表型性状及其筛选获得的28对SSR引物,对74份江西黑芝麻地方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4071~2.0453,变异系数范围为8.56%~40.64%;非主产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高于主产区种质的;聚类分析将74份黑芝麻种质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属于矮秆高油型种质资源,类群Ⅱ属于高油高蛋白的优异种质,类群Ⅲ属于每蒴多粒特异种质,类群Ⅳ属于高秆高蛋白的特异种质;28对SSR引物共扩增DNA条带26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2条,多态性比率为83.77%;基于SSR的74份黑芝麻地方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01~0.9238,平均0.7042;非主产区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较主产区种质更丰富;基于SSR的聚类分析发现,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种质多数交错聚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距离无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基于10个表型性状及其筛选获得的28对SSR引物,对74份江西黑芝麻地方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4071~2.0453,变异系数范围为8.56%~40.64%;非主产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高于主产区种质的;聚类分析将74份黑芝麻种质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属于矮秆高油型种质资源,类群Ⅱ属于高油高蛋白的优异种质,类群Ⅲ属于每蒴多粒特异种质,类群Ⅳ属于高秆高蛋白的特异种质;28对SSR引物共扩增DNA条带26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22条,多态性比率为83.77%;基于SSR的74份黑芝麻地方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01~0.9238,平均0.7042;非主产区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较主产区种质更丰富;基于SSR的聚类分析发现,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种质多数交错聚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距离无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标记分析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取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均清晰稳定。利用80对SSR引物在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0~0.83,平均为0.53。其PIC为0.4~0.8,以0.6~0.7的标记数为最多,占标记总数的20.96%。本试验结果说明爆裂玉米种质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根据SSR数据,计算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供试自交系遗传距离(GD)为0.095~0.931,平均为0.512。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5为标准,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SRAP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随机挑选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法(GriffingⅡ)组配成66个组合,考察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SRAP标记将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712处分为5类,春性材料分布在第Ⅰ、Ⅲ、Ⅴ类,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Ⅱ、Ⅳ类,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也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春性×春性,冬性×冬性)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利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有可能用于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36个甘蔗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45.9条、多态率为61.50%,遗传相似系数在0.6578~0.8762之间、平均为0.745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6个引进品种为同一大类,而当地亲本材料粤农73-204独立成另一大类,说明粤农73-204与引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36个引进品种可进一步分为3类,相同系列的品种大多数能归为同一类,可见相同区域、相同机构选育的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大部分能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6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70。指出加强引进品种的研究利用是促进我国甘蔗育种发展、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不同品系种子特征特性比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个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不同品系种子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草不同品系间在种子大小、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利用ISSR标记对甘草8个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甘草不同品系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共扩增出42条不同的产物,其中多态性片段34条(占80.95%),并发现了2条特异性带。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9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2对引物在35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5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变异3~8个,平均4.4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307~0.881,平均0.6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研究结果为山西省玉米进一步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甘薯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5份美国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品系及另外作为对照的47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ISSR分析,利用NTSYS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有73条呈现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3.6%;25份美国甘薯育种材料与对照种质资源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是0.74.表明美国甘薯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可将其中的6-3-1、6-8-7等品系应用于国内甘薯育种中,以扩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四川育成小麦品种的SSR遗传多态性及系谱关系(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小麦染色体上的60 SSR标记,对来自四川3个不同单位近30年育成的4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0个SSR位点中共检测到118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1~5个,平均为1.08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从1980年以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育成小麦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以B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最高,D染色体组最低。通过UPGMA聚类,可以把47个品种分为3个松散的群,在每一个群内,很多品种都来自于同一个育种单位,与系谱来源一致。这些结果表明由于不同育种单位采用相似遗传特性的育种亲本,四川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种质资源的创新和遗传多样性拓宽是今后小麦育种和小麦生产成效的前提。比较而言,推广面积大的品种相互之间遗传多样性较大,归于不同的类群,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遗传结构分析能够提供个体的血统来源及其组成信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关系分析工具。研究选取位于白菜10个染色体上的13对SSR 引物,对不同来源的58份大白菜和33份白菜DH系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13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为3.31。多态性条带频率平均为0.30,反映位点多态性水平的PIC值的变幅为0.40~0.71,平均为0.55。根据基于模型的结构分析结果,将91份DH系分成6个群体,4个大白菜群体和2个白菜群体。分析提供了每份材料来源于不同群体的遗传组成比例,发现除各个大白菜群体之间和各个白菜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之外,也存在大白菜群体和白菜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6个群体与材料的来源地、抗热性和品种类型等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9个果蔗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为果蔗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个SSR分子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来自4个省份的9个果蔗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NTSYS-pc 2.11计算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结果】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4条带,多态性比例为75.99%,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31条带,平均为9.71条。其中,17对引物含有9个果蔗品种(系)的44个特征位点,仅有5对引物鉴别能力最强,单个引物即可将其完全区分开。选择多态性高、鉴别力强且含有品种(系)特征位点的3对引物(SMC36BUQ、SMC597CS和SMC851MS)构建了9份果蔗品种(系)基于44个位点的DNA指纹图谱。9份果蔗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90,平均为0.77。UPGMA聚类结果显示,9个果蔗材料可分为三大类群,且与材料来源地无直接关系。【结论】9个果蔗品种(系)间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在育种中应加大果蔗亲本遗传背景的差异,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心抗根肿病甲型"两用系"和桔红心自交系LH为试材,通过杂交、回交和系内交等方法研究了桔红心与普通心的遗传关系、桔红心自交系抗性和育性的基因型。试验结果表明:桔红心对普通心表现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桔红心自交系的抗性和育性基因型分别为rr和msms;提出了桔红心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的两种转育模式,其中系内交模式比回交模式提前一代得到新的不育系;在第二代筛选桔红心性状时,对子叶法、球心色法和花色法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子叶法不但在幼苗期就可以筛选到桔红心性状,而且抗性调查和育性鉴定的群体最小,是三种方法中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