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小型麦稻收割机具有割茬低、收割净、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与8.8~11千瓦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每小时可收割0.4~0.59公顷麦稻,在农机市场上深受个体农户青睐。一、小型收割机的使用小型收割机型号多,如4GL-100、120、130、140和160型。其构造由收割台、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组成(如图所示),配套动力为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该机收割作业时,机手驾机随着机组前进,分禾器插入田间生长的作物,经拨禾装置把割台前方的作物拨向切割器,被切割的作物在扶禾器和运动惯性作用下,以直立  相似文献   

2.
胡麻是山西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解决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作物,但胡麻的脱粒机械在市场上却是空白。针对这一现状,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根据胡麻、莜麦等小杂粮的生长特点,新研制开发出5TF—45型谷黍杂粮脱粒机,不仅解决了晋北小杂粮区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开发胡麻的秸秆纤维粗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论述5TF—45型脱粒机的特点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4.
胡麻品种     
《作物杂志》1987,3(3):39
胡麻新亚1号(7631)该品种是新疆衣科院拜城试验站,以甘亚4号作母本,姜国胡麻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油用型杂交种。已获得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为新亚1号,正在新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胡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态生物型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将来自中国主要胡麻产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的17个枯萎病菌株划分4个酯酶型,同时对部分菌株采用人工室内接种同一胡麻材料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考察菌株问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同一地区的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菌株问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胡麻新品种内亚油1号和内亚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麻即油用型亚麻,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冷凉、干旱地区的食用油源作物。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胡麻品种油脂中均含有较多的亚麻酸,因此胡麻油也是工业用的干性油。新品种内亚7号是高亚麻酸含量的胡麻品种,而内亚油1号则是高亚油酸含量、低亚麻酸含量的新型胡麻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4种不同前茬耕地上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分析其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胡麻合理接茬复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使胡麻不同生长期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生理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与不倒茬(T0)相比,4种前茬作物对胡麻不同生长期干物质量积累都有增加作用,其中豆茬(T3)处理胡麻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荞麦茬(T2)、谷茬(T1)对胡麻工艺长度和株高影响较大,豆茬(T3)、荞麦茬(T2)对单株有效蒴果数和千粒重影响大于其他几种茬口。与T0相比,4种茬口使胡麻子粒中硬脂酸含量都有所提高,对胡麻含油率、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等品质性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与T0相比,豆茬是最优前茬,荞麦茬、谷茬次之,薯茬最差。  相似文献   

8.
胡麻是朔州市朔城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山区、旱作区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了旱地胡麻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当地农户科学种植,通过使用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带动周边农户油料均衡增产,推进朔城区胡麻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全面提升胡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胡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胡麻油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长期以来,粗放的栽培技术、落后的管理措施等导致胡麻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胡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介绍了胡麻的应用价值和栽培特性,重点阐述了胡麻的适时播种、平衡施肥、间套作以及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探讨了目前中国胡麻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快速推进胡麻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喷施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亚10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盛花期和青果期两次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对胡麻子粒硒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富硒胡麻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供试硒肥有机硒含量6g/L,共设置6个硒肥剂量,分别是1 500mL/hm 2(T1)、3 000mL/hm 2(T2)、4 500mL/hm 2(T3)、6 000mL/hm 2(T4)、7 500mL/hm 2(T5)和清水对照(T0)。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且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中的硒含量逐步增加,T5处理胡麻子粒中硒含量最高,达0.507mg/kg,是对照组胡麻含硒量的18.1倍。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胡麻产量,具体表现是随着硒肥喷施量的增加,胡麻子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小,T4处理产量最高,达858.2kg/hm 2,比对照增产9.5%。结论喷施合适剂量的硒肥可以提高胡麻子粒硒含量和产量,且对胡麻品质影响较小。综合分析,以有机硒含量6g/L的硒肥在盛花期和青果期进行两次喷施,6 000mL/hm 2为胡麻叶面喷施硒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作物学报》2011,37(4):635-640
选取18个中国品种和67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亚麻材料(包括油用亚麻,农家种和野生种),采用7对引物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分析, 获得16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24条带。利用NTSYS 2.1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聚类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85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53处分为4类,可以将栽培种和3个野生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67处可以将纤维亚麻划为1类,而绝大多数油用亚麻分成4类,油用亚麻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纤维亚麻;国产纤维亚麻中黑字号品种相似度极高,遗传背景狭窄,而双字号品种多样性稍好。还证明Linum bienne与亚麻栽培种(Linum usitatissimum L.)关系密切,并支持纤维亚麻来自油用亚麻的假说。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张掖市内不同作物中的营养物质,打造高营养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注册张掖市有机特色农副产品商标。本研究对张掖市富硒带29个作物品种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及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筛选出品质优良的作物。结果表明:各作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胡麻2’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5.30 g/100 g、40.10 g/100 g,种皮小米中四种总维生素含量最高,为721.08 g/100 g。黄参中三种总矿物质含量最高,为3.7×10~3g/100 g。几种脂肪酸总含量最高的作物为甜糯玉米,含量为98.00 g/100 g。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作物分别为几种胡麻与黑小麦,总含量分别为5.34 g/100 g、10.22 g/100 g。29种作物中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别,黄参、‘胡麻1’、‘胡麻2’、‘胡麻3’、‘琉璃苣1’等这5个作物的品质得分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较优良的食用作物。  相似文献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发现影响复杂性状的基因变异的一种手段。为了加强GWAS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本文归纳了GWAS的优势及分析流程,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GWAS定位到的亚麻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标记位点和候选基因,总结了亚麻白粉病的研究现状及其他作物在GWAS的相关研究,并提出GWAS在亚麻育种和抗病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亚麻GWAS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凌忠专 《作物学报》1984,10(1):25-34
本文根据 Flor 基因对基因学说,及清泽茂久运用这一学说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阐述这个学说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许多作物品种对病原菌表现抗病反应,是因为抗病品种中存在着抗病基因,而病原菌中也存在着与抗病基因相对应的非致病性基因。病原菌中存在着对作物品种具致病性的不同生理小种,而作物品种中存在着相应的不同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新疆亚麻地方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对来自新疆各地的亚麻地方种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包括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亚麻地方种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比较丰富。主成分分析中,株高会影响构成亚麻产量的因子(蒴果数,果粒数,每株粒重和千粒重),亚麻的分枝数和株高都不能过多或过高,这不仅会影响工艺长度还会影响亚麻产量因子而且发现株高、生育期、分枝数、工艺长度、每株粒重、分枝数、千粒重和果粒数的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在新疆亚麻地方种在选育时,可作为理论性数据参考,为亚麻品种选育和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ism are two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related to yield of many cool-season annual crops. The flowering response of 20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L.) genotypes to two vernalization regimes (vernalized and unvernalized) and two photoperiod treatments (10 and 14 h) was evaluated in a growth chamber study in 2010 and 2011.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hotoperiod, vernalization, and genotype all had an effect on earliness as measured by days to anthesis. Unlike flax grown in the Upper US Midwest and Canada, Texas flax is grown in the fall due to high spring and summer temperatures. Genotype interaction was observed with both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 Specifically, flax genotypes from Texas (winter type) were sensitive to both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s for flowering. Texas genotypes delayed anthesis for 7 days or more in unvernalized seedlings, whereas flowering time of most other spring grown flax genotypes was unaffected by the vernalization treatments. Texas genotypes also delayed anthesis for 12 days or more under vernalized and short day conditions, whereas most other genotype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photoperiodism in vernalized seedlings. The selection for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ic sensitivity in Texas genotypes and introgression of these traits into recently adapted spring grown genotypes is needed for development of high yielding flax genotypes for southern Great Plains produc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7.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夏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干旱年份为55.9%~63.8%,丰水年份为84.1%~86.4%;秋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干旱年份为67.7%~79.0%,丰水年份为92.1%~95.1%。水分生态适应性因作物类型和降水条件而存在差异,秋熟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夏熟作物,丰水年份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干旱年份。旱地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谷子>马铃薯>糜子>胡麻>豌豆>春小麦。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旱区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