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海秋  夏乐  郭焕茹  徐萍  曹敏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3-10605
探讨玉米耐低钾的根系生理机制。以筛选出的典型耐低钾的玉米自交系T1、T2和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S1、S2为试材,利用4个水平钾浓度(0、0.625、1.250和2.500 mmol/L)的水培方法,研究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和吸收能力的影响差异。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的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均大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而根平均直径明显小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从钾吸收效率来看,不同耐性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钾利用效率方面差异不显著,相对于不耐低钾自交系S1和S2,耐低钾自交系T1和T2对缺钾的抗性主要表现在低钾条件下,根系具有较强的钾吸收能力。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具有较强的吸钾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可溶性糖含量的阶段变化特性与玉米耐低磷能力之间的关系,以2份高耐低磷(511、178)和2份对低磷胁迫高度敏感(492、9782)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河沙盆栽的方法,研究低磷胁迫对玉米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可溶糖含量阶段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的总体耐低磷能力为1785114929782。低磷胁迫下,玉米叶片的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先高于对照后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4个自交系出苗期、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相对S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90、0.93、0.76、0.61,相对POD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33、1.02、0.66、0.62,相对MDA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8、1.77、1.52、1.60,相对可溶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4、1.85、1.10、0.77。与敏感型自交系相比,耐低磷自交系的SOD和POD活性因低磷胁迫变化较小,MDA含量增加幅度也较小,而可溶糖含量在低磷胁迫早期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低钾胁迫对不同耐低钾玉米自交系钾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4个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和正常供钾处理下的钾素吸收和积累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缓慢.但耐低钾玉米自交系钾素吸收和积累量明显高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玉米对钾告素的吸收和积累高峰在抽雄开花期,此时钾积累量为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2/3,但因品种类型和处理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体内钾吸收和积累能力的差异显著,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的干物重增加相对稳定,在低钾胁迫下能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对不同钾素营养水平下烤烟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各供钾水平处理烟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胁迫处理24h达到高峰,之后含量下降。不同胁迫强度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渗透势-0.2Mpa处理烟叶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峰值显著高于渗透势-0.4Mpa处理。渗透胁迫下提高供钾水平可以促进烤烟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烟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辽中和辽北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低钾是限制其玉米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缺钾下植株表现出矮小纤弱,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本研究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自交系D937为试材,通过分析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分配、钾钠钙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等差异,探讨土壤低钾胁迫对玉米生产力和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了90-21-3和D937的光合作用,阻碍了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与钾敏感自交系D937相比,在低钾胁迫下耐低钾自交系90-21-3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保证了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并通过增大茎、叶、鞘中的同化物向根系和果穗中的转移量,促进了生育后期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百粒重而保持产量。低钾胁迫影响了植株体内养分的积累与分配。90-21-3能够通过降低茎、叶、鞘中钾、钠分配,增加钾、钠在根系中分配比例,提高了根系在低钾胁迫下渗透调节能力。同时,增加了叶中钙的积累与分配,促进了根系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耐低钾自交系养分的合理分配保障了其在土壤低钾胁迫下的物质合成、转运与积累的正常进行,缓解了低钾胁迫的影响。可见,在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作物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特性、调整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是适应低钾胁迫的一种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实验,按照不同渗透势(-0.5、-0.6、-0.7、-0.8 MPa),分别用NaCl和PEG(聚乙二醇)配置的等渗溶液处理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并在胁迫24、48和72 h后时测定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等渗的NaCl和PEG胁迫及非等渗条件下2种供试品种玉米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差异.抗盐品种(登海11)玉米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造成的渗透势胁迫下要高于NaCl造成的等渗胁迫;常规品种(苏玉16)与此相反,等渗条件下NaCl胁迫的玉米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比PEG胁迫下更高.表明,由盐所造成的渗透势的降低和PEG所造成的渗透势的降低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且不同基因型品种在受渗透势胁迫时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可溶性糖,为诊断玉米干旱胁迫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玉米进行盆栽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及变化规律,比较可溶性糖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和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构建玉米叶片可溶性糖估测模型。【结果】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增加,均在重度胁迫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45、44.22和73.00 mg/g,3个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平均值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为72.43 mg/g;不同干旱胁迫下玉米冠层原始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400~700 nm)无明显差异,在近红外光区域(700~1 000 nm)随干旱胁迫加剧逐渐升高,重度胁迫达到最大值;一阶导数光谱的红边幅值随干旱胁迫加深逐渐升高,红边位置在喇叭口期出现"红移";可溶性糖的敏感波段处于原始光谱560~719 nm和导数光谱651~683 nm之间;通过对11个植被指数和经过波段自由组合的RSI、DSI、NDSI这3个植被指数与可溶性糖含量相关分析得知,利用波段自由组合的植被指数DSI(D444,D455)与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最好(r=0.99),并由此构建的估测模型y=498 165x2-7 566.9x+71.856能够实现对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估测。【结论】不同干旱胁迫下玉米冠层光谱和可溶性糖含量存在差异性,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2份玉米自交系经3-1、05Ny-10为材料,设计4个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耐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2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根粗、根长、须根数、株高、茎粗、叶宽、叶长、含水量、色素含量基本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等抗逆性物质含量呈递增趋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递增。综合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不耐盐的自交系经3-1的耐旱性优于05Ny-1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aCl和NaHCO3胁迫对2个基因型玉米(Zea mays L.)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耐性玉米品种对不同盐碱胁迫时间下的耐性机制。[方法]以耐盐碱程度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5个浓度梯度(0、25、50、75、100 mmol/L)的NaCl和NaHCO3盐溶液进行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12、24、36、48 h后采样,测定玉米幼苗期不同胁迫时间下部分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玉米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是根系的变化幅度普遍高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36 h盐胁迫下达到最大值;玉米幼苗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胁迫48 h后达到最大值。[结论]该研究可为作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低温对玉米自交系存活率、叶片生理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以91份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进行3℃低温胁迫,统计幼苗相对存活率并据此划分耐低温等级,测定并分析6份不同耐低温等级自交系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POD、CAT、SOD活性,并对耐低温能力强弱不同的自交系叶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相对存活率的影响显著,91份自交系的耐低温等级可分为6级,其中耐低温能力强的自交系为农M6、WM40-2、C11-3、A15、A44、吉846/KL4-5、03-391,幼苗相对存活率为62. 96%~83. 33%。耐低温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幼苗在低温下可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且POD、CAT、SOD活性提高,以降低对细胞膜的伤害,依据叶片8项生理生化指标的隶属值综合进行评判,6份自交系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农M6 A15 A46 C3-3南引37泽玉119-1,与根据相对存活率的评判结果一致。叶片超微结构分析表明,耐低温能力强的自交系在低温条件下叶片细胞结构变化较小,叶绿体结构比较完整,外膜清晰,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并含有大量淀粉粒;耐低温能力弱的自交系叶片细胞结构变化较大,细胞变形和质壁分离严重,叶绿体结构中膜遭到破坏、局部破裂、基质外渗、淀粉粒数量增加,基粒片层排列紊乱、膨胀和发生扭曲。综上,低温胁迫影响了91份玉米自交系幼苗的存活率,耐低温等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在生理和细胞结构上均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广西农学报》2007,22(1):30-31,56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就要防治动物疫病。但在疫苗接种时,经常出现正常反应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废食、皮疹、休克、死亡等,正确处理或避开这些问题,对推行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保护人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