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棚蘑菇栽培因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详细介绍了蘑菇大棚栽培技术,包括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生产时间安排、培养料的配制、翻格、播种及播后管理、覆土、秋菇管理、越冬及春菇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菇农蘑菇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淮安地区双孢蘑菇日光能温室立体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养料制备、播种养菌、播后覆土前管理、覆土出菇、采收、越冬和春菇的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分析日光能温室立体栽培双孢蘑菇应注意的问题,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艳 《新农业》2004,(2):45-46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日,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 蘑菇干腐病是近年我地新发生,危害蘑菇主要病害之一。而目前蘑菇上使用的主要药剂对它防效差,菇农束手无策。为此,笔者于1994年在本镇下何村对发病菇房进行临床(菇床)诊断和调查,结合药剂防治试验,对症下药,基本上控制了干腐病传播,现将防治点滴经验总结出来。 一、病害特点 此病主要发生在老菇区,1993—1994年菇季和莆田市仅新度镇首次发现,1995年春菇在华亭镇,城厢区等地也已发生。发  相似文献   

6.
双孢菇经过秋季出菇,冬季“休眠”,随着气温变暖,进入春菇管理阶段。春菇管理和秋菇生产相比有几个不利条件。首先,越冬后蘑菇菌丝的生活力比秋菇有所下降,培养料内养分也相应减少。其次,秋季气温变化由高到低,整个气温的变化趋势与蘑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相一致,而春季气温越来越高,且天气变化无常,忽高忽低。因此,春菇的管理更需谨慎从事,一旦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菌丝变黄萎缩、死菇和病虫害的大发生。为保证春菇生产的顺利进行,除应实施土层处理和发菌管理外,还应注意协调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1 土层处理…  相似文献   

7.
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加上经第一年秋冬旺盛产菇后,双孢蘑菇菌丝生活力有所降低,必须加强管理,否则容易造成菌丝萎缩、死菇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菇生产管理应根据气候变化、培养料菌丝生长、幼菇密度及土层干湿度等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是国内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本文介绍了其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栽培场所,原材料要求、培养料堆制发酵、播种和发菌管理、覆土及其管理、秋菇管理、越冬和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蘑菇种植技术的普及,栽培蘑菇的方法亦不断改进。一般栽培蘑菇都用禽畜粪做原料,但缺点是臭味大,下面推荐一种蘑菇无粪料栽培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晚稻收获后的冬闲稻田栽培蘑菇,不但可以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而且可以提高稻田的土壤肥力.一般可以从当年的10月底开始播种蘑菇,到第2年4月中旬采摘完春菇继续栽插早稻,充分利用稻田面积,实现水稻-蘑菇-水稻轮作,全年不闲.  相似文献   

11.
因损伤和采摘时间过长引起表面褐变的蘑菇子实体,采用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可起到洁净菇体、淡化褐变的作用。方法:采用0.09%~0.18%亚硫酸盐(焦亚硫酸钠和无水亚硫酸钠按1:2混合)处理10~30分钟,其中春菇处理时间在15~20分钟以下,冬菇处理时间在30分钟以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蘑菇的栽培技术,为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及发黄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如能对上年秋季已连续出菇的菇床进行简单而巧妙的管理,就能轻轻松松地催生一季春蘑菇。具体方法如下: 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食用菌研发实践及调研工作中,我们时常听到菇农反映:种蘑菇效益不稳定,去年赚、今年赚,说不定明年就赔了。经过长期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个中原因除了市场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菇农朋友的生产思路及其生产技术问题。比如,时至今日,大部分人仍把食用菌生产看作是“冬季的副业”,基本模式就是“忙完三秋种蘑菇、清明收尾待三秋”,且不说进入冬季蘑菇大批上市后市场容纳不下导致“菇贱伤农”,就是集中生产季节多发的病虫害也使不少菇农大受损失。其实,这就是走入了一个生产的怪圈:不做计划、不管市场、不提高技术,春末夏初算总账,赚了没有经验,赔了没有教训,笔者给这种生产定义为迷糊生产,或者说,叫糊涂生产。  相似文献   

16.
蘑菇属17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酯酶同工酶对野生双孢蘑菇和褐色、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大肥菇,美味蘑菇和姬松茸等蘑菇属17个菌株进行了酶谱带表型和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与双孢蘑菇之间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为0.667,而与大肥菇和姬松茸之间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00,0.333;野生双孢蘑菇组织分离菌株、多孢分离菌株和单孢分离菌株遗传变异幅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表明野生双孢蘑菇的遗传背景较单一;同时分析了大肥菇与美味蘑菇,褐色蘑菇彼此之间,以及白色双孢蘑菇菌株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施兴凤 《北京农业》2007,(21):23-24
双孢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在贵州省温凉地区采用旧房或烤烟房经改造后栽培秋菇,或用塑料中棚、小棚栽培秋菇,效益好。现结合多年的生产实际,对温凉地区双孢蘑菇秋菇生产技术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发酵隧道建设与工厂化生产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的双孢蘑菇生产大都是简易的栽培方式,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规模小,致使蘑菇产量低、品质差.采用集中发酵技术,把大容积的蘑菇培养料放在特别的隧道设施中进行自动控制发酵,操作简单、管理容易,可大幅度提高蘑菇产量,实现蘑菇培养料工厂化、专业化生产,对促进蘑菇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防止蘑菇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处理防止蘑菇褐变的研究吕素彬张庆芳殷梅(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沈阳110161)蘑菇是我国栽培面积很广的食用菌,目前世界蘑菇罐头生产居蔬菜罐头生产第一位,我国也是出口大国之一。但是我国蘑菇罐头生产中普遍采用焦亚硫酸钠护色,虽然控制褐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双环蘑菇与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6个双孢蘑菇菌株和4个双环蘑菇菌株子实体组织及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明,双环蘑菇子实体组织内的PPO活性明显比双孢蘑菇菌株的低。双环蘑菇菌株酶液的OD436值在0.211~0.245之间,而双孢蘑菇菌株酶液的OD436值大于0.273。由此推测,双环蘑菇抗褐变性与其子实体组织内的PPO活性低有关。双环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PPO活性差异不明显。而双孢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内的PPO活性存在差异。菌株4607,3003,2796菇表层组织及菌褶和近菌褶组织PPO活性显著高于菌肉和菌柄组织,菌株4580,176,U3菇表层组织及菌褶和近菌褶组织PPO活性略高于菌肉和菌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