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言习得中包含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本文所说的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指的是学习者在获得母语后学习的另一种语言。二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在这些差异中得到启示,提出几点更好的推进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受到学习者的年龄、心理态势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也受母语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目的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为显著的因素。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正迁移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负迁移则妨碍第二语言的学习。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母语表达习惯和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就是逐渐克服母语干扰,养成目的语表达和思维习惯的过程。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母语的正迁移,即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字形和字音对不同水平二语者词汇通达的影响,采用发音抑制和同声词替换范式研究44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正常阅读、发音抑制,低相似词、高相似词上语音和字形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发音抑制和词汇类型都对句子判断正确数有影响;不同水平的二语者都存在语音加工和字形加工,但二者受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水平较高的二语者受语音影响更大,水平较低的二语者受字形影响更大;双通道假设更符合汉语母语二语者的加工方式。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如以母语方式学习第二语言效果并不如意,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母语干扰研究是国内外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出应多层面、多角度看待母语干扰现象。从语言层面看,存在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对立: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种习惯形成,有些干扰是显性的,也有些是隐性的;心灵主义则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个假设检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目标语知识体系,他在目标语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从非语言层面看,由于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母语思维与目标语思维趋异时,母语干扰就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民族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语言反映民族文化,因此理解汉语和母语文化的差异,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对预科生学习汉语言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语语音习得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知觉、年龄、二语输入、性别、母语使用频率、态度动机和情感因素等.但是不同因素对二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程度不同.从学者们对影响二语语音习得非语言因素的不同看法出发,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国外留学生汉语元音i及其音位变体习得的影响,并针对二语语音和口语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母语为声调语言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并且从异同两方面对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简单地对比,进而能够对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主要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成因,最后针对上文的异同比较以及针对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学习声调的偏误类型和成因的分析归纳,进而简单探讨了一些纠正偏误的一些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运用,也能够切实帮助解决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学习困难,从而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最终实现用汉语进行完整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日益显著,而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其重要性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是不言而喻。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交际的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如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口语交际的顺利与否。本文从个人情感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非语言因素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交际的,我们又该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语复合动词"見+V"的语义结构分类分别对其相对应的汉译表达进行考察,发现日语复合动词的汉译中,"一词化"现象突出,且词义凸显日语复合动词的主要部。这种不对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语母语学习者在日语复合动词习得过程中所受到的母语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收到的并能体现学习现象的语言,是学习者听到看到的语言,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也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的材料。由此可知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国语言发生了较大程度转变。以韩语的汉文词为例,不论从音韵还是从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与汉语中所使用的汉文词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韩语和汉语中的汉文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两种语言中汉文词的分析比较,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韩语教学,可以避免中国人学习韩语时走弯路,大幅度提高韩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影响,动机作为情感因素的组成部分,其影响也不容小觑,而语言学习的动机一般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以一名布隆迪留学生的作文为例,可以分析出融合型动机对其汉语习得有哪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虽然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也同时存在。就英语阅读这一方面来看,汉英阅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迁移倾向。目前的学生汉语阅读技能尚待培养,故其阅读技能向英语阅读的迁移缺少理想的基础。如果外语水平不理想,则即使有一定的汉语阅读技能,这种技能的迁移也缺少一个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重视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注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尽可能利用正迁移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收到的并能体现学习现象的语言,是学习者听到看到的语言,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也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的材料。由此可知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了维吾尔族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在不同的场合中对语言的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他们有强烈的保持母语的愿望。维吾尔族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含有理性的成分,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认知理论把第二语言习得看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的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存储、输出的过程。词汇习得是单词音形义的习得,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文中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分别从图式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医学汉语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汉语学习,它涉及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着留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本文从学生层面、学习动机、母语因素等方面对影响新疆巴基斯坦留学生医学汉语学习的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和研究,找出症结,用以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从语篇结构、句型结构和词汇运用3个层面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存在的种种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产生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色,才能避免母语思维的影响,写出好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19.
母语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语言,它对我们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所以在我们学习其他外语的时候,难免会发现母语的影子,这种现象称之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是学习外语中一种常见的,也是正常的现象。它对其他外语的习得有着正和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英语为例,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负迁移在学习英语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情感因素是影响习得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蚀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该因素的影响。具有冒险精神,态度积极,心态平和,自信心强,心理状态较为放松的学生有助于加速语言习得,减缓语言磨蚀过程;反之,悲观,消极,焦虑不安等情绪则会使语言磨蚀的进程加快。本文通过介绍外语学习中"冒险精神"理论,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以及对其他影响语言磨蚀因素的分析,对减缓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磨蚀过程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