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伦·坡的悬疑小说以其特有的写作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其悬疑小说整体上呈现着魔幻性风格,但在思想上却体现现实性,做到了魔幻与现实的高度统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本篇将从魔幻与现实统整的视角与维度,对其悬疑小说进行浅赏,进而窥见其对我国悬疑小说创作与发展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型”概念,一是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二是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Prototype)。“Archetype”的原型是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的构成要素。“prototype”的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基于Archetype,原型理论(Archetype Theory)成了荣格心理美学的中心议题;基于prototype,Roch等建立了认知心理范畴的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这两种“原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似性,都是人类思维和解释现象的一种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翻译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意象足文化差异的焦点所在。两种文化语言之间转换的实质就是文化意象间的转换。文化意象所承载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文化重叠、文化空缺、文化冲突。译者必须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以归化法为主,异化法为辅,达到既可以保存原语意象,又可以丰富译语文化语言,使译语读者真正感受到原语文化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梦娜在希望之乡》是著名美籍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品,它探索美国少数族裔少年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和迷茫彷徨,展现文化身份的流动性与混杂性,传达了多元文化的信息。该小说属于成长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成长是小说的主题,而且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具有成长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朱文颖的小说强调凸现小说与不可言说之物(即我们生命本身经常会面临的障碍)进行的对质、理解与包容;反复出现的意象.既勾勒出一个阴柔古雅的背景.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主人公若即若离、稍纵即逝的心理意绪的揭示与固有心理结构的象征;任何具形或抽象的现实事物,都被作家丰富的想象力转化成了种种经验性的阐述,成为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觉化抒写;一种贯穿于小说始终的缓慢、凝滞、缠裹的叙述节奏愈加凸显了这种感觉化书写。  相似文献   

6.
“乡土”,作为“乡土小说”一词的定语,其内涵、作用和意义都具有其内在的独特性、复杂性和深刻性。笔者试图以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比较的方法分析“乡土”的复杂性特点“:乡土”含义的双重性;“乡土”对乡土小说的多重作用;“乡土”的“文化批判”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紧密联系着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的心理状态,在历史的延续下引申出不同的音乐文化主题,并出现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以及与之对应的各种观念意识。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被浮躁、飘渺、自负的心理所充斥,是新旧时代更迭的必然过程。本文通过对近百年来历史心态的延续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不同的文化主题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意识形态观念,针对在向新的“轴心时代”过渡过程中,人类要面对的问题与形势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重视细节、精于色彩描摹是张爱玲小说的一贯特色,对色彩意象敏锐的捕捉、细腻的呈现赋予其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意象是张爱玲小说意象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风格。《小团圆》是张爱玲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作家一生情感经历的总结,也是其创作艺术的精彩呈现。在小说文本中,对色彩意象的重视一如既往。拟从色彩意象着手,通过文本细读,抽取出《小团圆》中关于色彩意象的描写,并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以及色彩意象所体现出的小说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白鲸》用独特的语言视角从表面到深层展现了19实际美国人的捕鲸生活。熟读《圣经》和《白鲸》不难发现,小说中有着大量的圣经典故、圣经人民以及圣经暗示等。这些与圣经相关的内容在小说的某些意象上具有不可否认的关联性,尤其是《圣经》中水意象在《白鲸》中的体现,更是决定了《白鲸》的艺术风貌、美学基调等。  相似文献   

10.
儒勒·凡尔纳的自传性作品《胡萝卜须》是一部“黑色童话”,以成人的视角审视儿童的世界,打破了儿童作品一贯的欢快明朗,呈现出沉郁、冷静的叙事风格。主人公“胡萝卜须”作为一个在家庭冷暴力中挣扎的儿童,心理扭曲,行为异常,具有精神层面的剖析价值。通过分析“胡萝卜须”的心理成因和自我救赎,较为全面地解析《胡萝卜须》这部小说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意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地地理空间的认知和解读,同时也包含了对旅游地文化属性的理解,是外在“象”与内在“意”的结合体。建构理想的旅游意象,并结合城市营销手段,是城市发展旅游的核心战略,也是难点所在。本文分析迪拜都市旅游的主题定位、核心价值及营销载体,旨在总结迪拜经验的成功之处,为国内城市旅游意象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成语翻译一般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成语的词典翻译往往是孤立静止的。文学语境下的翻译则必须服务于作品的“文学性”。英汉成语误译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对同一文化意象的理解产生错位,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不为另一认知语境中的读者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3.
残雪在中国文坛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残雪模式。由于残雪小说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拉美的魔幻主义写作手法,使其小说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领域。另外残雪小说制造的神秘和恐惧又成了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笔者用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手法去探索残雪小说的精神世界,对残雪式的恐怖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晚唐诗歌中别具一格。超现实主义是产生于法国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诗歌、电影、绘画等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常用“深层隐喻”或“象征”,多借助梦境、幻觉来表现“本我”,注重意象的选择,各种意象之间往往有一种“蒙太奇”式的跳跃,通过不同意象的“无序”组合来表现内心世界。这些特点与李商隐的“无题诗”有较多相同之处,这也正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从超现实主义的视角来观照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为阐释李氏“无题诗”独特的审美价值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论唐人宫怨诗的意象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境界说”后,“意境”成为评论中国诗歌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随后,作为诗歌意境的具体构成单位,“意象”概念也被引入美学范畴,成为分折揭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规律的另一把钥匙。本文就是想借助这把钥匙,打开唐人宫怨诗艺术构造的城门,去浏览宫怨诗以悲愁幽寂为抒情基调的意象系列  相似文献   

16.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诗人墨客大多数都有一种“月亮情结”,换句话说,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和我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国的古典诗词里面,明月所代表的意象呈现出多元化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诗词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生活化,更加充满人性,更具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在结构的编排上极具特色,作家巧妙地营造了纷繁复杂的三重时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现实时空、魔鬼沃兰德的魔幻时空和耶稣阿和比拉多的历史时空。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分析文本,旨在探讨布尔加科夫在作品中创作出的三重时空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艺术手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体式多样,而最能代表他创作艺术水准的是他的小说,特别是他成熟期的许多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尾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包含着传统的美学意蕴,又体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