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是一种在敞开与收敛之问此起彼伏不断共生的精神境界。诗是一种生命力量的敞开;诗在收敛中又有着无言之美。而这两个方面正体现出诗歌的美学本质。  相似文献   

2.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们写下了数量众多、美不胜收的咏牡丹诗,这些诗歌或直接赞美牡丹的形色之美;或描述了当时社会有关牡丹的习俗与风尚;或借牡丹抒怀,表达诗人们的思想情感;或通过牡丹反映出阶级差别,谴责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唐代牡丹诗歌入手,结合唐代的习俗及风尚.探讨富有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情结及意蕴。  相似文献   

3.
诗人与诗     
何立亭 《草原》2014,(11):110-112
诗是文字的率领。把失散的文字聚拢起来,带它们回到出发时的心灵家园,去经历美的复原过程。虚弱又高不可攀的美。书写时放下表演心理,才有可能看见诗的真面目,因为臆想的性质,诗容易成为廉价的玩具,诗歌在承受语言轻浮的骚扰,语言只有两种可能:美声和噪音。靠技术手段制作的单纯文字意义上的诗歌,结果沦为有气无力的精神烟雾,也像粗鲁轻薄的口号,发出文字之内、诗之外的声音,对于诗歌。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人中一个坚持传统诗歌艺术创作的诗人,他的诗歌《雪夜林边小驻》极富美感。在韵律的构成及开头和结尾的方式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理解弗罗斯特的诗歌特点可以更好地体会其诗歌传递出的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核心要素包括意义和声音,二者合而生美,声音是诗歌的一半,是源诗之核,故唐诗音译中传音不可缺。本文对比分析唐诗的声音美和英译诗的声音美,再运用翻译的主流标准对其传达效果进行度量,认为唐诗音译是忠实与背叛是翻译中的统一体。忠实分为对意义化的声音的忠实和对声音美的效果总量的忠实;背叛主要指物理声音的嬗变,这是英汉声响系统的差异造成的,是建立在忠实基石上的背叛。  相似文献   

6.
论唐人宫怨诗的意象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境界说”后,“意境”成为评论中国诗歌艺术的重要美学范畴。随后,作为诗歌意境的具体构成单位,“意象”概念也被引入美学范畴,成为分折揭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规律的另一把钥匙。本文就是想借助这把钥匙,打开唐人宫怨诗艺术构造的城门,去浏览宫怨诗以悲愁幽寂为抒情基调的意象系列  相似文献   

7.
正诗之于我,不是亲人,不是朋友,它是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的倾诉。我喜欢诗。它可以用最凝练、最简洁、最诗性的语言,抒发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我喜欢它形式上的节奏、内在的呼吸。诗在语言结构上的跳跃,无不是舞蹈与音乐的节奏,所以,诗是美的。E·B·怀特说:"我认为诗歌是一门最伟大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与绘画与叙事与舞蹈……"确实。从我自己写作的经验中,感觉诗是另一种音乐、另一种舞蹈。它  相似文献   

8.
《摩罗诗力说》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诗学实质性的起点,在这篇文献里,鲁迅对诗歌的起源、社会功能及审美特征等重要文艺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他阐述的诗歌精神对于当代诗坛仍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居秋暝》作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美学意蕴。本文将通过对此诗的意境解读,解析其蕴含着的诗画美、音响美、空灵美、人格美和社会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造园手法的论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佛家思想、观念在园林中的体现,以及阴阳五行思想、自然观在园林中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中把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互结合、相互交融,园中融入了文人思想、气质、审美情趣,并且把文、诗、画的艺术意境、艺术意蕴隐含在园林之中,达到了园林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教学实践要获得理想的效果,离不开三大要素为师之尊、为教之道与为哲之境的有机统一。为师之尊,尊在一身四任;为教之道,道在循序渐进;为哲之境,境在真善和美。为师职在为教,为教高在和美。为师、为教与为哲的有机统一,既是展示教师教书之恒久魅力的具体过程,也是实现学校育人之根本目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草儿》是康白情诗歌中最优秀的一首,在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这首诗有很多优点,人们对它评价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康白情本人不断地提到《草儿》,不断地扩大和丰富着这首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海子创作后期致力于长诗写作,他把融合“中国行动”的“大诗”作为自己的诗歌理想。这一方面源于他试图以博大的精神追求来超越世俗生活,另一方面则因为他渴望超越中庸儒雅的民族文学精神和文学气质。但由于生命体验的缺乏及与现实之间的疏离,他的“大诗”理想最终幻灭。  相似文献   

14.
《草原》2010,(1):95-95
在现代人"加速度"的生活里,诗歌是一剂清凉剂;在潮水般涌来的压力和烦恼面前,诗歌是一台优雅的缓冲器。《诗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创刊于1957年,由臧克家等老一辈诗  相似文献   

15.
关于蜜蜂以及蜂蜜的诗歌,最著名的莫过于"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句诗提出了一个相当经典的问题,被后人反复引用,以至于让古今诗人再无法想象出另外一个佳句与之配对,千古难得.直到看到杜甫的"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杜甫其人其诗已经完美地回答出了这个千古难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唐诗宋词"之美誉,与唐代茶文化相关的诗歌称之为唐代茶诗。唐代茶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的价值旨趣,即儒家礼仪的价值旨趣、佛家禅悦的价值旨趣和道家隐逸的价值旨趣。研究唐代茶诗中所蕴含的儒释道价值旨趣,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尤其是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草原》2016,(2)
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是一种能力。在我们诗坛,每一个人都很自恋,这似乎已经无可救药。其实自恋没有什么不好,自恋也是一种自信,但是自恋到了自负,眼里没有了别人,就应该引起诗人的警惕了。我在很多场合上都能够听见类似的不屑,谁谁谁的诗就不是诗,谁谁谁从来就没有写过一行诗,都是垃圾。我对此一直保持应有的温和,保持对所有不一样的诗歌的尊重,对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借助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即音美、形美、意美,鉴赏并且分析几首汉诗英译的佳作,作为今后诗歌翻译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适译诗《六百男儿行》不仅在风格、内容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偏离原诗,而且在诗歌所表达的意图上更是与原诗截然不同。为了进一步分析译诗《六百男儿行》中的误译,笔者拟从胡适的翻译目的、翻译风格以及对读者因素的考虑出发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赏析译诗,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有意识误译的赏析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