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证明,抗菌剂变温浸种灭菌法是铲除潜伏在种子内部病原细菌的一种有效技术。采用新植霉素300ppm或武夷菌素120ppm、农抗“120”1:20,药温47℃,浸种1.5小时,均可获得彻底灭菌效果。并且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发芽率比对照增加2.0~7.4%。常温抗菌剂浸种,浓度与变温浸种相同,而浸种时间需延长至18小时。其结果无论哪种抗菌剂处理均有病原细菌存活8.4×10~25×10~2CFU/ml。同时种子发芽率也有所下降。因此,常温浸种不能用于引种玉米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旨在研究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对外源激素的响应。使用6-BA、GA3、ABA、NAA、乙烯利I、AA和IBA共7种激素,每一激素各设0.1、1.0、1.5、2.0、5、10、201、000μmol/L共8种浓度梯度,浸湿滤纸发芽床,置50粒蒺藜状苜蓿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设3个重复,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天数。结果显示:外源激素20μmol/L 6-BA、GA3、乙烯利和5μmol/L IAAI、BA促进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NAA和ABA抑制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ABA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用9个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溶液浸种处理5种牧草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和胚根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g/L浓度处理使苜蓿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2.2%,发芽天数缩短了1.4 d;0.01mg/L处理使鲁梅克斯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7.8%,0.05 mg/L处理使其发芽天数提前了0.8 d;0.03 mg/L处理使普那菊苣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8.9%,发芽天数缩短了0.3 d;0.4 mg/L处理使串叶松香草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6.7%,发芽天数提前了1.2 d;0.03 mg/L处理使小冠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3.3%,0.05 mg/L使其发芽天数缩短了0.9 d。0.05、0.07、0.03、0.4和0.03 mg/L处理对苜蓿、鲁梅克斯、普那菊苣、串叶松香草和小冠花胚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0 mg/g 的赤霉素(GA3)和清水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0、40、80、120 mg/g)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g的聚乙二醇胁迫对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有促进作用,120 mg/g的聚乙二醇明显抑制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胁迫明显降低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用50 mg/g GA3浸种后明显增加聚乙二醇胁迫下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用50 m g/g GA3浸种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室内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化学物质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浸种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高,MnSO4及含有MnSO4的化学物质浸种降低了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P333和MnSO4单独浸种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系干重,但二者的混合处理的小麦根系干重却有所降低.在水分胁迫情况下,用化学物质浸种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不足对苗高的影响.GA+MnSO4处理的小麦在水分胁迫后,根系干重及干物质累积量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利用GA+MnSO4处理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小麦壮苗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超弱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具有较宽的生态域,其种子繁殖能力强,可在多种生境下形成强势种群。用2级变温、7级pH值溶液处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观察记载其发芽过程中的生物超弱发光值,比较分析其发芽率和发芽速率。结果表明,变温和不同pH处理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及生物超弱发光强度不同。相对温度较高时,种子的超弱发光值曲线峰值变化较大,在中碱性和酸性条件下曲线分别出现双峰和三峰现象;除pH为5.5外,不同pH处理下种子都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在偏酸或偏碱的逆境条件下,种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活力。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pH处理,其种子间的生活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浸种药剂和浓度对水稻发芽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种是控制作物种传病害的主要方法,但化学药剂浸种不当会对出苗和幼苗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研究不同药剂和浓度浸种对水稻发芽的影响,选用了4种常用药剂在推荐剂量范围内设置4个浓度处理对水稻品种甬优15浸种,研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试验设计浓度内处理稻种,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根长和苗重指标对浸种较为敏感。其中,咪鲜胺4个浓度浸种处理的幼苗根长、苗鲜重和苗干重都显著下降,因此浸种应谨慎使用咪鲜胺。  相似文献   

8.
进行不同剂量的氟唑菌苯胺种子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较安全,无药害及其它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推荐按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有效成份用量为2-3g/kg种子或和2毫升成膜助剂将药剂稀释,进行种子处理后晾干,按常规浸种催芽,然后播种。  相似文献   

9.
进行不同剂量的氟唑菌苯胺种子包衣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较安全,无药害及其它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推荐按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有效成份用量为2g~3g/kg种子或加2mL成膜助剂将药剂稀释,进行种子处理后晾干,按常规浸种催芽,然后播种。  相似文献   

10.
几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对狼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种不同方法对狼毒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浓度为1.25g/L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率最高(61.7%),其次是98%浓度H2SO4稀释50倍液漫种0.5h,置于浓度为2.5mg/L的赤霉素(GAa)溶液润湿的培养皿中发芽效果较好(48.3%)。变温和紫外线照射对狼毒种子的发芽都有一定的效果。超声波处理和NaOH浸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反枝苋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盐酸(HC l)、赤霉素(GA3)和乙烯利(ETH)处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盐酸、赤霉素和乙烯利浸泡处理均可以明显提高反枝苋种子的发芽率,且随着试剂浓度的提高,发芽率表现出单峰变化曲线,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其中,赤霉素对解除反枝苋种子休眠最有效,且以200 mg/L浸泡处理24 h效果最好,发芽率可达90.8%,比对照提高了52.5百分点。其次为4%NaOH和6%HC l处理1 h,与800 mg/L ETH处理24 h的效果相当,发芽率在70%~75%之间。黑暗条件不利于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发芽率略低于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2.
苦豆子种子特性与种群扩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体积大,千粒重达21.6g。种皮较厚,制约了种子的萌发,采用浓硫酸浸种和机械磨损破坏种皮明显提高了萌发率。种子散布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其散布格局是聚集型散布,多分布在母株周围,为该区域的种子库提供较多的种质资源。此外,还有动物散布和水力作用的散布,使种子能传播较远的距离,同时种子被采食后,通过消化道的磨损使种皮的通透性提高,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周浓度盐溶液(NaCl、MgSO4、盐渍土壤)和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沙米种子吸胀、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观察胁迫解除后种子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NaCl、MgSO4和PEG浓度的升高,沙米种子吸胀率先升后降,种子萌发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盐渍土壤溶液对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沙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效应是NaC...  相似文献   

14.
短毛柽柳(Tamarix karelinii)是分布于盐渍化沙地和重盐碱地的灌木。为了阐明短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特性,设置不同的温周期、储藏时间和盐分梯度,采用室内控制实验研究这些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毛柽柳种子在4个温周期中均具有高的萌发率,并且温周期温度越高,种子的萌发速率越快。2室温贮藏1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在贮藏6个月内,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都能达到100%。3≤0.8 mol·L~(-1)的Na Cl溶液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而≥1.0 mol·L~(-1)的溶液则抑制种子的萌发,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呈下降趋势,直至为0。将1.0~4.0 mol·L~(-1)溶液中没有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继续培养后,仍有71.67%~28.00%的种子恢复萌发率,表明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对短毛柽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短毛柽柳的种苗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组合实验,探讨盐(NaCl)、干旱(PEG 6000)对费尔干猪毛菜(Salsola ferganic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费尔干猪毛菜种子萌发能耐受较高浓度NaCl和PEG胁迫。低浓度NaCl或PEG胁迫下,费尔干猪毛菜去翅种子和具翅种子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浓度NaCl或PEG处理下,去翅种子萌发率35%以上,显示较强的耐盐、耐旱性;盐旱耦合处理下,不同低浓度PEG能够显著缓解中浓度NaC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②随NaCl浓度升高,具翅种子恢复萌发率逐渐上升,而去翅种子则维持较低水平;随着PEG浓度的升高,2种种子恢复萌发能力显著降低;盐旱耦合处理下2种种子的恢复萌发率与NaCl胁迫具有相同趋势。③NaCl或PEG对去翅种子幼苗的影响比具翅种子强,特别是PEG处理;随NaCl或PEG浓度升高,2种种子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均降低;盐旱耦合处理下低浓度NaCl对去翅种子幼苗的影响比具翅种子小(除了100 mmol·L^-1NaCl+25 g·L^-1PEG处理),中浓度NaCl对去翅种子幼苗的影响比具翅种子强,高浓度NaCl处理下随PEG浓度升高,2种种子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均降低。以上结果显示,费尔干猪毛菜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旱性,盐旱耦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盐离子毒害效应,这对其度过早期恶劣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果翅对种子在胁迫下进入次级休眠,从而补充土壤种子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节节麦小穗上不同粒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差异, 采用培养皿法测定了小穗基部小花形成的第1粒种子(S1)和相邻上部位置小花形成的第2粒种子(S2)萌发对酸碱胁迫?盐胁迫和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1和S2萌发均对pH要求不高, 但在供试pH为3~10时, S2的萌发速率大于S1?与S1相比, S2萌发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在不同盐浓度下, S2发芽率相对较高, 而S1的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此外, 盐胁迫对S1和S2的萌发速率有一定影响, 两者的萌发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但S2较S1萌发快?水分胁迫对节节麦S1和S2萌发均有抑制作用, 但S2萌发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显著高于S1, 在渗透势为-1.28~-0.69 MPa时S1的发芽率达到最大发芽率的50%, 而S2在渗透势为-1.75~-1.56 MPa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发芽率的50%?此外, S1和S2的萌发速率均随着渗透势的下降而降低, 但S2的萌发速率大于S1?以上结果表明, 节节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第2粒位种子S2比第1粒位种子S1更具有耐受环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Treatment of sunflower seeds with benomyl, vinclozolin, iprodione or procymidone virtually eliminated seed-borne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Applications of fungicide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urviving seedlings when seeds were sown in vermiculite or in steam-sterilized soil. With the exception of benomyl, fungicide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when applied in acetone solutions than when 100 g a.i./100 kg of seed was applied as conventional dry dressing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two application methods when the dry dressings were applied at 200 g a.i/100 kg of seed. The acetone infusion method had no deleterious effects on germination of disease-free seed nor on seedling vigour. For a comparable level of control, less fungicide was needed in the infusion treatment than in the dust treatment. If fungicidal treatment of sunflower seeds is used routinely then the introduction of S. sclerotiorum into uninfested land could be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8.
长叶红砂和红砂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均为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长叶红砂为红砂属珍稀种,而红砂为广布种。通过种子萌发对光、温和土壤水分需求的研究表明,长叶红砂对光照不敏感,而黑暗有利于红砂的萌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均为恒温20-25℃或15/25℃变温。25℃后,随着温度升高萌发率下降。土壤含水量在3%以上时,有利于两物种的萌发,萌发适宜的含水量都在12%。在各种条件下,珍稀种长叶红砂的萌发均高于广布种红砂,说明种子质量和萌发并没有造成长叶红砂的珍稀濒危。但长叶红砂高萌发率却不利于应对荒漠地区极端和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增加了生存的风险性,可能是其濒危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10~15 ℃、16~20 ℃、21~30 ℃3个温度范围下,不同剂量的溴甲烷、磷化氢熏蒸出口杂交稻种的试验表明:溴甲烷、磷化氢能有效地杀灭米象,但不能完全杀灭干尖线虫。熏蒸后对杂交稻种的发芽率检测表明磷化氢对杂交稻种表现安全,但16~20 ℃下,40 g/m3溴甲烷及21~30 ℃下,32 g/m3溴甲烷熏蒸处理24 h,杂交稻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濒危植物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Shen.)种子休眠的成因,对阜康阿魏种子分别采用流水漂洗处理后的发芽试验、蒸馏水和NaHCO3溶液浸提液以及化学法提取生物碱中的小麦种子萌发实验,并观察蒸馏水和NaHCO3浸泡阿魏种子对介质pH的影响等,综合分析阿魏种子休眠的成因。流水浸洗处理5 d和20 d的发芽率分别为77%和85%以上,较对照(47%)有显著提高(P<0.01);NaHCO3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蒸馏水浸提液;用pH较高的NaHCO3溶液和蒸馏水浸泡阿魏种子,该介质的pH向8.0~8.3收敛;化学法提取生物碱对小麦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10 g·(100mL)-1时抑制率达80%。实验结果显示,除脱落酸(ABA)外,还有生物碱在阿魏种子休眠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