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安阳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强农稳县"政策,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的情况下,全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粮食生产投入机制演变及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述了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和贡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六.五"以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投入机制演变及其政策效应:在中央和地方共建政策下,吉林省在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风险基金配套、农业专项建设和农业补贴配套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粮食产能不断提升。指出随着商品粮的外调,吉林省地方利益流失巨大且持续不断,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均受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后劲不足。提出亟需构建并逐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和地方、产区和销区的利益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2,(50):3
<正>本报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调下,农业补贴有望获得进一步提高。日前,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在"粮食九连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部将着力完善扶持政策,构建新一轮粮食增长"助推器",其中包括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稳定扩大"四补贴"政策规  相似文献   

4.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增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所累积的粮食供需结构失衡等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文章在回顾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历史演变阶段的基础上,从对粮食供给结构和质量的影响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最低收购价对粮食供给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从农民缺乏种植决策依据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面临的问题;因此,提出转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目标导向、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以保本或微利为基础,发挥最低收购价的导向作用、调整储备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建立"期货+保险"的联动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贸易政策影响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迁历程与演化逻辑.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历经沉寂与萌芽、改革与探索、系统与完善、创新与深化4个阶段;从最初"不吃进口粮"过渡到"适当进口",从"进出口适当调剂"到"统筹两个市场",进而"走出去",勾画出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化逻辑.增强粮食贸易政策精准性,改善粮食贸易政策响应能力,推进粮食进出口政策体系建设是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展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6.
杨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84-586,590
本文以湖南省湘阴县为例,从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分析了粮食补贴的政策成效;并从目标定位、政策功效、发放成本、直补面积方面,分析了粮食补贴政策执行偏差.进一步提出了政策建议:明确"增收"为粮食补贴政策目标;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建立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政策条例.  相似文献   

7.
2003—2013年连续11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多项惠农政策。2004—2012年连续9年粮食增产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惠农政策的实效。与此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下降、耕地面积缩减及质量下降等问题威胁中国粮食生产。未来,在粮食及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广东的粮食安全问题与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粮食销售区和粮食调入省.本文对广东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近期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不大,但粮食安全水平不高;未来广东粮食短缺将成为常态,缺口化解的外部市场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粮食供求平衡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上述结论背景下,提出"储粮于仓"、"藏粮于田"、"调粮于市"有机结合、辅以财政支持政策统筹安排的粮食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3年,确保未来粮食和营养安全这一挑战受到了广泛关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发布的《2013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描述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完成期限临近的背景下有关新的全球发展议程方向的讨论,回顾了2013年世界各地主要的粮食政策事件和决策。编辑部摘取《2013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的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若有兴趣阅读完整文稿,请访问http://cn.ifpri.org/archives/1942。  相似文献   

10.
粮食储藏安全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又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需求之一。该文是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以"十三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之一"藏粮于技"为指导思路,探讨在新常态下粮食储藏安全对策进行分析,从科技技术、政策扶持、政府支持和人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有助于为储藏企业解决储粮中的技术薄弱环节提供支持。同时该文所探讨的粮食安全将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粮食储藏生态品质,促进粮食绿色储藏质量安全提供助力。同时也将对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经信息     
《农家参谋》2012,(5):28-29
今年粮食不再"敞开收购"我国粮食收购政策在实施7年之后,即将迎来一次大改革。从今年夏粮收购开始,国家对小麦、水稻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油菜子、大豆和玉米实施临  相似文献   

12.
<正>"粮食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一个总要的创新模式,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一个试点政策。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政策,来看看"粮食银行"的真面目。什么是粮食银行?"粮食银行"是指农业企业在提供粮食仓储和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信用,以农民存粮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延期点价收购、短期融资和存粮价格保险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务的统称。是一种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民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期下,在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比较而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县新时期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推动我县新时期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推进,希望本文的论述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1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在政策利好、种植效益高影响下,黑龙江省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在国家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不断弱化、新粮上市供给充足的环境下,后期黑龙江省农产品价格将呈稳中趋弱走势。  相似文献   

15.
粮食危机爆发后,面对三轮粮食价格飙升,主要粮食进口国以及粮食出口国都调整了贸易政策,都是加强以"奖入限出"和市场隔离为特征的贸易保护,通过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削减消费税、增加食品补贴、实行价格限制等措施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抑制国内粮价上涨。但是在粮食危机的反思中,这种保护趋于理性和克制。国际粮食市场的保护主义回归主要根源在于短期政策的有效性,外部成本较低以及国家主权的超越性。在进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规避粮食安全风险,我国须发展国内生产,完善价格预警系统,分散进口来源地,加强双边及区域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运用多边贸易规则争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为例,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和谐共赢的粮食安全政策优化建议。江苏是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仅有的两个综合试点省之一,作为粮食主产区,其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也备受关注。虽然江苏已经创造了"工业大省的农业奇迹",但其粮食生产很不平衡,其"粮食主产区"等殊荣主要是由苏北而非苏南城市"贡献"的。江苏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影响,取决于正面与负面两方面要素的发展变化态势。建议从利用试点省契机、建好万顷良田、争做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优化粮食流通和储备体系、促进节粮减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完善江苏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与措施,使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蒲城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县农业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果业结构,壮大畜牧产业,扩张设施规模,稳定粮食生产"的产业思路,通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了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步入"快车道",全县农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1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1.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我县围绕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规模经营下粮食经营主体的持续生产意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培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和保障粮食持续稳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陵城区、临邑县的220个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通过Logit模型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经营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经营主体年龄、兼业化、家庭收入、土地流转、对补贴满意度、政策支持满意度和参加合作社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生产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农业政策补贴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进行补偿,巩固"收入路径依赖型"粮食经营主体的种粮意愿与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国家战略物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的实行与完善,人们渴望食用无污染、无残害的安全绿色食品。水稻是南陵县的主导产业,"南陵大米"是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家促进粮食生产政策的扶持下,南陵县绿色水稻近几年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改进绿色水稻的种植技术,是提高绿色水稻产量和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