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已成为近年影响龙岩市新罗区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之一,危害性日益突出。为更好地防治该病,提高广大养鸭户效益,现结合笔者实践将该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规模养殖的禽群一旦染疫发病常以高死亡率给养鸭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长期从事养殖生产技术推广,对于规模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幼肉鸭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该病自1932年美国报道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该病。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两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以下痢、眼和鼻孔有分泌物、有神经症状及心包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该病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给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患鸭嗜睡、头颈歪斜、腿软不愿走动或头触地、共济失调、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和秋末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2~8周龄雏鸭最易感.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鸭,各品种鸭均易感,以2~6周龄雏番鸭最易感。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福建以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变冷,保温条件差等有关。感染鸭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鸭的品种、日龄、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的强弱、饲养水平的高低、卫生条件的优劣以及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禽,多发生于雏鸭,其他禽类少发。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笔者曾诊治一起因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雏鹅,运用中西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严重危害鸭健康的细菌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四季多发、传播途径广泛、其致病菌可在养殖场长期存在、经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等特征。临床上,疫苗免疫是防控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鸭疫里默氏菌疫苗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多价苗、联苗、菌体成分疫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点。近年来,根据当地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筛选当前流行血清型毒力较强的菌株研制灭活疫苗之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生质体结合的联苗和菌体成分疫苗。本文综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的研究、应用及应用效果和前景,同时讨论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嗜睡、绿色下痢、共济失调、缩颈。慢性病例见头颈歪斜。剖检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末和冬春季节较易发病,2~8周龄鸭易感,但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感染家鸭、火鸡和多种其他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2周龄~3周龄的雏鸭,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脚蹼等途径感染,呈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干酪样输卵管炎等病理变化。目前已成功地研制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来控制此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诊断,防治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邱彦  周小容  罗文秀 《兽医导刊》2011,(Z1):232-233
鸭疫里默氏菌(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症或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用药物治疗的耐过鸭,常生长迟缓、体重减轻,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最早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美国学者于1932年首次在鸭场发现该病。在我国,郭玉璞(1982年)在北京郊区某鸭场首次分离到鸭疫里默氏菌(RA)。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