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5年,又有38项水产科技成果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获奖成果大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些已在水产生产中推广应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育珠技术,掌握了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海区养成等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插核育珠方面创造了一套手术技术,控制了一般手术后常易发生的母贝大量死亡和脱核等问题,并育出了一批大型优质珍珠,为我国发展大型优质珍珠生产奠定了基础。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启东县水产局等单位进行的条斑紫菜人工养殖实验,解决了混水养紫菜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培育出适宜启东县沿海养殖的长叶形条斑紫菜新品种,为开发利用苏北地区辽阔的滩涂  相似文献   

2.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3.
一、淮北市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现状随着淮北市塌陷区以渔为主的综合治理开发,该市水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渔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6万吨,比1990年增加8倍。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除了渔业政策引导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外,主要原因是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大,促进了水产养殖事业的高速发展。新品种的引进,既丰富了该市的水产种质资源,又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  相似文献   

4.
<正>为解决我县淡水养殖品种单一,效益不稳定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引进新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7月中旬,笔者考察了湖北省武汉亚龙水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品种繁育公司的澳洲淡水小龙虾育苗车间和养成基地。初步认为,该品种养殖适应性强,市场售价高、养殖技术简单、养殖效益好,能够在我县及我省大部分地区养殖。  相似文献   

5.
巴西鲷是我国1996年从巴西引进的一个淡水养殖新品种,它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经济价值较高;杂交鲶是由南方大口鲶(父本)和南方本地鲶(母本)杂交而成,具有优良品性.2000年5月,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水产服务站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巴西鲷及杂交鲶,并进行了混养试验,经三年多来的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冷水鱼养殖的发展,鲑鳟鱼和鲟鱼等许多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冷水鱼新品种被逐渐开发、引进养殖。由于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水产养殖的密度越来越大,水质和养殖环境的变化致使鱼类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实行健康养殖,减少病害发生将成为目前冷水鱼养殖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12,(6):53
日前,云南开远市结合国家实施的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引进了50万尾价值10000元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芙蓉鲤鲫鱼苗进行养殖。鱼苗由昆明综合试验站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联系,把芙蓉鲤鲫鱼苗空运到昆明,由开远市水产站负责把鱼苗运输到开远进行专门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正> 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经过3年艰苦努力,试验成功海水网箱养鱼,并于今年1月初通过了省科委的省级鉴定.专家们认为,舟山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成功,为沿海各地充分利用港湾发展海水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海水网箱养鱼是一项海水养殖新技术.舟山市水产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9.
据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消息,备受国内水产界、科技界关注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试验基地,2000年10月28日、29日连续两个晚上,大黄鱼亲鱼经人工促熟催产等技术措施,顺利收获受精卵30万多粒,并育成两毫米、细如发丝的大黄鱼苗约30万尾。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养殖的大黄鱼均为福建鱼种,其性状、品质不如岱衢族大黄鱼。且从80年代中期至今,福建大黄鱼经10多代繁殖,性状退化,品质下降。 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是国家科技部、省科委联合下达的重点攻关课题,由舟山普…  相似文献   

10.
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世军 《齐鲁渔业》2005,22(9):28-29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us Gould)俗称“壳菜”、“淡菜”,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台湾的澎湖,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可人工养殖的海产贝类,但由于苗种的困扰,制约了厚壳贻贝的大面积推广养殖。作者于2005年在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定海长峙岙山基地,对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据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消息,备受国内水产界、科技界关注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200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试验基地,10月28日、29日连续两个晚上,大黄鱼亲鱼经人工促熟催产等技术措施,顺利收获受精卵30多万粒,并育成两毫米、细如发丝的大黄鱼苗约30万尾。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天津市汉沽区于去年引进的30万尾印度尼西亚草虾的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今年将作为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并大面积推广,以丰富市民的餐桌。  相似文献   

13.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innaeus)引进我国10周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教授首次从英国将大菱鲆引进中国,进行增养殖实验。到今年8月份已经10周年了。目前大菱鲆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洋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成为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的新兴产业。作者回顾了大菱鲆引进以来的研究和开发历程,坚信大菱鲆养殖业能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祖国各地     
《水产科技情报》2001,(3):142-143
七星鲈工厂化繁殖在奉化获得成功  近日 ,浙江奉化盈源育苗厂将80万尾人工繁育的七星鲈苗种从工厂化育苗池移入海水网箱 ,这是该厂继银鲳人工繁殖后利用工厂化繁育技术生产名特优水产苗种的又一次成功尝试。进行海水网箱养殖所用的七星鲈苗种 ,前几年一直依靠从外地引进 ,运输成活率低 ,养殖成本高。为满足海水网箱养殖发展的需要 ,奉化市水产研究所于 2 0 0 1年初与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宁波中心联手 ,共同立项开发七星鲈苗种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从今年 2月起 ,科技人员精心策划 ,精选亲体 ,催情产卵 ,精细管理 ,终于获得成功。在 1 5口 ,…  相似文献   

15.
水族圈     
<正>福建厦门屏南县引进胭脂鱼养殖试验近日,屏南县畜牧水产局从重庆万洲水产研究所引进1 6~20厘米的胭脂鱼苗种3 800尾,落户屏南县茗溪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人工养殖试验。近年来,屏南县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渔业"五新"技术,认真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与推广,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怀头鲶(又名六须鲶),原产黑龙江流域,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展最快的一个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的水产养殖优良新品种。2007年广西水产研究所将怀头鲶由原产地引进广西驯化养殖,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研究,证明适合于我国南方地区养殖,并于2008年在广西首次获得了怀头鲶驯化养殖、亲鱼育成及人工繁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福建莆田市中外合资的江口水产捕捞养殖有限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大力养殖,去年引进外资建草虾场,当年就出口三点六吨。这个公司今年引进亲虾育苗和配制饲料技术均获得成功,通过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已育苗二百万尾,提供商品苗一百六十万尾,为国家节约外汇十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水产养殖总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奉贤县海水养殖场工人一起,目前已育出对虾苗352.7万尾,比去年增长两倍,平均每立方米水体的出苗率达到6.8万尾,比去年提高4.8倍,突破了国内有关对虾育苗规程所规定的每立方米水体5万尾的指标。四年来,上海地区采用盐卤配制的海水进行对虾育苗,在不换水的条件下,能保持水质良好,这对逐步解决上海地区养殖生产所需要的水源、苗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魏令 《齐鲁渔业》1999,16(5):6-6
虾夷马粪海胆原产于日本北海道和朝鲜等海域,用其生殖腺制成的“云丹”是珍贵的海产食品,经济价值很高。日本年产量达700吨,价值90亿日元。近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马粪海胆进行试养。山东省1997年从辽宁长海县引进种胆400个,在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场进行秋季育苗,已育出壳径l~1.5cm幼胆500余万个。  相似文献   

20.
张铷 《水产科技情报》2003,30(4):161-162
国内对特种水产养殖的开发还停留在单纯养殖或开发新品上 ,很少注意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对养殖本身引起污染的严重性尚未有足够认识。开发、推广绿色环保型水产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那些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技术、养殖新品种 ,不应只考虑其经济效益 ,更要从生态效益、环保效益角度上评估其养殖效果和推广价值。今年年初 ,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区科委下达的《水质监测与特种水产品养殖》项目 ,本项目选择两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水产品 :斑点叉尾鱼回、南美白对虾作为观测评估对象 ,通过对养殖全过程的水质检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