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防护林(四川段)初期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重点研究了新造防护林前5年的防护效益,结果林冠截留系数可达19%,地表径流系数比荒地减少10%至19%,土壤蓄水能力比荒地提高90%。造林第3年产沙量减少至造林前的0.3至0.9,第5年时仅为造林前的0.1至0.3。同时防护林效益将随林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2.
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保土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蓥山低效防护林改造伯效益观测分析得出;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保土效益明显。实施改造5年后,由4个径流场测得试验检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仅34.056t/km^2。这一数据为合川市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的1.39%,减少了2417.9t/km^2。在试验林丰茂的植被条件下,雨强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已从首位上退下来,仅为雨量影响的1/6。  相似文献   

3.
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不同系列对比,昕水河1970年以后较1970年以前径流量、洪水量、输沙量分别减少了42.7%,43.2%、51.8%,分析表明:因降水减少而影响16.2%,19.5%,14.9%,因下垫面变化而影响26.5%23.7%、36.95。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32.0%,54.7%,其中坡面措施占64.4%,30.3%。水利措施占21.5%,8.5%;水保工程占18.7%,70.4%;人为因素占-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林水文特征及其矿质元素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10年生人工马尾松生态系统1993-1994年的水文其伴随着这些活动矿质元素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就2年的平均值来看,林内蒸发量占全年天然降雨量的4.0%,林冠截留占20.8%,地表径流占27.8%,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分别占76.5%和2.7%,其中以穿透雨中K,P,Mg,Zn,Cu,Fe,Mn元素的浓度最高,次为地表径流,最低为天然降雨,流域收入大于支出,矿质量盈余8.528kg/hm^2.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增产节水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资料分析,计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平均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4.9%、棉花4.6%,可减少农田水分蒸散16.0%。通过不同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风在效控制农田面积为农田总面积的34.7%,从而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的增产效益为11.09亿元/a,水文效益为2.86-3.27%亿元/a,总生态经济效益为13.95%-14.36亿元/a。  相似文献   

6.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91km2,年均侵蚀模数8000t/km2。该流域自50年代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至1989年底止,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93.6km2,治理程度达44%。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分析河流水沙变化,与非治理时段1956~1969年相比,治理期70~80年代年均减沙2640万t,减少了40%,其中降雨偏枯影响占8%,下垫面影响占92%;治理期内年均减水0.44亿m3,减少了17.5%,其中降雨影响占23.8%,下垫面影响占76.2%。在下垫面减沙减水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分别占72.7%和50.6%。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价了使用秸秆及地膜覆盖,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造林成活率、赵冬率及土壤养分与树木生长的试验研究。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直苗造林成活率提高,柠条提高15.7%-21.7%,山提高 11.8%-26.3%,沙棘提高11.4%-21.0%;地膜覆盖柠条造林成活率提高17.5%-23.4%,山桃提高16.8%-27.0%,沙棘提高12.4%-22.6%。秸秆覆盖柠条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格网式垄作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网式垄作是群众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一种保土耕作方法,与横坡垄作相比较,可减少坡地径流63%~67%,减少土壤冲刷68%~73%,增产4.0%~7.7%。该法主要适用于沙土、壤土等入渗性能较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由于周期性强烈降雨及大面积的易侵蚀土壤的存在,引起了强烈的沟蚀。在俄克拉荷马州的LittlewashitaRiver流域选取了两个毗邻的普遍发生沟蚀(4级侵蚀)并长有当地草类的小流域,坡度均为5%,面积分别为3.8、5.7hm2,同时对径流中的土壤沉积物、氨、磷的流失量进行了长达13年的测试研究(1980~1992),1983年,对试验流域的冲沟进行了治理,种植了米德兰狗牙根,并修建了1个蓄水池。治理前,沉积物、氮和磷的流失量远大于对照流域的流失量。治理后,年土壤流失量只有4900kg/hm2,氮、磷流失量分别为3,1kg/hm2、1.6kg/hm2,而对照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为27500kg/hm2,氮、磷流失h量分别为7.1kg/hm2、4.6kg/hm2。根据径流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主要层次的土壤特性,利用动力学与丰度法。预测出治理区和对照区径流中氨、磷的流失量。根据心土层特性预测出对照区径流中氮、磷的释放量及迁移量:在治理区,也作出同样精确的预测。此后10年效益结果为:用在冲沟治理上的每投入1美元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10kg,减少氮、磷流失量为5g、3g。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1994年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寿阳试验区的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使土壤具有技好的保水性能,6月份以前,覆盖地土壤湿度比对照高2.0%,7月份以后,平均提高4.0%~6.0%;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温度状况,使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时间较对照长40d左右;覆盖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覆盖处理苹果的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6.0%、28.8%和40.2%,单果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5%、17.2%和17.3%。因此,秸秆覆盖能使我国北方旱农地区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是提高苹果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省级粮食局网站域名缺乏规范,国家粮食局官网搜集的省级粮食局域名共有26个。实证分析了它们在域名层级和域名命名等方面的混乱现状,并提出域名规范措施:域名层级统一为以".gov.cn"为后缀的国内二级域名;"粮食局"英文缩写统一为"ag",拼音缩写统一为"lsj";域名中省名拼写方式统一为"[省名第一字拼音全拼]+[其后几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或"[省名的独特简称全拼]+[连字符"-"]+[省名拼音首字母缩写]"。  相似文献   

12.
黄土形成与演变模式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赵景波 《土壤学报》2002,39(4):459-466
黄土具有土壤的结构、有机质和淀积产物,黄土主要是风尘堆积后经草原区、森林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的成壤过程形成的。黄土所经受的成壤作用主要是生物作用、弱淋溶作用、CaCO3的迁移和富集作用以及部分地区的粘化作用。黄土是在相对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成熟的灰黄色古土壤,不同地区黄土所属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栗钙土、棕钙土、棕漠土和黑垆土。黄土形成模式主要是风尘堆积后经不同的成壤作用转变为灰黄色土壤的模式,黄土的演变主要是黄土在后期风化过程、后期成壤过程和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学说、组分有机体功能特点决定生态系统功能观点及一些中间观点的提出使生态学界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各异,但关键种的丧失会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是肯定的。对结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来说,关键种能稳定生态系统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波动带来的压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间关系的研究亦未形成共识,一般看法是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但也有与之不同的看法,认为多样性与稳定性间无任何关系。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比较后认为,应为不同物种提供适合其繁殖条件的局部试验地块,用个体小的物种来控制区域生物多样性及通过各种自然试验方法增加不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持续发展是小流域治理的主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丘区小流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自然、经济条件恶劣,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教育投产少,人口过多和化素质低,这一严峻现实不允许小流域治理走高投入产出的道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小流域治理应在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和阶跃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小流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力、投入、科学技术的潜力和某些资源的潜在生产力,以求得小流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在获得短期效益的过程中,不损害后代  相似文献   

15.
把植物防护后的边坡土体看作由土和根系组成的根-土复合体,建立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从而增强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和边坡病害的发生。为边坡工程的设计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滑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进行四次土壤耕层养分调查的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受土壤质地的主导转变为受人为耕作施肥的主导,在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年循环中,土壤氮、磷元素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土壤钾素总体上处于亏缺状态。增加有机肥和化肥投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持地力常新。  相似文献   

17.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地理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3个地点中长期田间试验联网比较研究发现,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可明显减少作物产量的年际波动,使作物具有较好的产量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产量增益与化肥施用和所处气候区的热量因素有关。在无化肥的前提下,保持80%循环率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平均粮食增产量从北向南分别是:海伦262 kg·hm-2(14年平均),沈阳956 kg·hm-2(12年平均),桃源3 063 kg·hm-2(11年平均);在施用N、P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洪水灾害经济损失、不稳定度、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对GDP的贡献率以及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指数共4方面对广西地区洪水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程度是影响该区洪水灾害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洪水灾害农业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比重保持在5%~15%;区内环境不稳定度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趋势逐年下降;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为0.5%~9%;洪水灾害损失指数能反映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年际变率和孕灾环境的不稳定性,能够很好地评价洪水灾害经济损失,同时为洪水灾害发生时能快速评估出洪水灾害的损失及洪水灾害防治提供方法和依据。建议加强对较大洪水的防御能力,加大该地区的农业基础投资力度,提高各类防治工程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三川河流域农地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