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瓜雌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雌性系与雌雄同株系为亲本配制的杂交种“永昌 961 8”为试材 ,利用 30 0mg/kg(毫克 /公斤 )的硝酸银溶液诱导雄花 ,通过连续三代株选 ,育成了两个稳定遗传的密刺型黄瓜雌性系 1 0 - 3和 1 8- 1。通过各世代材料性型分化的调查 ,证明黄瓜的性型遗传为质量性状的简单遗传。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强雌性黄瓜杂交一代在性型、分枝及瓜条纹等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趋势,选用了7个强雌株系为母本与不同类型黄瓜杂交,观察F1的性状.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强雌性的水果黄瓜性型、瓜条性状的遗传规律,并提出了强雌性水果黄瓜分枝的遗传规律,为强雌性小黄瓜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瓜雌性系,是只开雌花不开或少开雄花,具有早熟、抗病、瓜多果密、收获集中利於黄瓜杂种一代简化制种需要的新类型。经1976—1978年研究分析:黄瓜雌性系性型分类具有四种型式,即全雌型、多雌型、普通型及少雌型。通过各类性型的杂交、回交与自交后代分离情况,初步总结出黄瓜雌性系性型遗传规律:为一对核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杂交一代雌性为显性,回交时分离的雌雄比例为1∶1,自交分离比例近於3∶1,具有隐性基因的少雌型自交分离时性型稳定。此外,本文还总结了黄瓜雌性系人工诱雄制种的有效药剂,浓度、处理时期、节位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两个新发现的黄瓜性别决定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取黄瓜两个雌雄同株型的强雌性高代自交系材料与普通雌雄同株、两性花株、纯雌株高代自交系材料杂交, 通过对F1、F2、BC1 -1 和BC1 -2 代性型观察, 统计分析表明: 雌雄同株型的强雌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 暂定名为Mod-F1和mod-F2, 它们是新发现的黄瓜性别表达的两个基因, 能增强黄瓜植株雌性的表达, 与F和M 基因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5.
外界环境对长春密刺黄瓜性型分化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外界环境对长春密刺黄瓜性型分化与产量的影响黄伟波(山东省昌邑市农业局蔬菜站261300)长春密刺黄瓜在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存在第一雌花节位高、雌花数目少、前期产量低等缺点,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前人研究证明,黄瓜性型分化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在198...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有的决定黄瓜雌性的ACC合酶基因CS-ACS1G,与黄瓜性型有关的ACC氧化酶基因CS-ACO2、CS-ACO3,与黄瓜雌性相关的乙烯受体基因CS-ETR2和CS-ERS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对不同性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5个基因在本试验所用的不同性型黄瓜品种的基因组中均能被检测到,说明这5个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在本试验中不具有雌性特异性。通过PCR克隆在全雌性黄瓜品种G5224中获得了长度为1 124 bp的ACC合酶基因序列。BLAST分析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ACC合酶基因序列和Trebitsh公布的CS-ACS1G基因序列的同源程度为99 %,表明PCR扩增产物确实为CS-ACS1G基因。此基因在基因组中表现不具雌性特异性的现象与多数研究者的结论相悖。  相似文献   

7.
[《美国园艺学会杂志》第106卷报导]腌渍型雌性株杂种黄瓜是美国商品黄瓜生产中普遍采用的种类。然而这些杂种中有很多产生的花并非全是雌花。而且从雄花的回复度来看,似乎是部分取决于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强度和光周期对不同品种和品系的黄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至今这方面的有关报导也还很不足。将一个黄瓜繁育品系(MUS713—5)和五个腌渍型黄瓜品种(“Winconsion SMR—18”、“Pionees”、“Pickmore”、“Chemsent”、Triple Cross”)种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测量了光和温度对黄瓜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黄瓜性型分化的内外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黄瓜的花芽分化开始于发芽后10天左右,花芽的性型决定与其分化速度相差6~7节,并且受环境条件(外因)及营养条件(内因)的影响,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2010,1(5):18-20
<正>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钟海秀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0(6)综述了植物生长物质如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多胺和油菜素内酯等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介绍了黄瓜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雌性系在黄瓜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翔  宋明 《长江蔬菜》2004,(12):37-39
目前黄瓜育种多采用杂种优势育种,F1代利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可以简化制种程序,提高种子质量的雌性系的利用广受育种者重视.着重介绍了黄瓜雌性系的概念、表达、优点及不足,并对其日后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真姬菇菌丝对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卞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与对照比较3种抗生素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真姬菇菌丝对潮霉素非常敏感,1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真姬菇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赵菲 《北方园艺》2010,(5):114-115
以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北京地区直立迷迭香生产的插条类型。结果表明:在嫩梢、半木质化和完全木质化3种插条类型中,完全木质化插条生根早、根量大、分枝多,扦插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酸枣砧木进行嫁接前、嫁接后处理,在生长期嫁接达到高成活率是可能的。试验表明:在嫁接前20d(天)剪砧、嫁接后20d(天)左右去裙枝对提高成活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王琳  于军 《北方园艺》2006,(5):43-44
采用一、二年生优质的沙棘枝条,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对沙棘硬枝扦插成活率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园土∶蛭石∶有机肥=5∶4∶1为扦插基质,用一、二年生优质的沙棘基部枝条作插穗,用浓度为200 mg/kg ABT2处理插穗,成活率可达73.5%。  相似文献   

20.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