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庆、景香菇文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读《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有感香菇是中国出口食品之一大宗。浙江庆元县是我国的“香菇城”。目前全国有34万人获得食用菌农民技术员、技师和高级农技师称号。他们与有关单位、科研机构配合,指导千百万山区人民从事香菇这一...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幸遇张树庭教授是1984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食用菌会议上。那一天,我正和黄年来先生议论香菇发源地的事,张教授来了,他说:“你是张先生吗?你的论文非常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学者以自豪的心情写自己国家的香菇历史与文化,并证明香菇栽培源自中国,而非日本。”我见他来了,连忙站起来说:请张教授指教!  相似文献   

3.
我国栽培食用菌类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象香菇、木耳、草菇的栽培技术都起源于几百年前元、清时代,这是有史可查,也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这三类菌中最早栽培的是香菇,在王祯农书中(1313年)有着详细的记载。这种古老香菇栽培法,至今还在国内不少山区流传着。木耳、草菇的栽培技术也同样流传至今。要说比这些栽培法更古老的一段菌类栽培技术的记载,应该算是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卷二中“三月种菌子”一段,内容是“种菌子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又法畦中下  相似文献   

4.
香菇属低温型食用茵,一般在秋末至春初气温较低时发生,受香菇种性和栽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盛夏期间不能正常出菇生长,通常近半年时间市场上无鲜香菇供应,不能满足市场对鲜香菇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海拔山区和北方地区利用气候较凉的优势开展高温香菇覆土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产夏菇因菇期适时而深受外商欢迎。但覆土栽培菇品上易沾带泥沙;高温时烂棒严重,不得已使用农药又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生产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香菇“241-4”、“135”、“937”、“939”、“申香4号”、“香选2号”、“泌香3号”7个香菇品种(菌株)在贵州山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各品种(菌株)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香菇菌株“241-4”、“135”和“939”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较好;且这3个菌株出菇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都超过65%,分别与其它参试菌株出菇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我要感谢组委会邀请我及我夫人来参加第八届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的盛会。这是我第六次来庆元,感到非常荣幸。第一次来庆元是在1989年的三月份,应该是21年前的事了。有人曾问我为什么要三番五次来位于山区的庆元?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香菇及香菇历史文化包括栽培香菇的起源及吴三公发明“砍花法”科学精神的感召。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有些人常因“中国是香菇栽培的发祥地”,“有8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然而,如果夜郎自大,不恩奋进、急起直追,我国的香菇栽培事业就会永远落在其他国家之后! 日本香菇栽培虽然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在科研和生产方面,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8.
目前香菇代料生产,多以熟料栽培为主,由于培养料要经高压灭菌,需耗费大量燃料,且生产环节又多。为此,我们采用了杨庆尧先生试验成功的液体深层培养菌种工艺,以10000立升发酵罐生产的香菇液体菌种,进行了生料栽培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液体菌种生产香菇菌种由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的7402菌株。其生产工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香菇生产和出口量居全国各县之首,是磐安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香菇菌种相继出现种性退化、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新菌株为目标,从国内外采集野生香菇进行自然选育驯化栽培,通过3年的努力,于2005年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的香菇新菌株,定名为新艺1号。将其与磐安主栽的135、L-26、939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艺1号菌株的外观农艺性状及产量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该菌株性状稳定,高产稳产,生物转化率达106%~126%,菇形圆整,菇致密紧实,不易开伞,货架期长,商品性好,优质菇比例高,口感好,香味浓郁,抗逆性强,地域和季节性适应性广,易于安排生产和均衡供市等。通过配套技术管理研究,其既可用于立体层架栽培花菇,又可作畦式脱袋栽培普通菇,实现了花菇脱袋栽培的技术革新。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新艺1号”由浙江省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选育,“939”、“135”、“L-26”均为引进保藏菌株。1.2培养基配方母种配方:PDA;菌种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栽培配方:杂木屑78...  相似文献   

10.
冯景刚  邹存兵 《北方园艺》2010,(11):191-192
对辽宁东部山区香菇栽培采取露地栽培、冷棚地栽、冷棚袋栽3种栽培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冷棚地栽和冷棚袋栽棚内温、湿、光、气等环境因子便于人工调节,其平均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近20%,是当前辽东山区香菇生产的主要模式;在单位面积相同的条件下,香菇冷棚袋栽产值与利润最高,其次是冷棚地栽,并且这二种栽培模式投入与产出比没有明显差异,生产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1.
香菇菌棒转色是出好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惟妙惟肖的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显而易见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双棚小袋春栽香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喜梅  郭恒 《食用菌》1998,(4):22-24
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的鲁山县、西峡县及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县等山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低。这几个县从80年代起就进行段木栽培香菇,90年代又发展了塑料袋栽培香菇,结合当地山区的气候特点,在引进浙江庆元袋栽香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形成了双棚小袋春栽法。笔者对上述几个山区县的春栽香菇技术,进行了多次考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十、杨新美杨新美教授常说:“科学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他认为,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的应用,必须尽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他虽已年近八旬,但仍不忘贫困山区的菇农。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基层推广科技成果。他多次跋山涉水,到湖北、陕西、江西、云南、贵州省的老、少、边、穷地区。80年代初,他带领助手到大洪山区的湖北随州市。采用“两带一指导”的方式,即带试验经费,带香菇良种,指导栽培技术的方法。竭诚为当地农民发展香菇生产服务,使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短短的四、五年里,该市贫穷落后的山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三里岗锁为例,仅香菇一项的人均收入就超过了原来人均总收入的  相似文献   

14.
谈谈如何提高木屑栽培的香菇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年来 《食用菌》1989,(2):19-21
近几年来,我国香菇的总产量曾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1988年以来,由于香菇品位低,卖不到好价钱,外商从中渔利,致使许多菇农因无利甚至亏本,被迫中断生产,栽培规模大为缩小,仅福建省就减少了一半以上。针对近几年来,香菇生产普遍存在着“追求产量,忽视质量”的倾向,笔者认为要振兴我国的香菇生产,当务之急是提高香菇的质量。现将如何提高木屑栽培的香菇质量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香菇的栽培多数以阔叶树木屑为主料。中国农村生长柳树较多 ,都属风景树 ,不能成材。因此可将柳树枝条制成木屑 ,进行袋栽香菇生产。现将柳树木屑栽培香菇的新技术简介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香菇“CI— 0 2” ,由福建三明市真菌所提供。1 2 培养基配方 柳树木  相似文献   

16.
贾身茂 《食药用菌》2019,(4):287-291
分析从元《王祯农书》(1313)"菌子"篇,到民国时期李师颐的《银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书等诸多文献,追溯"砍花"一词的渊源和演变过程。明确"砍花"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1938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一文中。20世纪50年代后陈梅朋、唐健和陈其东先后解释了"砍花"一词的意义与操作。1960年由张芸等在其《香菇栽培方法》一书中总结命名为"砍花法种菇"。1993-1994年张寿橙在《中国食用菌》上连载了"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对我国古代延续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1994年黄年来主编的《中国香菇栽培学》完整系统的对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作了进一步的科学总结。2006年由《食用菌术语》GB/T12728-2006规范为"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7.
香菇代料春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敏 《中国食用菌》2003,22(6):28-29
近几年 ,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的南召县、内乡县、西峡县 ,豫北太行山区的卫辉市 ,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县等地的菇农 ,在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 ,结合山区气候特点 ,对香菇代料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 ,形成了“双棚、中 (小 )袋、立体层架、春季栽培”法 ,创造了“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菇”等先进的管理技术。春季进行香菇代料栽培生产 ,具有不与农活争劳力 ;栽培时间充裕 (自上年 12月至翌年 4月均可接种栽培 ) ;菌丝生长期长(达 15 0d以上 ) ,营养积累丰富 ;出菇期长 (当年10月至翌年 4月 ) ,产量高 ,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 ,这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香菇是属于中低温型的变温结实性食用真菌,其生产季节主要以秋冬为主,夏季的香菇栽培仅局限于部分高海拔的山区,而适合于春夏气候条件下的香菇品种较单一,尤其是缺乏高产优质的香菇高温型品种.本研究是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菇品种,进行驯化栽培,试图筛选出适宜亚热带地区夏季条件下,正常出菇且抗霉能力强,优质高产的香菇品种,以扩大香菇的品系资源.  相似文献   

19.
“香菇专家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良修 《食用菌》2001,23(3):3-4
本研究利用“雄风”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和多媒体软件编程技术开发出了“香菇专家系统”,其内容涵盖香菇栽培决策和香菇栽培多媒体知识查询两大部队,成功尝试了计算机“人工智能”指导香菇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遵化市属我国北方燕山前盆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除8-9月外,温差均在10℃以上,极适宜变温出菇的香菇四季栽培。20年来,遵化靠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把香菇栽培规模发展到1.5亿袋以上,实现了科技兴菇,农民综合纯收益达到8亿多元。从2010年开始,以遵化市立强食用菌研究所为单位,承担了河北省科技厅山区办“山地低碳型香菇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燕山地区低碳型香菇生产模式化研究与完善,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