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高原小叶杨新无性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叶杨天然林内雌、雄株随机单采53株母树,开展田间选育试验。结果显示,53个单株高生长、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成活率达76%,且初选了M09、M29、M50三个无性系为青海高原小叶杨初选优良无性系,为小叶杨复选优良无性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加表型选优法,经过初选和复选,选出了12株尾叶桉优树。采用组织培养、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式育苗,营造无性系林,测定尾叶桉不同无性系的抗风性、抗病性及其萌芽能力和生长情况等指标,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U6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甜杨雌性无性系苗期早期选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个供选群体中选育出15个优良雌性无性系,其高生长量比群体平均值高31.7 cm,采用其优良无性系造林,高生长可获得37.7%的增产效果。甜杨优良无性系苗期个体高生长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11个杨树无性系生长及抗逆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连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抗逆性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山海关杨、廊坊杨3号、廊坊杨1、2号、中林46号、欧美107杨、欧美108杨、普通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84K杨、无性系毛白杨共11个杨树无性系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欧美108、107杨为当地适宜的优良无性系,表现出具有成活率高,栽后缓苗快,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抗...  相似文献   

6.
本文估算了Ⅰ—69杨×青杨、Ⅰ—69杨×小青杨、Ⅰ—69杨×美洲黑杨的 F_1群体苗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认为依据苗木生长的表型值进行 F_1无性系选择是可行的。由1~7年生林木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提出7年生时是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合理时机。通过杂种无性系生长特性的测定与分析,选出两个优良无性系——Ⅰ—69杨×美洲黑杨52号和Ⅰ—69杨×青杨(长安)1062号,选择后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0.23%、101.15%。  相似文献   

7.
从西藏川藏公路沿线收集300个藏川杨优株的穗条,以黑杨为砧木进行嫁接,经扦插繁育后形成114个无性系,通过对1年生的藏川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藏川杨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选择潜力大。结合苗高和地径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择出11个生长快速的无性系,并发现藏川杨不同无性系间分枝习性、叶片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叶片、叶柄、分枝等性状为参数,当欧氏距离阈值为10时,可将藏川杨无性系分为6类。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杂交育种的111个优良乔木柳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量测定,初选29个无性系,供溃疡病菌拟茎点霉接种试验,结果表明J922,J792,J701,J1059,J317,J287,J799等7个无性系生长优良、具有较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廊坊地区黑杨派新无性系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Ti、Be、111、Ta、109、Me、Br、La、50、Por、36杨等11个杨树新品种引进栽培一年来的试验观测,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or、36杨生长量超过了107杨、108杨,而且也大大超过了其他无性系,且干形通直,可以优先推广。Be、111生长量与107杨、108杨相当,这两个无性系也是优良无性系。Ta、Me、Br、La等4个无性系的生长量都远远低于107杨、108杨,暂作淘汰品种,留作后续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外杨树引种及区域化研究”,经近十年的工作,从意大利、法国、南斯拉夫、荷兰等17个国家引进的331个杨树无性系中选出了6个优良无性系,即美洲黑杨无性系55杨,ZKEN8杨;欧美杨无性系比利尼杨、N3016杨、NE222杨和74杨,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干形通直、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特性。经区域化试验,初步确定了6个优良无性系的适生范围。两个美州黑杨无性系在北亚热带湿润地区、淮河流域以南至长江流域以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均可种植。欧美杨无性系比利尼杨适生豫西、晋南的南温带半干旱地区;NE222杨和74杨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中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北部南温带湿润地区推广;N3016杨适宜河北北部南温带亚湿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旱柳、小叶杨等5种古树树种,10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研究,古树个体成过熟发育枝条的硬枝扦插平均成活率达到72.2%,树高、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为0.87和0.85;7月,8月是古树无性系的高生长速生期。对比结果表明:B 1,A 2,A 1生长突出,可作为初选优良无性系进行扩繁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在河南省焦作市对18个杨树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杨树优良无性系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指标上差异极显著或显著;杨树优良无性系G2杨胸径生长较对照有较大的速生优势;910--95和6--15杨在河南省焦作地区不仅生长快,而且干形好、抗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无性系、株行距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通过调查36块13年生杨树样地胸径、树高、活枝下高和冠幅等指标,以综合指数法构建3个林分综合指数(生长指数、冠形指数、干冠协调指数)。【结果】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的胸径、树高和生长指数显著高于南林797杨(P <0.05)。南林797杨的冠幅、树冠体积和树冠圆满度显著高于南林895杨,与南林95杨差异不显著(P> 0.05)。株行距为6 m×6 m和4.5 m×8 m的林分胸径、冠形指数和生长指数均显著高于5 m×5 m和3 m×8 m林分,不同密度林分对树高影响不显著(P> 0.05)。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配置对东西和南北冠幅有显著影响,较大株行距促进树冠生长,但对胸径、树高和平均冠幅等影响不显著(P> 0.05)。无性系和株行距对冠长、活冠比、树冠表面积和干冠协调指数影响均不显著,且无性系和株行距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 0.05)。【结论】杨树无性系对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结构的影响大于株行距。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等两个方面,在类似的立地条件上,相比于其它无性系和配置方式,以南林95杨在种植株行距为6 m×6 m(278株/hm^2)时具有培育大胸径林木的潜力,适于培育速生、优质大径材。  相似文献   

14.
以胸径、树高、冠幅、树高当年生长量等性状为指标,采用K-均值法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张掖市龙渠乡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的生态条件下,青海云杉2~#、3~#、15~#、18~#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将收集到的20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监利县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10 a的试验选出适宜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栽培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5个优良无性系。以材积为主要参考指标,所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0%以上。本试验为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无性系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具有早实、丰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且刺少的适合在昆明市、昭通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的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采用优株标准制定→群众报优→初选、复选→决选→无性繁殖与子代测定→品比试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技术路线开展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选育。选育出的‘云林1号’和‘云林2号’竹叶花椒,其主要优良性状明显,具特异性;经无性繁殖后,后代各性状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2个无性系嫁接繁殖后性状稳定一致,表现出生长快、早实、少刺、抗性强,果实颗粒饱满、果皮厚、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色泽翠绿鲜亮,芳香浓烈,麻味纯正、持久等优良特性,品质符合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特级花椒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江汉平原的繁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林895杨抗旱耐盐基因DREB1C的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美洲黑杨杂种优良无性系南林895杨为转基因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与逆境胁迫相关的DREB1C基因.经潮霉素筛选,共获得80株抗性植株,经PCR及RT-PCR检测有30株抗性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DREB1C基因已整合到南林895杨基因组中.抗性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耐盐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Populus deltoidesCL"SZ-2"等73个杨树无性系的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比较分析其造林成活率、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初选出SZ-2杨、SZ-31杨、SZ-5杨3个优良无性系,其9年生林分生长量均高于目前浙江省表现最好的35/66杨10%以上,其中SZ-2无性系9年生林分平均胸径达37.7cm、树高达24m、单株材积达1.2946m3/hm2,分别为35/66杨的118.93%、116.50和164.69%。  相似文献   

20.
杨树不同无性系长江中游地区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收集到的20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监利县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10a的试验选出适宜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栽培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5个优良无性系.以材积为主要参考指标,所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0%以上.本试验为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无性系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